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构型及特征解析

2022-06-23张磊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构型知行合一

摘要:引入金字塔构型对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内容进行静态解析发现,核心要义具有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功能特征,是坚持运用核心要义构建话语体系指导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实践的现实逻辑;引入双螺旋构型对鲁班工坊建设的过程进行动态解析发现,实践链与认知链基于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和关键文献的配对而形成知行合一的双螺旋构型,在功能上表达出核心要义的核心性、发展性和互动性特征,这是核心要义内涵拓展与策略应用的发展逻辑。在论证静态构型与动态构型辨证关系的基础上,可以预判核心要义的内涵拓展三个方向是标准研发、机制完善和策略构建。

关键词: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知行合一;构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6-0005-08

作者简介:张磊(1979—),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标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JE210007)

2015年以来,中国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走出国门开展境外办学,创建了一种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成果并在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型教育国际合作形式,即鲁班工坊。截至2022年4月,天津市的院校已经在亚洲、欧洲、非洲19个国家揭牌运营了20个鲁班工坊,其中亚洲5个,欧洲3个,非洲12个。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国际合作模式,鲁班工坊品牌创设过程中需要对其建设原则、内涵、路径、功能和品牌,以及在启动运营过程中的标准、机制和质量保证等进行系统性的规范。在鲁班工坊的创始策源地,天津的项目建设团队针对鲁班工坊的建设、运营与发展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研发了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在鲁班工坊建设实践中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对核心要义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解析,有助于在鲁班工坊建设新征程中构建和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话语体系,并完善与世界分享中國方案的合作机制。

一、鲁班工坊及其核心要义

鲁班工坊,是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为支撑,以平等合作、优质优先、重能强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为建设原则,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为主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和教学资源开发为必要保障,通过国际化的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政府间项目合作在境外创建的实施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实体化合作机构,是在境外为当地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而创设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1]。

鲁班工坊于2015年9月萌动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国际化架构设计中,6个月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成技术学院合作设立了全球第一个鲁班工坊,鲁班工坊的建设与研究以此开端。随后三年内,天津市的院校在英国、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又陆续探索建设了4所鲁班工坊,鲁班工坊的建设与发展完成了初创期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准备。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将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之后三年,14个鲁班工坊在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肯尼亚等13个国家相继落成,鲁班工坊的建设与发展臻于成熟。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上宣布将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同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次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自此,鲁班工坊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

作为一个富涵中国古代班墨文化与近现代职业教育成果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从宗旨目标到标识品牌,从办学功能到实施路径,从主旨要义到建设原则,都形成了一整套指导规程。这些规程是鲁班工坊建设团队在多年实践研究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被称之为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对鲁班工坊核心要义进行基于内容的静态考察和基于发展的动态考察,有助于把握其核心要义之内涵内容与内涵拓展的辩证关系,在为新阶段鲁班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规程指导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发展模式、建设标准、机制体系,推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整体解决方案。

鲁班工坊的定义是基于核心要义而提出来的。鲁班工坊首创者与建设团队将核心要义的内容凝炼为“12345”,即“一个品牌,两个功能,三个路径,四个内涵和五个建设原则”。具体来说,一个品牌是指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对外人文交流的品牌,其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两个功能是在当地开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三个路径是在建设鲁班工坊过程中依托的是国际化的校际合作、国际化的校企合作以及国家政府间的项目合作;四个内涵是指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教学模式、基本依据、主要载体和必要保障,即“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育部主导下职业院校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以及师资培训先行和教学资源开发;五个原则是指鲁班工坊建设中要根据“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实施[2-3]。

二、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静态构型

(一)核心要义的金字塔结构及其时空解析

从形态上看,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内容建立了一种金字塔状的静态构型(如图1所示)。

在这种构型中,处于第一层的是建设鲁班工坊的五个原则,是经过实践验证和检验并完善发展而来的理论贡献,事关鲁班工坊建设中合作主体的相互认同与责任共担、品牌本质与质量保障、项目定位与装备选配、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标准规范与实际诉求,是在项目建设伊始就要执行并且应贯穿鲁班工坊建设运营全过程的行动准则,是核心要义的基础要素。处于金字塔构型第二层的是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四个内涵,这是鲁班工坊建设的具化内容,系统说明了鲁班工坊在海外办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和教材资源等核心教育要素的建设内容,是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主旨内涵[4],也是创设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话语体系关键所在。处于金字塔构型第三层的是鲁班工坊项目开发与合作的三条基本途径,这三条路径所包含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国际化互信合作是鲁班工坊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五共”机制的必要条件,是实现鲁班工坊两大本土育人功能而创设品牌的必由之路。处于核心要义金字塔构型第四层的是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所要最终实现的两个功能,是鲁班工坊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产品在学历和学习性质方面的规定,也是鲁班工坊作为一个教育实体能够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教育产出的类型,即经过系统专业教育获得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和经过专门培训获得专门技能的技术人才,这是鲁班工坊在海外落地的现实意义所在。处于鲁班工坊核心要义金字塔构型顶端的是前四层所指导的建设行动、内容、路径所实现功能的最终目的指向所在,也就是通过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创设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

