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酵豆粕对黑猪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2-06-20王玉龙张碧成

饲料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黑猪豆粕哺乳

王玉龙,高 升,涂 枫,张碧成,张 峰,陈 哲*

(1.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36;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南京 210014;3.扬州市峰豪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扬州 225644)

饲喂教槽料在规模猪场已经普遍实施,哺乳仔猪采食教槽料不仅可以缓解母猪哺乳压力、缩短母猪断奶发情间隔时间,还对仔猪采食量、体增重、死亡率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豆粕是主要饲料蛋白,教槽料作为饲料中的高端产品,对蛋白源的品质要求更高。豆粕内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不利于仔猪消化吸收,但豆粕经发酵后,蛋白类抗营养因子降解形成小肽,植酸、低聚糖等非蛋白抗营养因子转化为营养物质,同时产生有益菌[2],因此,发酵豆粕是教槽料的理想植物蛋白源。

目前,关于发酵豆粕在教槽料中的应用多为商品白猪,在优质黑猪上使用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在哺乳仔猪阶段缺乏对发酵豆粕饲用效果的科学评价。鉴于此,本试验探讨发酵豆粕对黑猪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改善黑猪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豆粕及其抗原蛋白含量

发酵豆粕,由南京致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普通豆粕、大豆油、鱼粉,购自高邮市青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麦麸、碎米,是当地小麦和大米加工后的副产物;乳清粉、酵母提取物等,由高邮市惠诚生态养殖园提供。

应用十二烷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普通豆粕和发酵豆粕的抗原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选择10窝胎次相近(2~3窝)、分娩日期相差3 d左右的苏紫黑猪母猪生产的仔猪144 头,按照窝别、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 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对照组教槽料添加普通豆粕作为蛋白源,试验组教槽料中添加4%发酵豆粕替代部分普通豆粕,饲料营养水平及组成见表1。

表1 仔猪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试验饲养管理

猪舍自然通风,所有仔猪按照猪场的常规饲养管理进行消毒、免疫、驱虫。试验期间每日清扫栏舍至少1次,试验仔猪自由饮水,从5日龄开始诱食饲喂自配粉料,预饲期2 d,7日龄开始正式试验,至24日龄断奶试验结束,每天饲喂5次,从早上7:30 到晚上21:30 每3 h 饲喂1 次,加料情况根据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采食量来进行调整。试验在高邮市惠诚生态养殖园进行,试验从2021年9月5日开始,至9月24日结束。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每天记录日采食量,在第6、14、24日龄早上7:00—9:00 对试验猪空腹称重,统计每个重复耗料量;每次加料的同时观察生长状况和腹泻情况。

平均日采食量=(试验末采食量-试验初期采食量)/试验天数

腹泻率(%)=(腹泻头数×腹泻天数)/(仔猪总数×试验天数)×100%

死亡率(%)=死亡头数/仔猪总数×100%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

用SPSS 19. 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试验结果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豆粕抗原蛋白电泳检测

大豆抗原蛋白主要包括2S、7S、11S、15S 等4 个主要球蛋白成分(以沉降模式为依据),通常情况下,7S(亚基分子量为76、72、53 ku)和11S(亚基分子量为 35~40、22 ku)这 2 个组分占 70%以上。图1电泳结果显示,普通豆粕的7S和11S球蛋白亚基含量较高,而发酵豆粕仅在22 ku处有明显条带,但条带颜色比普通豆粕浅,在25~116 ku之间,基本没有蛋白质抗原残余。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发酵豆粕可以较为彻底地降解抗原蛋白,有利于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图1 普通豆粕与发酵豆粕抗原蛋白电泳检测结果

2.2 发酵豆粕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试验组初重差异不显著(P>0.05),24日龄仔猪断奶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2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5~6日龄平均日采食量、7~14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5~24 d 平均日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1.70%;正式试验期,试验组饲料消耗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0.98%;试验组腹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2.93%、49.40%。

表2 发酵豆粕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 讨 论

3.1 发酵豆粕能促进仔猪生长

本研究首次在黑猪哺乳仔猪5日龄开始应用教槽料,结果表明,教槽料中添加发酵豆粕对预试验阶段5~6 日龄哺乳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7~14 日龄哺乳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仔猪在出生1周内不主动采食母乳以外的食物,在第2周开始有少量尝试。教槽料的采食可以显著提高15~24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研究表明,70%以上的教槽料采食发生在断奶前最后1周[1],这与本试验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发现,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使用发酵豆粕可以显著提高试验期饲料消耗量(P<0.05),这与仔猪生长速度是吻合的,断奶前1 周母猪泌乳量不能满足仔猪最大生长速度时,教槽料的采食显著增加,发酵豆粕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均高于普通豆粕[3],同时,豆粕发酵后具有特殊的香味,提升了饲料的适口性,从而提高了仔猪采食量。本试验中仔猪24 日龄进行断奶,仔猪教槽料集中采食期较短,采食量相对于母乳较少,使得母乳对仔猪的增重影响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因此24 日龄断奶体重差异不显著。前期研究发现,发酵豆粕对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改善存在剂量依赖效应[4],因此推测,发酵豆粕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的使用对断奶后仔猪生长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3.2 发酵豆粕能降低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证实,豆粕经发酵后蛋白类抗营养因子大部分被降解。豆粕发酵后终产物大部分是肽类,肽类能够被完整吸收并以小肽形式进入血液循环[5],可以显著改善断奶仔猪肠道形态学结构并降低肠道通透性,并在仔猪肠道内形成优势菌群,从而减少或者克服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对断奶仔猪的负面影响,有效降低腹泻率[6-8],本研究中,试验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22.93%,这一结果与徐述亮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

降低哺乳仔猪的死亡率是生产中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基础环节。哺乳仔猪的体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死亡率,体重较大的个体进食占优势,更容易获得充足的营养[10]。同时,哺乳仔猪免疫力较低,通过营养手段提升自主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在黑猪断奶仔猪上的研究表明,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并改善淋巴细胞应答能力及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从而提升仔猪免疫力,降低死亡率[4]。因此推测在教槽料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从增加采食量和提升免疫力两方面降低仔猪死亡率。

本研究首次在黑猪哺乳仔猪7日龄开始正式应用教槽料,选择日龄早于规模猪场常规做法(14日龄),结果表明7 日龄开始采食教槽料有助于提高断奶体重、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这与Lee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4 结 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黑猪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断奶前(15~24 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仔猪饲料消耗量,降低仔猪腹泻率和死亡率。

猜你喜欢

黑猪豆粕哺乳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黑猪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小黑猪
小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