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2022-07-02张菊玲

考试周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心理健康幼儿

张菊玲

摘 要:幼儿指孩子经历了婴儿期的发展正式步入幼儿期的发展阶段,此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不仅是对幼儿知识的传授,更是在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上要群策群力。基于此现实期盼,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1-0163-04

婴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思维发展,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也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其次是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会对事物形成基础认知,拥有简单逻辑思维,幼儿在和同龄人的交往过程中也是对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性技能的锻炼提高,这都是为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是割裂开来的,幼儿园承担了幼儿心理教育的主要责任,家长则当起了“甩手掌柜”,幼儿心理或表现出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就归咎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师的劳动成果被无视,导致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而幼儿园教师也调动不起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积极性,导致幼儿的家庭心理教育缺失。因此,针对此项现实和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切,幼儿园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家园合作、家园共育。

一、 当下家园共育模式

家园共育即家庭与幼儿园教师一起参加孩子接受心理教育的过程,并一起履行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此模式所能采取的出发点是家庭能与幼儿园真诚合作,幼儿园教师也能对孩子做出合理的指导,而且不仅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要保证幼儿能学会一定心理调节能力和疏解方法;父母能在幼儿处于家庭的时间里多关注陪伴孩子,针对孩子在家表现实行家庭心理教育,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有机结合,在幼儿的居家时间里和幼儿一起开展相关心理教育活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之间要实行良性互动,共同针对幼儿的具体心理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家园共育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保证幼儿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能保持心理的稳定,接受正常的心理教育,心理受教育程度能更加全面且兼顾幼儿间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接受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现行的家园共育中存在影响极大的两个问题:家长重视程度低、家园共育方法单一。

首先,在家长的传统观念中,孩子的所有教育都应该由学校教师来承担,不仅要保证自家孩子学业成绩优秀,还要保证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发展,如果孩子成绩下降或身心出现问题,部分家长会把问题归咎于学校教师身上,他们会认为是教师没有教导好自家孩子,然而家长不会联系到自身对孩子教育的缺失,这同样适用于幼儿的心理教育。在教学实际中,由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大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和幼儿园教师处于同一层面,甚至会超过幼儿园教师,只是相较于心理教育知识会贫乏,也缺乏正确的引导方法。因此,在对幼儿实际的心理教学中,家长应该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承担对幼儿心理教育的责任,提高对自家孩子心理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注重对家长教育方法和原理的传授。科技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使得家长和教师在信息接收上完全处于同等地位,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幼儿的心理教育中要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家长沟通,及时纠正幼儿心理出现的偏差,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家园合作共育方法单一。家长在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一般都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开展提出直接的方案,家长只是单纯接受并完成幼儿园教师发布的任务,在心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长一直被教师布置的任务牵制,并不能根据自家孩子心理特点改变教师发布的任务,因此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而不在意幼儿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展现的言行举止。另外,幼儿园教师对家长布置的任务,无非家长协同陪伴孩子完成一项手工作业或家长对孩子进行简单的知识教导,这种教育任务没有充分考虑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家园共育方法的单一,家长在对幼儿心理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凸显,家长参与性不高。

二、 家园共育模式创新

(一)扭转家长及教师观念

现代教育生态学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是孩子们最天然的生态环境,而孩子的发展也离不开家庭教育氛围的熏陶,因此家长必须用力所能及的资源支持孩子发展。家园合作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庭和幼儿园不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更应该是合作关系,因此扭转家长对幼儿心理教育的理念是基本前提,也是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应该让家长重视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在的幼儿园都会给孩子布置少量的家庭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手工制作、家庭劳动、文本阅读等,幼儿园教师可以把具体任务模糊化,能使家长根据孩子特点对任务做针对性改变,树立起家长的地位、教育意识,明确自身在家园共育模式下的重要作用,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能保持跟进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劳动节前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家务、社区劳动、志愿活动等并且需要家长全程陪同指导,但不能求助家长完成。家长在得知教师布置的任务后,会明晓自身即将承担的责任,能根据孩子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活动方式。比如,对害羞的孩子,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社区劳动或志愿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锻炼孩子的魄力和交往沟通能力;对外向的孩子,家長可以考虑社区活动和志愿活动,也可以考虑在家劳动,把劳动具体化到某一件精细事上,比如对豆芽的培育,通过这一需要耗费精力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和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保证心理发展的健全。家园共育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会更顺畅的开展,对幼儿的心理教育会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家园共育是很有作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有效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下,家长可以分配出更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陪伴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会感觉自己受到重视,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假如幼儿遇到困惑了他们会更愿意和父母倾诉,能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形成。

