APP下载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2016-12-12胡珊珊

中国经贸 2016年19期
关键词:乌龙茶文化传播

【摘 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也是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路一带”战略下,中国乌龙茶应该是作为和平使命的重要载体,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一路一带”战略背景和中国乌龙茶文化,然后分析了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对策,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传播

一、“一路一带”战略背景及中国乌龙茶文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了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提出要利用中国与多个国家的双多边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一路一带”提出应利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程度高、实力强等优势,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从而支持福建和台湾等地区发展。

乌龙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类,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回味甘鲜,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等着突出表现,也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福建省安溪县是最主要生产地区。

二、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对策分析

“一路一带”战略主张文化先行,注重人文领域,强调民间交往,因此在国际范围内推广中国乌龙茶文化就必须加强人文交流。另外一方面,由于地域不平衡,所以应该做好布局规划,立足自身特色,以东亚为基础,以全球为目标,加强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传播中国乌龙茶文化时广泛吸纳西方先进文化,做到文化融合。详细来说,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的主要对策包括:

1.搭好汉语国际推广的快车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支柱,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已经突破了500所孔子学院。首先,我国乌龙茶在文化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好孔子学院这一平台,通过各种巡演和巡讲来宣传乌龙茶文化,特别是“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孔子需要可以将一些分散的活动固定下来,比如可以将“全民饮茶日”转变为“世界饮茶日”,还可以将乌龙茶文化在“汉语桥”汉语比赛中常态化。其次,可以编写关于中国乌龙茶文化的相关教材,积极探索乌龙茶与世界其他茶类的共通性,挖掘“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历史,以历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形成完善的乌龙茶文化教材体系。再次考验将国内优秀的乌龙茶文化作品翻译为外文,充分利用已有的乌龙茶文化研究成果,作为孔子学院茶文化宣传的辅助教材,提升文化宣传的价值。比如可以将民间流传甚广的茶歌、茶剧等作品进行外译和推广。最后,可以搭建茶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微信公共号的作用,统筹各种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形成多方献计献策的传播平台,开发乌龙茶文化网络课程,从纸质教材向多媒体网络教材转变。

2.联合多方力量,加强研究与交流合作

利用多方组织和中介,是加快推动“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力量,乌龙茶文化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这些组织和结构。比如可以利用国内外重要的茶文化研究机构或者学会,将乌龙茶文化爱好者团结起来,发挥茶报的作用,共同开展乌龙茶文化交流活动。应该鼓励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加强中外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广泛吸收各国茶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茶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开展茶文化研讨会,挖掘各国学者的智慧和经验,增进学术交流,鼓励观点创新,获得更多文化认同。

我国应该培养一批乌龙茶文化研究队伍,注重年轻乌龙茶专家的打造,提升他们的外语水平,做好乌龙茶文化传播工作,加强与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另外,还可以借鉴波罗的海等国家的经验,成立乌龙茶文化民间组织,利用软实力外交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茶与咖啡(酒)”对话等活动,利用各种活动、节日等开展乌龙茶文化宣传,建立长效机制,发挥侨胞作用,传播乌龙茶文化。在“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居住着很多华人,他们对乌龙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一些来自福建、台湾、广西等地区的华人,他们可以作为桥梁融入到乌龙茶文化传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3.积极开发茶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

我国文化在近几年有很多成功“走出去”的案例,乌龙茶文化在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案例,开展新模式,构建适合当地人民的文化传播形式,全方面展现茶文化和茶艺成果。比如可以借鉴影像资料进行传播,顺应多元化媒介传播的需求,充分利用好莱坞、百老汇等西方文化传播模式,开展以“一路一带”为主线的乌龙茶文化传播专题影片,利用国内外重要媒体进行直观宣传,吸引观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吕笑容,骆红斌. “中国武术丝路行”传播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学视角[J]. 浙江体育科学,2016,04:5-9+25.

[2]方彩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 福建茶叶,2015,04:49-52.

[3]王国刚. “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J]. 国际金融研究,2015,07:3-10.

作者简介:

胡珊珊(1988—),女,籍贯:福建武夷山人,学历:本科(研究生在读),毕业于集美大学,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园艺。

猜你喜欢

乌龙茶文化传播
脂肪肝患者适合喝什么茶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喷施叶面肥对闽北乌龙茶芽头萌发及其产量的影响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湖北乌龙茶感官品质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