这种金字塔构型除了具有核心要义内容的空间排列属性外,还有要义行动的时间继起属性。在时间方面,沿着核心要义静态构型逐层而上,实际上正是鲁班工坊“意向决策—项目开发—落地运行—实现功能—树立品牌”的建设与发展的时间路径。沿着这条路径,鲁班工坊从合作初期确定合作原则和遴选合作伙伴,到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开发成国际合作项目,进而依托合作方式确定的合作路径开展境外办学,从而发挥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两个功能,最终实现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标并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品牌。如此,核心要义的静态构型在空间与时间两方面诠释了鲁班工坊的建设要求。

(二)金字塔构型的话语体系线索

考察鲁班工坊核心要义静态构型的空间与时间属性,可以发现,这个构型里蕴涵了一条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线索。从核心要义的内容空间考察,五个原则从总体上确定了合作各方在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合作的方向、重点、方式与机制等,这种制度设计下各方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认同。在五个原则基础上,中方院校将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优秀成果,也就是核心要义的四个主旨内涵,提供出来与合作伙伴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而作为合作基础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这些主旨内涵无不是以中国话语表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开发的,这四个主旨内涵开发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在境外落地生根的实践。至于通过院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国际合作确定鲁班工坊境外办学的方式和路径,则是共同建设了一个话语体系的传播媒介或机制。在国际化校际合作、国际化校企合作和政府间项目合作的机制下,鲁班工坊作為一个以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打造的平台,向当地提供的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教育产品也必然是具有话语体系特性的,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方面[5]具有先天优势。在国际产能合作和全球化背景下,鲁班工坊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优秀方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合作,所形成的国际合作品牌必然凝结着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核”。

(三)金字塔构型的功能特征及寓意

解析鲁班工坊核心要义静态构型的时空属性,可以发现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在静态上具有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等功能特征。所谓核心性,是指核心要义在内容上对鲁班工坊的建设原则、核心内涵、合作路径、办学功能以及品牌宗旨等进行了系统化、体系化的深度凝练,是定义、判断和评价一个境外教育机构是否可以称作鲁班工坊以及是否是一个合格的鲁班工坊的根本准绳,这是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关键所在。所谓稳定性,一方面来自于具有内容空间和行动时间双重属性的金字塔构型的几何稳定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源自于对三大洲19个国家20个鲁班工坊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与理论升华,由此归纳沉淀下来的智慧与经验对未来的建设与运营必然提供了共同的通用之策,是一种整体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内保持内容的稳定并发挥鲁班工坊建设指导作用,这是坚持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现实逻辑。而所谓指导性,是核心要义在理论上、行动上、内容上对于中国院校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成果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方案,是“品牌化”建设反映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鲁班工坊的根本保证。

核心要义静态构型的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三个功能特征蕴含的意义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运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坚持使用核心要义指导鲁班工坊的建设,规范鲁班工坊的发展,构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话语体系,提升项目品牌质量。

三、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动态构型

(一)核心要义的发展属性

知行合一是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征与属性。鲁班工坊“萌动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发端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起步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熟于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定型于上升为国家战略。[6]”其核心要义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项目建设团队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尼等8个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营实践探索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而逐渐成型的,并且在后续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保加利亚等11个鲁班工坊的建成和其他鲁班工坊的筹建中得到验证、完善和发展,具有动态的发展属性,是对于鲁班工坊的认知和实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辩证统一的结果。2015年9月,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团队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国际化进程中开始谋划与设计鲁班工坊出海方案;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5个鲁班工坊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建成,完成了鲁班工坊建设项目从务虚走向务实,从设计走向实施,从推演走向实战的实验探索,鲁班工坊的定位、目标、内涵、路径和模式等建设与运营的解决方案逐渐成型成熟,并集大成于鲁班工坊核心要义;2018年9月到2021年9月,随着柬埔寨、葡萄牙鲁班工坊和非洲一批鲁班工坊的建成及运营,建设团队在坚持与运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着重开展了对鲁班工坊空间布局、专业布局、区域发展协同等方面的研究,核心要义的运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和发展;2021年9月开始,鲁班工坊的发展进入新征程,上合组织国家、非洲国家和东盟国家成为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重点目标区域,鲁班工坊的发展战略与核心要义的运用策略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与引领创新的需求。回顾鲁班工坊品牌建设的进程以及核心要义的形成与运用过程可以发现,鲁班工坊的发展与核心要义的形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鲁班工坊从建设摸索到规范发展的实践过程正是核心要义从理论策源到运用指导的升华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构型进行分析能够解析出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动态特征及创新方向。

