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华佗五禽戏在海外的译介与传播

2022-07-07马福华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华佗译介受众

马福华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战略,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而翻译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华佗五禽戏的译介传播对于推动中国养生文化走向世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关于华佗五禽戏的译介和传播的现状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译介形式单一、译文对原作删减过多,文化内涵诠释不够、译名不统一,存在误译现象、翻译人才匮乏等方面。这种状况不利于华佗五禽戏走向世界,因而也会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外宣文化形象。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华佗五禽戏译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助拉斯韦尔(Laswell)的传播学理论,探讨五禽戏对外传播的主要要素,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五禽戏对外传播的建议和对策。

二、华佗五禽戏译介传播的现状和问题

译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只有遵循科学的传播规律,我们才能获得理想的译介效果。就译介传播而言,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译介研究的日渐升温,华佗五禽戏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张斌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了五禽戏国际化推广现状及策略[1];赵心怡、钱浩、文娟、周锋等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了五禽戏动作名称的英译方法[2];王彬以《五禽戏》英译为例,探讨了健身气功图书“走出去”中所存在的中医术语翻译的文化传真问题[3];武艳芹、王彬分析了《五禽戏》外译出版中的插图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插图文化传真的效度提出了他们的建议[4]。上述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五禽戏的译介和传播,为五禽戏“走出去”提供了极具指导意义的方法和路径,为引起人们对五禽戏译介传播的关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总体来看,五禽戏的译介和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效果并不太理想,不太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第一,译介形式单一。目前华佗五禽戏的译介和传播主要还是通过外文图书的出版,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和外文出版社推出的《五禽戏》英、法、德语等译本以及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五禽戏》英、俄、韩、日、西班牙语对照翻译版本。除图书出版外,华佗五禽戏其它形式的外文资料寥若晨星,这种单一的译介形式难以吸引外国读者的广泛兴趣,不利于华佗五禽戏的对外传播。

第二,译文对原作删减过多,文化内涵诠释不够。据笔者所知,现有的五禽戏译文过分注重外在招式和动作的译介,而对华佗五禽戏文本中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精髓却大幅删减,这使得华佗五禽戏译本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气功练习指导手册,而不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未能将“五禽戏文化”真正传播出去。

第三,译名不统一。译名不统一是指翻译中出现的同一个概念术语存在若干个不同译名的现象。以“五禽戏”的译名为例,笔者目前所见到的英译名,以常见的作统计,有“Wu Qin Xi”“Wuqinxi Style”“Qigong(Wu Qin Xi)therapy”“Wu Qin Qigong”“Five Animal exercise”“Five Birds Play”“Five Poultry Drills”“Five animal show”“Five animal Plays”“movements of five animals”等多种。这种译名不统一的情况会使国外受众错误地认为这是不同的功法,也很容易导致信息交流的混乱,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国外受众对华佗五禽戏的理解和认同,更不利于五禽戏的对外传播。

第四,误译。在笔者看来,尽管华佗五禽戏现有译本的译文水平整体上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有些译本仍存在一些误译现象。例如,在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五禽戏:汉英对照》一书中,译者将“方剂”简单地误译成“herbal medicine”[5]27。而在中医学中,方剂指的是治病的药方。在谢竹藩编著的《新编汉英中医药学分类词典》[6]374和刘占文主编的《汉英中医药学词典》[7]314中都把“方剂”译成“formula”/“prescription”/“recipe”。由此可见,《健身气功·五禽戏:汉英对照》一书中将“方剂”译成“herbalmedicine”(草药),反映出译者未能理解该中医术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属于典型的误译。

第五,翻译人才匮乏。由于华佗五禽戏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和中医文化知识,因此,只有具备一定中医知识的专业人士方能胜任其译介工作。而国内有一定中医知识同时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翻译人才少之又少,再加上华佗五禽戏属于小众的养生文化,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华佗五禽戏的译介工作,这一现状对华佗五禽戏的海外译介和传播造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华佗五禽戏的海外译介和传播任重而道远。

三、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华佗五禽戏译介分析

(一)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在其著作The Silent Language中指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国际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弘扬本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自信。”[8]119因此,华佗五禽戏的译介研究可以建立在传播学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美国政治学家和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于1948年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9]。他的这一观点已为不少学者认可。译介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因此,可将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应用到译介学研究中,由此可衍生出“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5大要素的译介模式。具体而言,“谁”就是译介主体,“说什么”就是译介内容,“对谁说”就是要关注译介受众,“通过何种渠道”就是指译介途径,“效果如何”也就是译介效果。具体如下图:

图1 “5W”传播模式与五大要素译介传播模式图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表明,传播者可以通过控制传播要素实现传播的功能。同样,在华佗五禽戏译介中,可以通过发挥译介主体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译介内容、设计合理的译介途径、关注译介受众的期待和需求以达到理想的译介效果。

