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田石雕人物雕刻的艺术修养

2022-06-28叶志伟青田县志伟石雕艺术馆

消费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青田石青田县石雕

叶志伟 青田县志伟石雕艺术馆

一、引言

在青田石雕艺术之中,人物雕刻是最为复杂且极具变化的一项艺术。因为在人物雕刻时,要让所雕人物形神具备、活灵活现;人物是千姿百态的,人物表情、姿态是千变万化的,且每一种表情与姿态都有着特定的表现意义,所以人物是具有复杂性及多边性的一种雕刻素材,这种复杂性及多变性决定了人物雕刻是具有困难性的一项工程。本文笔者就人物雕刻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对于雕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及雕刻艺术中人物雕刻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人物雕刻形象

(一)人物的创作

青田石雕有着悠久的历史,石雕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法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作品,因其精细的雕工、秀美的造型和生动的色彩深得人们的喜爱。而自古以来,大批的艺人在不同的题材上展现出了多种创作风格,各有千秋,题材的选择也是非常丰富。在这其中,人物的创作向来是石雕创作的亮点,也是难点所在,但是青田石雕艺人勇于尝试、创新和突破,不断的挖掘新的人物题材,例如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并持续创新进步,从单一的人物创作逐渐发展到开始塑造繁杂的群体人物形象,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物组像和人物群像。其中,人物类题材包括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而人物的结构、姿势和比例也有着一定的讲究。传统的单体人物注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神情和体态,讲究的是形象鲜明,主体明确且突出,通过原材料本身的层次和纹理来体现人物的形象。比起单体人物,人物组像和人体群像的优势就体现在人物之间彼此可以呼应而协调,让画面更为生动形象,但是这对石料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较高,同时也很考验石雕艺人的技艺和新颖的创作构思。石雕艺人们凭借着一刀一凿,精雕细刻,既要保留原有的传统特征,又要加入现代社会元素和想法,勇于探索创新,刻画着石雕的艺术传奇,把青田石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发展层面。

(一)人物的造型神态

比起花鸟山水类的题材,青田石雕人物类的创作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在建国之前很难见到人物类的创作,在文革之后,涌现了有着巨大艺术成就的作品和艺术家,其中就包括笔者的恩师张爱廷,他的作品对整个石雕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并且对于推进石雕艺术的进步有着巨大的贡献。恩师热爱石雕事业,几十年来,潜心钻研人物雕刻的手法和技巧,将其精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反复精炼技艺,同时在题材立意的选择上也不断尝试创新突破,所追求的境界和审美意境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因此其作品立意构思新颖,雕刻手法细腻,所雕刻的人物形象逼真,神态怡然自得,具有鲜明的个人创作风格,特别是其雕刻的《寿星》备受推崇,作品中所展现的寿星面目慈祥、和蔼可亲,周围有几个可爱的顽童围着寿星欢闹,姿态动作神情各不相同,顽童神态生动自然,栩栩如生,可见恩师惊人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除创作了许许多多艺术性强的优秀作品,他还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这对青田石雕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田石雕人物雕刻的神情是其精华所在,但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要做到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就要做好神态的刻画和设计,石雕界在长时间的创作实践中,流传下来这么一段口诀:“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若要善,观音面;若要奸,三角眼;若要恶,眉眼鼻口挤一撮。”这些口诀不单单是简单的技艺的积淀,更是历代石雕艺人智慧的结晶,经过反复锤炼之后,流传至今的全是精华,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人物的雕刻技巧。除此之外,还要将流畅的线条和虚实对比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将一个融合着精美的造型和精湛技艺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笔者从事石雕艺术行业已三十七个春秋,其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美的向往,都注入到了作品中,使之栩栩如生,拥有艺术感和活力,体现着笔者对生活的情感和思想。尤其是其作品《仙女螺》,当笔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追求的是把女性形体线条的柔美和起伏蜿蜒体现出来,将其情感注入其中,力求让观赏者感受到形体和线条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与观赏者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三)人物的色彩

