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教学”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

2022-06-30娄照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语文教学

娄照君

【摘   要】在“精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细化教学流程。以《腊八粥》一课为例,通过磨课,教师不断调整教案,以便精准施教:定位教学目标时,从关注人物描写转为聚焦写作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时,从畅聊日常生活转为品谈节日风俗;设计教学流程时,从课中现学现教转为课前自主预学;落实教学重点时,从品读描写方法转为学习写作手法。如此,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关键词】精准教学;高效課堂;语文教学

“精准教学”,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精准”,即“非常准确;精确”,反映在课堂上,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细化教学流程,获得预期的教学成果,打造高效课堂。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为例,本堂课前后共进行了四次试教。前两次试教中,结合课后第二题,笔者把教学重点聚焦于“等粥”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等粥”的急切心情。在第二次试教结束后,磨课团队抛出了如下问题:明明题目叫《腊八粥》,为什么作家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写八儿呢?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渗透和体现这一点?一堂课本只有40分钟,还要分5~6分钟给学生自由读课文、梳理全文,既流于形式,效果又不见得好,该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教学低效的问题?如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进而精准落实教学重点呢?循着这四个问题,笔者重新调整教案,又进行了两次试教。具体情况如下。

一、从关注人物描写到聚焦写作方法,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在前两次试教中,教学停留在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语句上。对此,笔者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预习课文,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随文理解“上灯”“孥孥”等方言的意思。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初步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聚焦第2~17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描写,通过多形式朗读,感受八儿“等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课文详略安排的效果。

通过两次试教,我们发现这样的目标定位是浮于表面的,换言之,对文本的解读还是不够深入。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能否精准把握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有效性。为此,经过磨课团队的指导和讨论之后,我们紧扣“明明题目叫《腊八粥》,为什么作家却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写八儿呢”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思考,最终将教学重点聚焦到写作方法的学习上,由此确定了教学思路。教学目标调整如下。

1.自主预习课文,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分组认读“上灯”“孥孥”“咽唾沫”“腻腻的”等词语。

2.通过预习课文,梳理出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3.聚焦“等粥”,通过多形式朗读描写神态、动作和对话的语句,体会八儿等粥的急切心情,感受他的馋样儿,结合“分粥”,理解课文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

4.对比朗读“猜粥”和“看粥”的内容,知道“看粥”以正面描写的方式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进一步感受八儿急切等粥的原因。

在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复修改中,笔者进一步体会到,要想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必须深入领会课标要求,认真研读教材,全面分析作者意图,结合学情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只有“装”入教师心中,才能精准地为教学过程“护航”。

二、从畅聊日常生活到品谈节日风俗,精准渗透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主题。在第一次试教中,笔者的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早上好。娄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天早上有哪些同学喝了粥?请举手!嗯,有近二分之一的同学喝了粥。(随机提问没有举手的学生)你早上吃了啥?

(生答)

师:看来我们的早餐都是中西合璧的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和粥有关。(出示课题,生齐读)

不难发现,在这一导入过程中,笔者仅是为了引入新课而制造话题,尽管氛围很活跃,教学却丢失了“文化味”,还完全背离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人文要素。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课堂氛围要活跃,但不能“浮夸”;课堂导入要有创意,但不能与主题“南辕北辙”。显然,第一次导入设计并没有精准地领会人文主题的要义。经过团队的点拨和指导,笔者明白,即使是导入环节,也要渗透传统文化。最后,师生从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谈起,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师:同学们,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别的习俗。像清明节要——(生:吃青团)端午节到了,我们要——(生:吃粽子)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会——(生:吃汤圆)你们知道腊八节那天我们要做什么吗?

生:喝腊八粥。

(师由此引入“腊八节”,并做简单介绍,同时出示《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中描写腊八粥的片段,继而指名读和齐读)

师:这样一碗味美、料足、色香的腊八粥真是让人垂涎欲滴!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品一品沈从文的——(课件、板贴分别出示课题)

生:《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冰心、老舍等作家都写过,对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的这一段描述了。在导入环节,比较阅读描写腊八粥的片段,能引导学生既对前文予以回顾巩固,又初步感知腊八粥的味美、料足、色香,为进一步理解文意做好铺垫。

三、从课中现学现教到课前自主预学,精准提供预习支架

第一次试教时,笔者运用常规的方式,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进行字词检查。过程如下。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分组出示词语,扫清障碍。

第一组:上灯   孥孥   面面的

第二组:咽唾沫   大匙大匙   塞灌   搅和

第三组:腻腻的   浓稠   深褐

(1)读第一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意思。

(2)读第二组词语,读准多音字。

(3)读第三组词语,发现词语之间的关系。

(4)关注第二、三组词语,想一想:读了两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将自认为难写的词语抄写在学习单上。

实践证明,这样做耗时耗力,课堂效率低下。怎样在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下,既让学生熟读课文,又有效实现教学意图呢?通过反复研讨,我们认为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新课前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因此,笔者通过提前下发预学单,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支架,在此基础上,将课堂上的初读感知环节迁移到预习阶段。在课堂上,以预学单为牵引,导入新课之后,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既检视了预习成效,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过程如下。

1.检查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粥”“腻”和“褐”。

(2)再次练写。在预学单上进行修改(如图1)。

2.分组读词语,扫清障碍。

第一组:饭豆   上灯   松劲   孥孥   面面的

第二組:咽唾沫   大匙大匙   塞灌   搅合

第三组:甜甜的   腻腻的   益发浓稠   深褐

(1)指名读第一组词语,理解意思。

(2)读第二组词语,读正确多音字。

(3)关注第二、三组词语,想一想:读了这两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4)小结。(出示第13自然段中的“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它会起锅巴”,听录音范读、齐读)

3.理清脉络,补充图式(如图2)。

(1)梳理课文:课文围绕这碗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聚焦“等粥”:你看到了八儿等粥的哪些画面?