(二)华佗五禽戏译介传播的要素分析

1.译介主体

译介主体即译介活动的发起者,可以是政府、机构或者个人。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12年推出的《五禽戏》《易筋经》等系列健身气功丛书,就是由政府部门作为译介主体。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原文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华佗五禽戏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一般的外语专业人士恐难以胜任。因此,华佗五禽戏的译者最好由具有中医知识背景同时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国内译者担任,也可以邀请该领域的汉学家参与进来,由他们对译文进行审核、修订及润色,以达到理想的译介效果。除政府外还应积极鼓励华佗五禽戏传承人、高校研究机构、民间组织等参与华佗五禽戏的译介传播,形成各主体之间交互联动、相互促进的多元化译介传播格局。

2.译介内容

译介内容即“译什么”,主要体现在原本选择和翻译策略上。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原本。华佗五禽戏经过1 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已发展成多种不同的套路和习练方法,如五十四式、二十六式和十三式等。原文书籍也有不同的版本,如董文焕编著的《华佗五禽戏套路54式》、周金钟的《传统华佗五禽戏》、夏克平的《华佗五禽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著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周庆海的《五禽戏》、刘时荣的《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等。因此,在译介五禽戏时,应尽量选择著名作者的权威性原本。同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选择不同的编译形式。对于专业读者而言,由于他们阅读《五禽戏》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研究,且他们对五禽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背景基础,因此在译介时可以选择全译本。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阅读《五禽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些养生知识和健身方法,因此可以针对他们的阅读需求译介出版一些节译本和改写本。

其次,在译介策略选择方面,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译者“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有时要删减,有时要增加背景内容,有时要将原话直译,有时必须使用间接引语”[10]。例如,在翻译“五禽戏”的名称时最好采用音译的方法,将其译为“Wu Qin Xi”,因为这种约定俗成的音译法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不会造成目标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而且有利于保留中国文化的特色,使外国读者直观感受到异域文化的魅力。但对于空缺于目标语文化的一些专有名词或术语来说,直接的音译可能会使目标语读者不知所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用增加注释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利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3.译介途径

译介途径即“怎么介”。在“互联网+”时代,五禽戏的译介除了依靠图书、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外,还应充分利用数字出版、互联网等各种媒介,积极发挥新媒体、融媒体在华佗五禽戏译介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华佗五禽戏译文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多模态优势,配上一些精美的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并在视频下方配上英文字幕或解说词,还可将其改编成电影、戏剧等,通过各种巡回演出,让国外受众直观感受到华佗五禽戏文化的魅力。此外,创建专门的华佗五禽戏外文网站,将华佗五禽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站上,同时加大网站的宣传和推广,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和访问量。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即时推送华佗五禽戏的各种信息,同时加强与YouTube、Twitter、MetaCafe之类的国外视频网站合作,推出一些与华佗五禽戏相关的旅游项目介绍或制作一些华佗五禽戏的外文教学视频,从而增强华佗五禽戏的海外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皖旅游,当地旅游部门应抓住机会,在旅游手册和观光项目中加入华佗五禽戏的外文介绍,并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艺术节等形式吸引外国游客亲身体验华佗五禽戏,使他们能够真正接触和了解这一中国特色文化项目,这些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华佗五禽戏在海外的译介和传播。

4.译介受众

译介受众即传播的对象,是整个译介活动的目的所在。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译介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受众从来就不是被动或静止的信息接收者。面对某个话语,受众有可能接受或者排斥;改变或者坚持某种态度;采取或者不采取某个预期行为。”[11]因此,在中国文化外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目标语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否则,如果译介的内容得不到目标语受众的接受和认可,就无法达到传播的目的,传播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华佗五禽戏而言,其译介的根本目的是将华佗五禽戏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播给海外受众并赢得他们的接受和认同,因此对于华佗五禽戏译介受众的研究直接决定着其译介的效果。由于国外受众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要想使华佗五禽戏在海外传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国外受众的心理需求与文化期待,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心灵共鸣,使之逐步形成对华佗五禽戏的认同感,最终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例如,可以先将五禽戏的习练动作和技巧展示给外国受众,并邀请他们参与体验,激发他们认识和了解华佗五禽戏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将这些活动制作成音像视频纪录片,并配上外文介绍,以此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受众。还可以将这些视频材料上传到华佗五禽戏宣传网站上,加大华佗五禽戏的推广力度和宣传效果。

四、改进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的建议和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华佗五禽戏要想更快更好地“走出去”,政府部门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在体系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确立明确的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华佗五禽戏传播体系,不断拓宽和深化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渠道,并进行合理的渠道配置,使各渠道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建立海外传播数据库,及时更新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动态,定期发布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文字和音像资料,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可以邀请海外舆论人士或知名人士访华,通过海内外学术研究团体、组织机构和文化、旅游活动以及通过形象广告和代言人进行对外传播,创造更多让海外受众感知华佗五禽戏文化的机会,提升其对华佗五禽戏的直接认知,从而加快华佗五禽戏的海外传播速度,扩大其接受范围。