比起木雕、玉雕等其它的雕刻技艺,青田石雕在色彩和技艺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例如,牙雕因其材料色彩单一,无法雕刻出色彩丰富的作品,而玉雕虽然色彩丰富,但是其材料质地坚硬,很难雕刻出拥有着丰富层次的作品。而青田石雕就兼备了上述两个雕刻艺术的优势,脆软适宜的青田石作为原料其可雕性极强,既可以精雕细镂,又有着丰富的色彩。青田石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丰富,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和后天上色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具有天然的灵动性,后天上色则不会有这种自然的感觉。石雕艺人根据天然且又不同的色彩发挥自己的创新想法进行不同的构思创作,未加工过的青田石上色料不同,甚至有些还存在着缺陷,但是经过石雕艺人们的雕琢,因色取巧,因料制宜,因材施艺,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化腐朽为神奇,使小缺陷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并且表现手法多样,镂雕、圆雕等技艺交替使用,使得每件作品都巧夺天工、玲珑剔透而又独一无二。在人物题材的创作中,白色的可以雕成脸谱,而黑色的则可以雕刻成衣裳,通过冷暖色的鲜明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颜色的巧妙利用和卓越雕工的运用,使得雕刻出来的工艺品自然美感和创意美完美的融合于一体,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工艺之美,栩栩如生,绚烂多姿,体现出深厚的艺术内涵,给石雕作品增添极大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通过历代名师的不断创新和探索,现如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青田石雕艺术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着层次丰富、色彩绚丽的特征,充分的显示着青田石雕的独特魅力,收藏价值极高,深受世人的青睐。

三、人物雕刻方法

(一)比例的把握

青田石雕对石材有严格的要求,由于人物的高度、长短以及厚度要符合原来人物的比例要求,所以石材的大小和比例要符合雕刻要求。打坯是起始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所以石材的各个侧面都要符合目标要求,这样观赏者才能全方位感受艺术品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艺术源于生活,人物是我们最最熟悉和经常接触的对象,所以绝大多数人物雕塑都讲究写实。笔者的师傅常说,“要善于观察,多实践。”艺术品的创作需要一双敏锐和善于观察的眼睛。对于人物雕塑的比例来说,仅仅依靠直觉是不够的,要利用好数学的准确性,在创作前构思人物的结构和比例。比例包括人身的长度、宽度、各个部分面积的比例、留白的大小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比例是比较难掌握好的。比例为什么那么重要,是因为好的比例让人感到舒服,比例失调的物体是传达不出美感的。据研究称,面部对称会为美貌加分不少,头身比协调的人身材也会更好,这都是因为比例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件艺术品或一栋建筑的精致和气势所吸引,却忽视了隐藏在其中的比例关系。自然界是艺术的灵感来源,许多动物的骨骼比例都符合黄金比例这一种理性而又严谨的美,符合我们的视觉审美特征。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对称构成了人体的美,从脸部、胸部、腹部和两腿之间连一条线,人物的左右是对称的,上下部位的连接是有转折的。人物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坐着的人或侧卧着的人和直立起来的人比例就不同,在雕刻前要考虑到空间的折叠和隐藏部分,在脑海中建构立体图形,找准空间关系。比例也可以用来凸出重点,对于天真无邪的儿童来说,可以通过增加头的比例来渲染他的烂漫;对于老头来说,可以通过增加胡子的长度来增添他的睿智感。

(二)保留天然之美

青田石色泽丰富,其天然的优势可以让艺术品更加自然与生动,红黄等艳丽的色泽可以用来制作绚丽的花朵或女子的衣襟;青绿色的石头可以制作翠绿的植被,让它看起来更加符合实物。青田石温润如玉,质量上乘,它丰富的纹理和种类为雕刻不同种类的事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青田人物雕塑力求基于生活并且反映生活。人物的雕法种类繁多,如线雕、圆雕等,精湛的雕法也为细节的还原提供了可能。不论雕塑大小,人物的发丝、眯着的双眼、衣服的褶皱都能刻画的惟妙惟肖。人物雕塑常常用自然盛景点缀,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效果。以山水风景为背景的雕塑可以体现人对于自然的喜爱,和融入自然的轻松与洒脱;以文化符号为背景也是一种常见的雕塑方法,比如说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象征收获和吉祥,把人物和鱼雕刻在一起就使作品多了象征的意义,给人们带来吉祥的寓意。在作品《踏雪寻梅》中,白色石头为最多的元素,象征着皑皑白雪覆盖的山,白雪融化似乎要坠下来,让人不禁想到气温回升,严冬将要过去,春风拂面而来,中间红色的石头是在雪中坚强绽放着的腊梅,老者和儿童使整个画面由静转动。在白色的映衬下让红色的梅花更加艳丽,让人仿佛置身于初春的山头,踩着松软的白雪,迎着乍暖还寒的春风踏入寻梅之旅。青田人物雕塑完美地展现人与自然相融的乐趣,让我们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人物雕刻传承下的创新

在雕刻艺术发展之中,传承永远是一种手段,而创新才是目的。

在进行人物雕刻艺术创作之时,传承是无法忽略的一种重要手段。由古至今,在青田石雕中人物雕刻是不可小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悠久的传承过程中,人物雕刻艺术历经辉煌与落魄,见证了历朝历代的更迭。其虽然具有封建落后的内容,但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技艺传承是不可否定的。