另外,幼儿园教师也应该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教师需要接受相应的心理健康理论培训,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幼儿教育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导,例如认识10以内的数、拼音发音等,教师认为幼儿园阶段是为幼儿升入小学一年级打基础,因此就忽视了幼儿的心理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实质上是有失偏颇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和心理教育应该是同时并行、互不矛盾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让幼儿认识这个世界,掌握最基础的认知方法,从而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有简单的解读,不会陷入未知的困境。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反作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良好的心态会使幼儿更乐于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新家园合作平台及反馈机制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很多新技术,也给学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家长进行更加直接高效的联系,而不仅仅局限于耗时耗力的当面交流方式,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交通出行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相关应用程序,例如QQ、微信、钉钉等搭建共享群,不定期上传关于幼儿心理教育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和家长分享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案例和方法指导,从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教育的关注度,提供心理教育的思路方法,从而提高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家长可以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的引导下,在家庭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比如亲子小游戏、心理故事分享等,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交流中增进情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当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常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幼儿会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结合网络平台上传的教学资源,在家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首先,家长要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告知孩子这都是为了适应防控疫情的需要,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别人的健康着想,稳定幼儿心理状态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幼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其次,幼儿教师要秉持“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网上教学和幼儿建立联系,维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进度统一,家长需要陪同孩子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家长也要和教师积极沟通,就幼儿居家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进行交流,及时纠正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偏差,保障幼儿心理健康。另外,共享平台的搭建还能方便父母和教师、父母和父母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相关家长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心情状态变化,及时和家长就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交流,了解到前因后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家长和家长间也能在共享平台上分享育儿经验,有些孩子共通的问题就可以借鉴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因为经过了实践所以可行性更强,这也能激发家长的积极性。

家园共育反馈机制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可以以共享平台为桥梁,实时对幼儿心理状况进行反馈,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心理教育方法的评价,形成系统真实的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教师和家长能借由反馈结果总结反思对幼儿教育的不足,避免错误重犯导致幼儿心理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评价体系可以呈现教师、家长自评和互相评价的模式,首先是教师、家长根据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成果进行自评,然后是教师和家长互相评价,针对学生在园、在家表现进行评价。在这两步都结束后,教师和家长把两份评价进行对照,分析自己教育方法的优缺点,规划好下一步方案。

(三)家园共育进课堂

在对幼儿的心理教学中,家庭和幼儿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家庭和幼儿园关系更加紧密,但家庭一般是幼儿心理教育的薄弱环节,因为父母的心理理论知识的缺乏或不正确的引导,所以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也可以进入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过程。例如,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有邀请家长进公开课堂参观的模式,家长在对自家孩子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结合心理特点和平时在家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心理有更清晰的掌握,可以真正了解到不在家长眼前时孩子是什么样的表现。家长在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了基本把握后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就能根据孩子的反差表现进行咨询,家长和教师在商讨后能得出孩子的基本心理以及解决对策,从而使得对幼兒的家庭心理教学更高效,更有针对性。部分幼儿园现在还有开放日,家长在开放日当天可以进入幼儿园园区参观,也可以观摩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开放日当天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家长参观幼儿园园区,并对相关设施及其作用进行讲解,对能适用于家庭中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家长重点介绍,教师还可以给家长展示幼儿园活动记录并对活动的开展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家长关于心理教育的认知。另外,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日常表现一般都会有记录,如果家长来询问幼儿的在园表现,教师可以结合表现记录更加客观地阐释分析,有利于教师和家长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对幼儿的心理教育提出更加高效的方案。

另外,教师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把家长的作用不止限于家庭教育,还能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能和学生一起为幼儿教育出谋划策。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幼儿园一般都会举办活动,包括幼儿才艺表演、班级展示和教师的才艺表演等。在活动的方案策划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充分交流,设计能促进父母与幼儿充分交流增进感情的活动,教师要在活动策划中尊重家长的想法,结合幼儿心理辅导方法对家长提出的方案提出适当建议。

(四)特色家园活动

在家园共育模式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教学中,具有特色的家园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活动的开展能增进参与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拉近亲情距离,使得家长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发挥家长在家园共育模式下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家园共育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可以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创新活动模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促进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感情。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进程中,家庭和幼儿园需要紧密联系并牢牢结合在一起,以保障幼儿心理健康为宗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全方面综合发展。

一方面,教师可以每周或每月举办一场心理专题课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在主题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有关心理健康的案例视频,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询问幼儿的感受并对视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幼儿和家长在外出逛商场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玩具,但父母说家里有这类的玩具了就不给你买,你哭着吵着要但父母就是不给你买,回到家了心情不好你会怎么办?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在幼儿发言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有看法的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聆听过程中要做好相应重点记录,在幼儿和家长都发言完毕后教师要做总结概括,肯定合理的地方,纠正有待改善的点,对幼儿发泄情绪提供正确合理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和父母沟通以理服人,既解决了问题,安抚了幼儿情绪,也促进了父母和幼儿的交流,增进了感情。除此之外,幼儿园时常会有家长给孩子过生日,订蛋糕和零食到教室和全班同学分享的情况,教师可以基于此现实设计关于“分享”的心理专题课堂,鼓励其他分到蛋糕和零食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好吃的、好玩的,要和身边人分享,不应该自私也不能忘记别人的恩情,要懂得知恩图报。有的幼儿可能会羡慕那些过生日家长给订蛋糕的孩子,会对自己生日时家长没给自己订蛋糕感到自卑,甚至会感到生气,在家里和父母发脾气,教师要引导孩子不能养成攀比心理,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总而言之,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都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保持幼儿心理健康和全方面综合发展为目标。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心理受到学校、家庭的共同影响,幼儿心理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是家长所必须要践行的义务,家园共育在保障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上有重要作用,实行家园共育的教学模式也是在时代要求下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教学作用,推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工作模式创新探究[J].讀写算,2021(19):45-46.

[2]李萱.基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31-32.

[3]石红梅.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8):59.

[4]袁祖英.家园共育下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J].基础教育研究,2020(11):88-90.

[5]李甜.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1(34):36-37.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心理健康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