其次,在组织和管理方面,政府应组织专家、学者对华佗五禽戏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开展深入调研,与华佗五禽戏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加深对华佗五禽戏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对现有的外文翻译资料进行审核、修订和完善,提升华佗五禽戏外宣翻译的质量。也可由文化部门、宣传部门和外事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翻译团队,鼓励华佗五禽戏研究专家、华佗五禽戏传承人、职业翻译家、高校教师以及翻译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进来,组建“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人才库”,为华佗五禽戏的对外传播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最后,在资金支持方面,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联合教育、媒体以及非官方机构设立华佗五禽戏研究基金、华佗五禽戏翻译基金、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基金等,资助国外学者、记者和学生从事华佗五禽戏研究或来中国进行华佗五禽戏专题方面的学术访问和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做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也可采取课题立项的形式,加大项目经费的投入,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等从事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在“政府主导、各方协调、民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下确保华佗五禽戏的对外传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加强华佗五禽戏翻译人才的培养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是华佗五禽戏对外译介和传播的重要保障。我国“中译外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无疑是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和实际上存在的人才短缺的矛盾,而需求和短缺矛盾导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短缺,是极度短缺”[12]。就华佗五禽戏译介而言,当前我国华佗五禽戏翻译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其翻译工作大多临时聘请翻译公司的工作人员,或由高校教师甚至学生承担,这些人员在学识水平、专业素养、翻译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而造成华佗五禽戏翻译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甚至错误百出,严重制约了华佗五禽戏的对外译介和传播。因此,加快华佗五禽戏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成为华佗五禽戏对外译介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部分高等院校开展华佗五禽戏翻译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系列讲座、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化学生对华佗五禽戏翻译的认识和了解,或在英语、旅游、文化、传媒等相关专业开设“华佗五禽戏翻译理论与实践”“华佗五禽戏概览及英译”等课程。一方面培养该研究领域的教师和科研团队,另一方面为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培养和储备专门的外译人才。在翻译社会实践方面,组织学生到华佗五禽戏故乡亳州进行实地调研,搜集华佗五禽戏相关资料建立资源库,训练学生对华佗五禽戏文本进行翻译实践,探讨和总结华佗五禽戏翻译技巧和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华佗五禽戏文本的翻译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另外,培养一定数量的海外华佗五禽戏研究人员,帮助海外大学加强华佗五禽戏教学,建立华佗五禽戏文化传播系统,强化中外传播互助体系。

第二,相关高校应联合当地的译协或翻译公司创办华佗五禽戏翻译人才库。遴选具有扎实专业背景、丰富翻译经验的人才编入人才库,给他们提供丰厚的报酬,使之能够专心从事华佗五禽戏的译介和研究。人才库要定期开展翻译人才的培训活动,如中医理论知识培训、民风民俗培训、口笔译翻译职业技能培训等。同时,人才库还要对译员的翻译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在华佗五禽戏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以确保华佗五禽戏翻译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三)借鉴成功经验,加强中外合作

近年来,对外传播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对外传播经验,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机制和强大的宣传体系。因此,我国的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应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体系。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增强外译的意识,尊重传播规律,坚持“以受众为中心”,充分研究海外受众的习惯特性和实际需求,在华佗五禽戏译介过程中积极寻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运用有效的传播策略,最终实现传播中国文化、构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目的。另外,中译外活动或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国内的力量,“一定要有中外合作。如果中译外译者是中国人,深谙中国文化,就需要请外国学者在语言上帮助理顺润色;如果中译外译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人,是汉学家或者是学中文的人,就要搭配一个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外文基础又好的中国人。”[13]因此,我们在华佗五禽戏对外译介和传播时,一定要树立中外合作的意识,积极探索符合国外出版发行体制的惯性方式,大力开展中外合作,与国外出版机构或汉学家、翻译家进行合作翻译和出版,以便成功地将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华佗五禽戏传播出去。

五、结语

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佗五禽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对促进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华佗五禽戏的译介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内容。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理论为探究华佗五禽戏的海外译介和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我们应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等方面详细考察影响华佗五禽戏译介传播的主要要素,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译介效果。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力量,加强华佗五禽戏翻译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与国外有影响力的汉学家、翻译家合作,使华佗五禽戏的译文既能准确传递中国文化的内涵又能符合目标语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积极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利用其成熟的传播模式和市场资源,拓宽华佗五禽戏对外传播的渠道,促进华佗五禽戏更好地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华佗译介受众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重视新时期中国图书情报学的译介事业
少年华佗拜师
华佗学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华佗治病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