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2022-06-20柯来顺刘华斌涂燕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川芎嗪血细胞全血

柯来顺 刘华斌 涂燕芬

1.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漳州 363000;2.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福建漳州 363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半身不遂等。该疾病发病较为突然,且病情发展较快,多在患者睡眠中发病,其病死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且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由于许多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不够,致使容易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2]。目前,有关急性脑梗死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医学课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治疗技术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传统治疗方法虽有效果,但仍有短板,这将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故相关医学专家研究指出应以联合用药方式优化传统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3]。在此大背景下, 本研究选取9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疗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 例)与观察组(48 例)。 对照组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龄41~77 岁,平均(59.71±4.36)岁;病程8~16 个月,平均(12.24±2.16)个月。观察组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龄43~76 岁,平均(59.62±4.38)岁;病程8~17月,平均(12.31±2.18)个月。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经诊断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②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患者本人签署研究知情书。③研究对象在展开此研究之前未应用相关的治疗药物。 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对治疗药物过敏;②研究对象具有其他严重躯体器质性病变;③药物服用依从性差。 本研究经漳州市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产品批号:140731-200501)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5],在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尤瑞克林注射, 将0.15 PNA 单位的尤瑞克林溶于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实施静脉滴注, 其时间应不低于50 min,1 次/d。

观察组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其中尤瑞克林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79;产品批号:110817-200305)治疗,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将40~80 mg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00 ml 中稀释,并实施静脉滴注,1 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治疗总有效率 将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 且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血液流变学有效改善)、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以上标准)[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血液流变学 采用LP-M3-11 血脂分析仪(乐普)测量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

1.3.3 血栓弹力图 采用ImproveClot T-100 血栓弹力图仪(阳普)检测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最大血块强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低切全血黏度四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低切全血黏度四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高切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6.72±1.19 6.69±1.20 0.123 0.902 4.73±0.46a 2.34±0.25a 31.627<0.001 1.98±0.08 1.97±0.09 0.575 0.566 1.39±0.32a 1.12±0.28a 4.399<0.001 6.72±1.19 6.76±1.13 0.169 0.866 4.13±1.06a 2.37±0.29a 11.096<0.001 17.65±1.13 17.66±2.09 0.029 0.977 10.15±1.14a 8.43±1.07a 7.622<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凝血反应时间、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最大血块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凝血反应时间短于治疗前, 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长于治疗前,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低于治疗前,最大血块强度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反应时间短于治疗前,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长于对照组, 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低于对照组,最大血块强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凝血反应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deg)治疗前 治疗后最大血块强度(m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 值P 值7.32±0.19 7.30±0.18 0.530 0.598 6.68±0.69a 6.05±2.04a 2.027 0.046 1.88±0.28 1.87±0.30 0.169 0.866 2.27±0.45a 3.06±1.97a 2.709 0.008 64.72±0.19 64.76±0.17 1.087 0.280 58.23±4.06a 56.31±4.15a 2.291 0.024 72.65±3.13 72.66±3.09 0.016 0.987 58.74±4.02a 56.30±4.13a 2.933 0.004

3 讨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病情恢复,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 大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身心状态均不佳,治疗过程中会并发合并症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影响治疗效果,因而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研究至关重要[5]。

急性脑梗死作为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起病机制相对复杂,与患者自身的血流动力学、血液等因素有着紧密联系,致使患者出现大脑动脉堵塞及狭窄。此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样容易诱发该疾病[6-7]。 其发病较为突然,所以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研究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患者发病后的5 h 内[8-9],在此期间应用尿激酶等实施溶栓治疗能够将缺血半暗带血液流动以及氧供有效恢复,并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尤瑞克林常被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其属于组织型激肽原酶的一种,同时也属于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一种。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是抗凝、扩张动脉的一线药物,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及其凝血功能,预后效果更好[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尤瑞克林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具有协同性,可相互提高治疗作用,发挥更好的药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尤瑞克林在进行静脉滴注后能够有效促使激肽原释放激肽[11-12],从而达到血管扩张的效果, 并能够通过选择性扩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进一步将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以及拯救缺血半暗带的情况加以改善。 此外, 该药物的纤溶活性也相对较强,能够有效对血小板聚集反应起到抑制,并促使组织进一步吸收葡萄糖, 将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改善。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同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的功效[13-14],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有效解聚已聚集的血小板[15]。

综上所述,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的治疗优势十分明显,通过联合用药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治疗方案的弊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此外,本研究因样本数量较少,故仍存在数据误差,下一步将继续搜集整理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以求得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数据,发掘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和尤瑞克林联合治疗更大的治疗优势。

猜你喜欢

川芎嗪血细胞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