(二)核心要义的双螺旋动态构型

双螺旋是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并提出的关于细胞基因结构的生物学理论,该理论除了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还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亨利·埃茨科威滋曾使用螺旋理论解释了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的创新关系。

鲁班工坊建设与核心要义在辩证关系上是知行合一。如果把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营实践当成一条知行合一中的“行”主线,把核心要义的理论形成与创新发展当成知行合一的“知”主线,把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作为行动与认知相结合的配对机制,那么鲁班工坊事业发展与核心要义的动态发展在结构上也呈现出一种类似于双螺旋的上升构型。将鲁班工坊发展的历史事件与理论创新研究纳入这个构型中,将形成一个非常长且复杂的双螺旋结构。截取部分关键时间点上的片段信息将这个双螺旋过程压缩,能够解析出鲁班工坊建设过程中的知行合一特征。我们的尝试如下:截取20个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行动内容作为“行”主链上的排列要素,将每一个鲁班工坊作为与另一条链上的理论认知进行配对的对象,这样就构造了一条鲁班工坊事业发展中的实践链;另外,选取2016年到2021年间论述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10篇核心文章[7-16]作為对鲁班工坊理论创新发展的认知载体,将其作为与鲁班工坊行动链配对的认知主链上的互动对象,将这10篇文献中所论述的核心要义五层15个要素及其运用发展策略按时间顺序解析出来并排列成认知主链上的认知内容,这些要素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等认知形式串联起来,从而构造出鲁班工坊事业发展中的认知链。如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合,鲁班工坊事业发展的实践链上的每一个鲁班工坊与相应时间段上的文献相配对,将行动实践与理论认知进行互动,形成了鲁班工坊事业发展过程中建设实践与理论认知互动融合发展的双螺旋结构,如图2所示。

(三)双螺旋动态构型的功能特征

解析图2所示的鲁班工坊行动与认知的双螺旋结构图谱可以发现,鲁班工坊基因组合所隐藏的话语信息及功能表达具有核心性、发展性和互动性等特征。

1.核心性

生物的多样性隐藏在基因序列的长度和组合中,而生物生命的关键特征则是少数或部分基因片段的组合排列所决定的基因表达,也就是说少数关键基因片段决定着生物物种特征和生命健康程度。鲁班工坊知行合一的双螺旋构型也具有这种少数关键因素决定事业整体特性与发展潜力的属性。实际上,鲁班工坊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行动要素点,大至工坊建成并启动运营,小至课堂教学,都可以纳入双螺旋的实践链中;对于鲁班工坊的每一个认知要素点,大至品牌与战略,小至标识与断语,都可以纳入双螺旋的认知链中。从这些数量巨大的行动集合与认知集合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要素整合而成的双螺旋构型片段是鲁班工坊实践与理论的关键要素,其中实践链要素是鲁班工坊事业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或者说是标志性事件,而认知链则是对这些标志性事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而成的抽象集合,因而这两条链从实践和认知两方面反映着鲁班工坊发展过程中必需的具体行动和关键抽象认知,以此提炼出的行动和理念成为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因而可以命名为鲁班工坊核心要义。

2.发展性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是在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并在实践中验证与再完善而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是一种以时间为标度的动态过程,螺旋上升的发展性是这种动态过程的特征和属性。鲁班工坊知行合一的双螺旋发展构型中,实践链和认知链都是按照出现时间先后而截取排列的,反映的是一种基于时间的变动,而这种变动是上升的、积极的、全面的,是一种发展性质的变动。从实践链看,每一个片段都是代表着某个鲁班工坊在建设中解决的一个系统问题,而对应的认知链则代表着某一篇文章对此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凝聚而成的要义。