(3)细分段落: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此环节中,围绕三组词语进行分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对于课文内容的梳理,笔者结合了课后第二题和相关作业资源,设计了示意图,帮助学生在预习时基本理清课文脉络,熟悉文章结构特点。

四、从品读描写方法到学习写作手法,精准落实教学重点

《腊八粥》这篇课文详写了“等粥”,略写“喝粥”。从第一次试教开始,笔者就把教学重点放在“等粥”部分,围绕“盼粥”“分粥”“猜粥”“看粥”这四个场景,带领学生依次学习。

1.默读第2~8自然段,感受八儿的心情。

(1)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2)引领学生初品第2自然段,关注人物神态。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总结方法,学生自主学习。

(1)通过画出相关语句、关注描写方法、提取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人物的情感。请大家自主默读第2~8自然段,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能体现八儿急切心情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分享,关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

①交流描写八儿的语句。

②出示对话,比较阅读,关注表达方式。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

“那我饿了!”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

“我饿了!”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a.师生合作读,感受急切。

b.再次合作读,品读字词。

c.讨论:八儿真的饿了吗?

3.自主学习课文第9~17自然段,画出能表现八儿馋样儿的语句,摘录在学习单上,抓住关键词和描写方法等,写写感受。

(1)拍照上传,交流分享。

(2)读第二次对话,关注省略号。

(3)读“猜粥”部分,关注心理活动,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第一次试教时,由于没有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语言过多,教学显得拖沓而琐碎。发现这一问题,我们马上进行了整改,在第二次试教中提供了一个学习支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学”。但前两次试教中,我们都将重点聚焦在品读描写八儿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的语句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课文到底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去写八儿等粥的场景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写出八儿的“馋样儿”吗?在名师的指导下,磨课团队从关注描写方法转为关注写作手法。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初读“盼粥”,抓神态描写,初品“馋样儿”。

1.默读第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出了八儿怎样的心情?

2.初品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关注神态描写。(出示句子,齐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3.理解“喜得快要发疯了”。(过度兴奋)

4.教师出示批注。提示:他急切地想——(快点喝到粥)

5.小结:我听出来了,八儿馋了,他太馋了。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依旧聚焦描写八儿神态、动作和对话的语句,让学生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感受八儿等粥时的急切心情,想象他的馋样儿。与之前不同的是,学生想象“馋样儿”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思考:八儿为什么会这么馋这碗粥?由此,他们领悟到这是因为粥实在太香了,进而理解文章通过“八儿馋粥”这样的画面,侧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以下是品读文中第二次对话时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看八儿和妈妈的这段对话,八儿想尽办法要——

生:八儿想尽一切办法,想多吃一点腊八粥。

师:是啊,他不仅想多吃一点,还“得寸进尺”“讨价还价”。你瞧,这是个多么淘气又可爱的八儿呀!

师:孥孥的话可还没有说完呢,他还有好多好多话要说,你们听——孥孥说,我要吃四碗,你就吃两碗。妈妈会说——

生:孥孥说得对,你怎么说都对。

师:孥孥还要说,不然我吃五碗,你就吃一碗。

生:可以,孥孥,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师:孥孥又接着说,要不然全部都给我吃吧。妈妈会说——

生:好的,孥孥,都给你吃,想吃你就吃吧。

师:瞧瞧,我们孥孥真是会讨价还价。孥孥说什么,妈妈就依什么。我想,媽妈不管说什么,最后一定会把粥分给孥孥喝的。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的亲情图啊!

师:孥孥真馋呀,吃了又想吃,真担心他吃撑了肚子。同学们,作者抓住了孥孥发疯的神态、进进出出的动作,还有天真狡黠的对话,将一个馋腊八粥馋得急切的孥孥带到了我们面前,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图画。那么,他仅仅是想写八儿的馋吗?他真正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可能想借用八儿的馋来说明腊八粥很美味。

师:你真是太厉害了,这都被你发现了。瞧,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像这样的描写方法,我们就称作——(板贴)

生:侧面描写。

最后两次试教中,笔者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层层深入,逐步剖析,巧妙地落实了教学重点。有了之前的铺垫和学习,再引领学生结合“猜粥”“看粥”对比读,他们就不难发现文章还通过正面描写来突出腊八粥的美味,进一步感受了八儿急切等粥的原因。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课后第二题提出的“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读“看粥”部分,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1.默读第13~17自然段,找找正面描写腊八粥的语段。(指名读,课件出示图3)

2.“猜粥”“看粥”对比读。(依次出示语句,师生合作,开小火车读)

3.思考:八儿有没猜到的事情吗?(他没有猜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4.配乐齐读:虽然有一点点没猜到,但又怎样呢?这丝毫不影响八儿对这碗粥的热衷。我们再连起来读一读这段正面描写腊八粥的话。

“用好统编教材,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师教学时需要落实的大目标。关于本堂课,磨课团队充分解读单元语文要素,紧扣课后习题,引入相关作业资源,精准设计教学环节,并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综观整堂课,教师更多地将重点放在要素解读上,对于教材的横向梳理以及纵向对比稍显不足,还需要强化整体备课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语文教育问题与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20.

[2]邢丽丽.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9).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小学   315040)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语文教学
基于“精准教学”的中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工匠精神培育下的高职《劳动法》课程改革探析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