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22-06-29王小燕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致残率绿色通道达标率

王小燕

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4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居民死亡的一大常见原因之一[1]。脑卒中亦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等,以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为特征表现(由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所致),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脑功能缺损症状(呈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冠脉血供中断或急剧减少,脑卒中可造成心肌缺血,引起患者出现强烈不适症状,部分患者于发病60min内可发生猝死。因此,一旦病发脑卒中,需及时救治,以免诱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目前,医学者在开展脑卒中研究时,十分重视缩短院前时间、提升溶栓效果等问题。郭晖[3]表示,保证医院急诊抢救流程顺畅,能缩短抢救前时间,对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具有明确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作用,现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分析对象,以常规急诊护理作对照,旨在为临床脑卒中急救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90例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纳入标准:(1)疾病诊断明确;(2)经颅脑CT、MRI确诊;(3)年龄≥55岁;(4)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老年性痴呆;(2)帕金森;(3)急性动脉或静脉溶栓;(4)外科手术。90例患者,按照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9(64.44%)例,女16(35.56%)例;年龄55-90岁,均值(66.34±5.13)岁;发病至急救时间5min-4h,均值(2.34±0.53)h。观察组:男27(60.00%)例,女18(40.00%)例;年龄55-88岁,均值(66.97±5.27)岁;发病至急救时间5min-4h,均值(2.43±0.49)h。两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拨打120电话,简要叙述患者病情,告知出事地点。急救中心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车。救护车抵达现场后,简要评定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随后,实施呼吸道护理模式,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对症处理后,将患者转运至医院。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即:(1)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详细记录患者发病前的症状表现,如是否存在脑部眩晕、浑身发热等症状,以掌握患者病情,便于评估患者病症。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或周围人员急救方式,确保患者在救护车抵达前,其生命体征稳定。叮嘱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适当垫高头部,并维持口腔、鼻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2)现场救护:对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予以迅速评估,并给予患者全身检查,维持呼吸循环顺畅。(3)转运途中护理:现场急救完成后,迅速转运患者,转运期间应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时,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头部震动和摆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即:(1)急诊接线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发前症状,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情绪安抚方式,以免诱发应激反应。根据就近设备和药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的方法,并告知紧急处理措施。(2)3min内出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仪器、药物等),保证仪器呈待机状态,并仔细核查药品种类和数量。(3)保持患者平卧状态,监测患者神志、瞳孔变化,用心电图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吸氧(4-5L/min),建立静脉通道。搬运期间,动作轻柔,保持担架水平,避免大起大落。(4)转运期间,以患者病情为依据,与院内保持电话联系,告知患者病情,告知有关科室备好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同时做好专科会诊、手术室准备,维持绿色急救通道流畅度。(5)院内急诊医师和护士,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及时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CT检查,为疾病诊断提供丰富参考内容。要求其他科室医生会诊,将患者由绿色通道直接送至手术室,实施相应的抢救处理。(6)用药护理:监测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为保障输液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行微量泵泵入用药。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后,存在出血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皮肤、凝血时间等,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7)情绪护理:安抚家属情绪,做好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脑卒中病因、抢救流程、注意事项等,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配合度。同时,嘱咐家属多予以患者陪伴、支持和理解,以提高患者归属感和安全感,减轻愧疚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评价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2)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DNT达标:≤60min。

(3)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NIHSS、BI评分评定,前者评定神经功能,分数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后者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分数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高。

(4)满意度:自拟量表评定,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分-100分)、满意(60分-79分)、不满意(0分-59分),满意度为前两项和与总例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计量资料(±s),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予以t检验、χ2检验;以0.05为比较参数(α=0.05),当组间数据对比较0.05小,即: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

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min)组别例数 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min)住院时间(d)对照组 45 22.53±5.35 40.54±5.41 14.49±2.64观察组 45 18.50±5.42 32.55±5.37 11.69±2.43 t值 -3.550 7.031 5.235 P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DNT达标率高于对照组(88.89%vs71.11%),致残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1.11%vs55.56%,4.44%vs2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组间对比(P>0.05);出院时,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s,分)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

组别例数 NIHSS评分BI评分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对照组 36 37.55±5.69 31.98±3.27* 16.59±2.39 36.87±5.37*观察组 43 38.14±5.92 28.20±3.16* 16.28±2.34 42.70±5.36*t值 -0.4849 5.212 0.581 4.811 P值 -0.655 <0.001 0.563 <0.001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0.56%(29/36)、95.35%(41/43),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248,P=0.039),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为较严重内的一类疾病,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重,其发病率明显提升,且呈现为逐年递增趋势。数据表明[4],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年。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已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脑卒中按照症状表现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类是缺血性脑卒中,多数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约8成),仅有少数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约2成)。

研究显示[5],脑卒中治疗时间窗较狭窄,最长约为6h,若在发病6h内,给予患者溶栓治疗,其救治效果极为明显,并且发病至治疗时间越短,其救治效果就越好,致死率就越低。然而,由于病发突然,且人们对急救知识了解程度有限,极易造成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神经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相关研究显示[7],影响患者无法在治疗窗内行溶栓治疗原因是院前延误。因此,将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衔接绿色通道给予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的干预原则是尽早疏通阻塞的冠脉,促进心肌供血恢复,进而保护患者的心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此,本文研究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分析对象,在其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方式,有序进行了接诊、备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护理工作。同时,保证院前救护、院内急诊、手术等一体化进行,各个科室有序协调,改变了传统独立型急救急诊体系,避免了各科室不协调现象,进而缩短患者抢救时间[8]。并且预见性安排专科救治及急诊手术,改进了传统依托型、独立型的急救急诊体系问题,能避免科室间不协调现象,能有效避免或降低处理延迟和处理冲突事件的出现,从而大大减少了减少抢救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应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保证疾病认知正确,并通过心电监护、及时用药等方式,改善预后。此外,在急救护理期间,还应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保证患者能持续吸入氧气,并遵医嘱用药,提高抢救时机。由本次研究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呼救至接受检查时间、呼救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DNT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NIHSS评分、BI评分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开展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护理模式,能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但本次研究进行过程中,笔者发现,抢救质量也受到医师、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影响。因此,急诊医师、急救护理人员仍需加强专科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护理模式,效果好,鞥能提高急救效果,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致残率绿色通道达标率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
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