所以我们在现代的背景下对其进行创新,也要结合其传承来的优质特点来进行。若是全盘否定其传承,你会发现其毫无内涵可言,便失去了其根本;但若是全盘接收,你会发现其过于封建落后,完全不符合当代的审美价值观,与当代潮流是相背而行的。以上两种方式在现代背景下对于其市场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对待它的正确态度,才是最有利于其发展的。

传承要选择“精华”,创新则要选择“糟粕”。艺术创作是要紧跟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而“糟粕”是与时代潮流相驳的。我们要进行创新,就是对这“糟粕”的一部分结合当代潮流进行舍弃或更正,使其符合当代审美,紧跟时代潮流。

在传承下进行创新,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只有结合传承与创新才是最为正确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其顺应时代潮流、开阔自身市场。

(四)意境追求

意境是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中通过借助形象来传递表达意蕴与境界,是艺术作品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形神相融、虚实结合的形象体系,是艺术创作中最高的审美境界。

何为青田石雕中人物雕刻艺术的意境?

人物雕刻艺术的意境是指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对石雕中人物的表情、形态进行主观性的诠释,从而对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再进一步就是创作者与观赏者可以通过石雕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谈及创作感悟时,说道:“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对生活的体现,也是内心情感的映射,不具有感情的艺术作品算不得艺术,更不具备意境。”可见,感情是艺术创作得源泉。

在青田石雕中,人物雕刻艺术的意境是“形”与“神”的结晶,其实也就是艺术形象与情感的结合。因为创作者的知识层面、人生阅历不同,所具备的思想高度亦是不同,从而即使是一完全相同的“形”,也是无法融入一完全相同的“神”,更何况“形”的创作是无法达到完全雷同的,所以每一件作品的意境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创作者在人物雕刻创作中要追求意境的表达,即创作过程中要达到情感与技术相融的境界,否则只有技术而无情感,只不过是一种机械制作而已;只有情感而无技术,只不过是一件鄙陋制作,且无法将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只有在技术与情感之下精雕细琢,才能使得作品形神具备、意境深远。

四、结语

青田雕塑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青田人物雕塑生动形象,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人物雕塑难度较大,需要兼顾人物的造型、神态、线条和颜色选择。青田人物雕塑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它比例协调,保留了自然的意境和美,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强了创新精神。青田石雕作为一门独特又高深的技艺,仍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叶志伟,男,汉族,1970年9月生,浙江青田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先锋人物、丽水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丽水市工艺美术协会石雕专委会主任、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副会长、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瓯南雕刻专业委员会会长、青田县职业技术学习兼职教师、青田县志伟石雕艺术馆馆长、青田县石雕工艺美术专业人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青田县工艺美术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石雕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第五批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从事青田石雕36年,刻苦钻研,技术全面,推陈出新,擅长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类雕刻,其独创镂雕中的“求实法”,得到广泛推广和同行业的一致认可,并成立石雕艺术馆带徒授艺,为弘扬和传承青田石雕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石雕文化的创新者和传承者。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艺全面,深得大师真传,其独创镂雕中的“求实法”,被石雕界广泛学习及模仿,为青田石雕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革新。其代表作品《狮球》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吉庆有余》获得第八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获国家和省部级金银奖50余项,发表有关石雕技艺论文10余篇。1996年创办鹤石轩开始带徒授艺,后建立志伟石雕艺术馆,带徒多人,其中获得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等职称荣誉。

二、重点工作的组织者。为全面落实浙江省环保督察要求,积极组织本辖区的石雕加工场粉尘治理,并外出考察取经学习先进做法,实施全面改造,采用水雾喷淋网格填充料除尘,污水澄清循环使用法,得到了上级环保部门的肯定;在抗疫防控工作期间,他总是时时处处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守在防疫一线,没日没夜地忘我工作,带头进行摸排管控工作,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三、公益事业的参与者。热衷关注公益事业,曾多次参加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爱心捐款石雕拍卖公益活动,关心本行业及身边的贫困群众及孤寡老人,其作品捐赠中外首工美术馆、市、县博物馆收藏;为宣传青田石雕文化,他为青田伯温中学、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们讲解青田石雕的发展史,为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石雕班提供无偿义务石雕技艺授课,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猜你喜欢

青田石青田县石雕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知音
渴望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Simply Stunning
青田石雕中的“红船精神”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忽略
用心挺纪 护航发展——青田县国土系统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