纵观整条螺旋构型,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是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中于2015年开始架构并体现在2016年初的1篇论文中,该文章贡献了2个功能和1个路径(即第14条参考文献)。在建设了8个鲁班工坊之后,核心要义才系统总结而成型,其中,2016年揭牌运营的泰国鲁班工坊建设实践和2017年发表的1篇文章贡献或验证了核心要义的八个要素,即两个功能、两个内涵、一个路径和四个原则(即第9条参考文献);2017年揭牌的英国、印度和印尼鲁班工坊和2018年发表的1篇文章贡献了核心要义的两个要素,即一个原则和一个路径(即第10条参考文献);2018年揭牌的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3个鲁班工坊和2018年、2019年发表的2篇文章贡献了核心要义的两个要素,即一个品牌和一个路径(即第10、11条参考文献);2019年揭牌的吉布提鲁班工坊以及在其揭牌之后截稿的1篇论文总结完善了鲁班工坊的另外三个内涵(即第11条参考文献),最终在8个鲁班工坊的建设实践与理论创新中完成了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系统阐述。2019—2021年揭牌的肯尼亚、南非等10个鲁班工坊以及在2021年5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系统阐述了鲁班工坊在非洲的建设策略,也即核心要义的运用策略(即第13条参考文献),当年9月份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则阐述了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之道[17]。在亚洲5个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基础上,2021年10月份的1篇文章系统论述了亚洲鲁班工坊建设中核心要义的运用策略(即第1条参考文献);在欧洲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基础上,2021年11月1篇文章系统论述了欧洲鲁班工坊建设中核心要义的运用策略(即第15条参考文献)。总体而言,鲁班工坊核心要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标度从核心要义的各个要素点的总结凝练逐渐形成要义体系,之后深化发展成要义的应用及策略,呈现出一种发展的、上升的属性和特征。

3.互动性

鲁班工坊建设的行动要素与核心要义的认知要素是在实践中互动发展形成的。在认识论上,鲁班工坊的建设实践为核心要义的理论认知提供了认知基础,核心要义为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二者是在实践中互动上升实现鲁班工坊事业的不断壮大和健康发展的。考察鲁班工坊知行合一的双螺旋构型中实践链和行动链在时间标度中的出现次序能够清晰地发现这一逻辑表现。横向看,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五层15个要素并不是同时出现和凝练而出的,其中品牌这个要素是在建设了7个鲁班工坊在第四篇文章中才提出的(即第11条参考文献);两个功能是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泰国鲁班工坊建设后在第1篇文章中构思并在第2篇文章中验证确认的(即第9、14条参考文献);三个路径这3个要素是在建设了4个鲁班工坊后在第四篇文章中提出(即第11条参考文献),其中第三个路径要素是在第6个鲁班工坊(柬埔寨)中验证的;4个内涵中第一个要素出现于泰国鲁班工坊的建设中并在第2篇文章中提出(即第9条参考文献),而另外3个要素则是在前8个鲁班工坊建设完成后在第5篇文章中才系统总结完善提出的(即第12条参考文献);5个原则中的4个要素是在第1个鲁班工坊和第2篇文章中提出来的(即第9条参考文献),第五个要素则是在前4个鲁班工坊揭牌后在第3篇文章中提出的(即第10条参考文献)。核心要义的15个要素是在鲁班工坊建设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并随后指导了后续鲁班工坊的建设。这种知行合一的双螺旋发展构型基于时间标度的排序序列决定了鲁班工坊建设与核心要义的发展之间互动性的表达,其实质是认识论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4.鲁班工坊双螺旋构型的寓意

名实耦,合也。鲁班工坊是身体,核心要义是灵魂。作为鲁班工坊实体及其建设行动的“实”,只有对鲁班工坊理论认知和规范指导的“名”相辅相成且融合发展,才能推动鲁班工坊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有关鲁班工坊的一切行动逻辑和理论演化都蕴含在核心要义知行合一的双螺旋动态发展构型中,破解了这条双螺旋构型链条也就掌握了鲁班工坊建设、运营与发展的密码,这是鲁班工坊双螺旋构型的寓意所在。

沿着鲁班工坊知行合一的双螺旋构型序列解读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发展脉络发现,核心要义从萌动到架构,到元素出现,再到体系,完整经历了8个鲁班工坊的建设,之后经历了11个鲁班工坊的实践验证并发展出布局与区域建设的要義运用策略,形成了对核心要义的内涵拓展。也就是说,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动态发展趋势在内涵拓展方面有一个方向是运用策略,这是理论发展与验证完善的需要,也是鲁班工坊在新征程阶段的实践需要。

