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2022-07-06侯天博李艾刘芷茵

客联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

侯天博 李艾 刘芷茵

摘 要:由于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发展急速下滑,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了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就业岗位减削,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由此可见,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要建立完善的就业保障制度,结合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创新开展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自身能力,使大学生拥有合理的就业理念,进而促进其全面高品质就业。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

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了空前未有的打击,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开展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既要顺时施宜,又要不避艰险,多路并进,精确发力,以此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因:大学生能力欠缺,就业价值导向等方面存在短板

新冠疫情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就业工作发起了一定的挑战。如今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上存在矛盾,对满足个人生存需要、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产生了困惑。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清晰,在择业时没有把人生目標和人生理念很好地相融合,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很难融入个人的职业定位,有些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对薪酬待遇、工作地点等有较高的要求,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求业就业过程中,一些高校大学生还会产生矛盾心理,从众心理,急于求成,过度焦虑,学生的择业、就业状况受到这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影响。

(二)外因:就业环境严峻,高校缺乏专业指导

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经济下行,毕业生人数不减,导致市场就业供需关系比例失调,大量企业经营困难,被迫倒闭或进行大面积的裁员,雇佣人数大幅度减少,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出现所谓的“内卷”。并且受疫情影响,大学生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封在学校里面,往年正常的实习、实验、招聘会无法进行,高校大学生外出求职碰壁,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此外,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很多高校缺乏专业的的职业指导师,无法提供学校层面的就业规划和咨询服务。大部分高校的就业工作基本上限定在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范围,只注重在就业指导中介绍知识,培养能力和实践较少。就业指导的形式也较单一,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缺乏个性化,不能针对不同的个体、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指导,不能有效地发掘个体的不同潜能。

二、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路径探析

(一)明确就业工作内涵,打造多元化就业指导

作为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旨在帮助择业期的大学生根据自身性格以及专业特点或是择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教育大学生正确开展职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规划,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及时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就业工作内涵的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身优势、成就事业的稳定工作。所以,各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前的职业规划、正确定位职业、完成角色转变的同时,还必须时刻对学生保持着关注,面对学生的动态化反馈及时对就业指导策略做出调整,确保高校就业工作开展的多元化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把握就业机遇,成功踏入职场。就业工作是各高校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这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求职效率,需要慎重对待,科学规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速工作路径创新,强化就业工作专题教育

薪酬待遇、政策环境、发展前景等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价值观等交叉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载体,从根本上提升其整体规划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管理。高校应提高对就业指导教学体系建设的认识,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涵盖从入学到就业、分学段设计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辅导课程体系,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活动形式,打造多元化、全方面的就业工作平台。高校可以开展学生就业规划课程等专题课程,以辅导员、生涯规划老师等人员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理论熏陶,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意识,还可以通过开办创新创业大赛、模拟面试等活动,让学生不断明确就业方向,并且鼓励毕业优秀的校友们回校创办经验交流会,安排同专业的人物访谈等,强化就业工作专题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等,以全面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和举措,解决现实就业问题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就业困难时期,解决大学生现实就业问题不仅依赖于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树立,还与落实国家宏观就业政策和举措有关。各高校要要多方联动,整合资源,拓宽就业路径,把握疫情期间国家就业方向,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充分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把握政策优势,结合自身优势特长,找到符合自己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的行业,科学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率。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就业工作要从教育的角度,借助网络手段,及时推送网络热点就业问题、新闻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人、事、理,清晰认识理解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带领正确的择业路径和价值选择,树立较强的职业意识与科学的就业观。同时,各高校相关教职员工在引领学生在树立宏大理想的同时,要把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作为就业工作的主阵地,把正确的成才观传递到课堂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解决大学生面对后疫情时代下就业所产生的问题。

三、总结

大学生就业关乎国计民生,影响极为广泛和长远,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更是办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大学生全面就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工作建设体系,实现大学生与各企事业单位的双向选择,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就业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推进就业工作的系统科学化,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高效落实大学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精准就业[J].中国就业,2020(08).

[2]刘丽红.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实现精准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8(06).

[3]赵元亨.高校辅导员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分析[J].新西部,2019(18).

作者简介:侯天博(1990.1—),男,汉族,辽宁抚顺人,沈阳建筑大学电气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材料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艾(1989—),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沈阳建筑大学校工会,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刘芷茵(1993—),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后疫情时代大学生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思考
论辅导员在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