四、核心要义构型的比较分析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静态构型以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为功能特征,其动态构型以核心性、发展性和互动性为特征,这两个构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主要联系在于,二者都集中反映了核心要义在认知和建设鲁班工坊过程中的至要地位,无论在静态中还是在发展中都是鲁班工坊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的核心要素。二者的区别在于,静态构型反映的是集大成的体系化的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完整内容,虽然也具有时空属性,但其反映的是核心要义的运用进程而非形成与发展的演进过程,因而仍然是一种静态的内容表达;而动态构型是真正以时间为标度描述核心要义在鲁班工坊建设实践与认知的相互融通的双螺旋演进过程,除了表达核心要义的内容,还具有发展核心要义的含义。从静态金字塔构型与动态双螺旋构型的辨证关系看,理解静态构型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核心要义,坚持其在鲁班工坊建设、运营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理解动态构型则是为了掌握核心要义的形成规律并预见未来的实践需要和理论创新方向。坚持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就目前的发展需要而言,在应用层面,坚持和应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至少需要在标准、机制和策略方面加以拓展。

解析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内容的金字塔静态构型发现,鲁班工坊的五个建设原则是其五层15个要素的基础,在核心要义的应用层面需要针对国际合作的现实情况构建相应的实施策略。在平等合作原则上可考虑探索实施成果分享与发展认同并重的策略,在优质优先原则上可考虑探索实施稳步推进与自信自强并重的策略,在重能强技原则上可考虑实施人才培养与人文交流并重的策略,在产教融合原则上可考虑实施教育教学与五业联动并重的策略,在因地制宜原则上可考虑实施国际合作与扎根本土并重的策略。这些基于核心要义五项建设原则的实施策略在内容上需要系统构建,在发展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修正和完善。

解析鲁班工坊知行合一的双螺旋构型发现,鲁班工坊进入新的发展征程后,发展实践方面,在区域上形成了亚洲、非洲、欧洲三大区域,而建设重点则聚焦于上合组织国家、东盟国家和非洲国家;认知倾向上,在三大区域的建设策略上出现了新的理论创新,聚焦于重点发展区域的发展策略有待理论构建。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及其运用在区域发展理论创新和策略构建方面需要应时而生。

五、归结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是在鲁班工坊建设实践与认知提升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创新和验证完善而提出的关于鲁班工坊建设、运营与发展的根本指南。对核心要义内容的静态分析发现核心要义具有核心性、稳定性和指导性三个功能特征,以此论证了坚持使用核心要义指导和规范鲁班工坊建设的现实逻辑;对鲁班工坊建设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动态分析发现核心要义具有核心性、发展性和互动性三个功能特征,以此论证了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以继续发展核心要义的发展逻辑;在论述静态内容与动态发展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应用策略和内涵拓展方向得以解析,其中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标准研制、机制完善与策略构建。

参考文献:

[1][5-7]吕景泉,李力.亚洲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品牌创建及推广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10):4-12.

[2][4]吕景泉.鲁班工坊(LUBAN WORKSHOP)解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1:83-167.

[3]吕景泉.鲁班工坊核心要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3.

[8]吕景泉.鲁班工坊建设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10):3-8.

[9]吕景泉,杨延,芮福宏,等.“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47-50.

[10]吕景泉.服务“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的新作为——“鲁班工坊”[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1):3-8.

[11]吕景泉.鲁班工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3-10.

[12]吕景泉.鲁班工坊的核心内涵——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1):3-11.

[13]吕景泉.非洲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发展策略及管理政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5):10-17.

[14]吕景泉.“五大理念”引领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5-12.

[15]吕景泉,李力.欧洲鲁班工坊项目建设、专业布局及发展策略研究——论坚持鲁班工坊品牌质量,完善鲁班工坊建设标准[J].职业教育研究,2021(11):4-10.

[16]吕景泉.鲁班工坊溯源,国际品牌创成,内涵要义构建,发展策略研究——再论坚持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完善建设标准,拓展办学内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9):3-9.

[17]張磊,吕景泉,翟风杰.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致用之道:认知、行动与策略——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1(9):4-11.

(责任编辑:张宇平)

Configuration and Its Feature Analysis of Luban Workshop's Essentials

ZHANG L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The Pyramid configur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tatic analysis on the contents of Luban Workshop's essentials.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essentials have the functions of centralization, stabilization and orientation. This is the realistic logic to use the essentials to construct discourse system and guide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of Luban Workshop. The Double Helix configur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Luban Workshop.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practical chain and the cognitive chain are formed into the Double Helix configuration of 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This configuration expresses the functions of centr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ractivity. This is the developmental logic for the capacities building and strategies implementing of the essentials.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configuration and dynamic canfiguration, it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three directions of capacity expansion of the essentials:standards development, mechanism improvement and strategies constructing.

Key words: Luban Workshop; essentials;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configuration

猜你喜欢

构型知行合一
不等式的证明与函数构型
民用飞机构型更改控制的技术探讨
民用飞机单机设计资料管理方案探索
基于时间和频率制约的信息系统柔性构型方法研究
利用“三维构型”深化晶体组成结构
“知行合一”的精诚德育探索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