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33的影响

2022-06-20吴晓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3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缺血性

吴晓伟 肖 雁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又称脑梗死,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发病率的70%,主要由脑部血液功能供应障碍造成的组织缺氧性坏死,从而造成神经功能损失的一种表现[1]。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均为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该疾病的致残率较高,相关数据显示,约有75%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3]。因此应提升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理念与救治水平,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主要为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血流动力学、营养神经等[4]。丁苯酞软胶囊是我国自主研究和开发的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新型药物,有研究将其用于缺血再灌注的小鼠模型实验中,实验证实采用丁苯酞胶囊进行干预的观察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5]。 丁苯酞软胶囊可作用于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处病理环节,通过多种机制来减轻中枢神经的缺血性损伤,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5]。目前,国内外对丁苯酞软胶囊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疗效[6],其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 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丁苯酞软胶囊临床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其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65 例)与对照组(65 例)。 研究组中,男38 例,女27 例;年龄52~78 岁,平均(65.37±13.41)岁;病程1~7 d,平均(4.62±1.17)d;内科合并症:合并高血压22 例(33.85%),合并糖尿病18 例(27.69%),合并高脂血症10 例(15.38%)。 对照组中,男35 例,女30例;年龄54~80 岁,平均(67.52±13.08)岁;病程1~7 d,平均(4.82±1.04)d;内科合并症:合并高血压24 例(36.92%),合并糖尿病20 例(30.77%),合并高脂血症10 例(15.38%)。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7];②经过颅脑CT 或MRI 检查证实者。排除标准:①脑出血、脑肿瘤或颅内感染患者;②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③近3 个月有手术史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生产批号:210312082,规格:0.1 g×24粒)治疗,用法用量:空腹口服,3 次/d,2 粒/次。两组均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s,L)、NLR 及IL-33 水平。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 评分共30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8]。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arthel 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量表总分100 分,Barthel 指数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好[9]。 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BC-5000 血细胞分析仪(Beckman-Coulte)与配套试剂(Beckman-Coulte)对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根据N 与L 计算NLR。采用IL-33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IL-33 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 指数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的比较(分,±s)

注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arthel 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Barthel 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65 65 20.24±3.21 18.37±4.23 2.839 0.005 6.32±2.49 9.38±1.64 8.274<0.001 10.835 6.266<0.001<0.001 48.32±4.28 50.46±3.74 3.035 0.003 84.58±3.62 76.42±4.42 11.515<0.001 20.455 14.178<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L、NLR 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L、NLR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NLR 水平低于治疗前,L 水平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NLR 水平低于对照组,L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L、NLR 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L、NLR 水平的比较(±s)

注 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组别 例数 N(×109/L)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L(×109/L)NLR(%)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65 65 6.52±1.36 6.37±1.34 0.633 0.528 3.52±0.98 5.18±1.01 11.796 0.001 5.659 2.243 0.001 0.037 1.65±0.11 1.66±0.12 0.495 0.621 2.27±0.21 2.18±0.19 2.562 0.012 8.270 7.317 0.001 0.001 4.16±1.25 4.18±1.26 0.091 0.928 2.67±1.36 3.18±1.11 2.342 0.021 2.551 1.833 0.020 0.04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33 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3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33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L-33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33 水平的比较(ng/m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33 水平的比较(ng/ml,±s)

注 IL-33:白细胞介素-33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65 65 55.44±15.30 55.17±12.52 0.137 0.891 75.24±10.12 66.21±10.51 6.189<0.001 3.413 2.136 0.003 0.046

3 讨论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我国老年人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常见疾病类型,致死率与致残率均比较高,由于发病后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障碍,为患者家庭带来巨大负担[10]。 因此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及时给予有效干预, 尽量减少脑卒中所致的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改善患者预后。丁苯酞软胶囊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物,自2004年批准上市以来,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11]。丁苯酞软胶囊在抗脑缺血中发挥作用是由于其可以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其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提升患者机体谷氨酸释放,抑制氧自由基,通过上述多种机制解除微血管痉挛,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缩小脑梗死面积[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 指数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能够进一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证实, 炎症反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进展及预后发挥了重要作用[12]。 脑卒中发生后,缺血区脑组织开始启动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首先迁移至该部位,脑损伤刺激N 活化并分泌有害物质及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诱发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及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反应,导致脑神经元死亡[13]。而应激反应过程中由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的释放,淋巴细胞核凋亡,L 减少,同时前炎症因子释放增多,更加剧了脑缺血损伤[14]。 NLR 作为简单易行的炎症指标,有研究表明其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NLR 水平低于治疗前,L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NLR 水平低于对照组,L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N 计数及NLR水平,升高L 计数。 其通过降低缺血区再灌注时脑部损伤区域N 数目,对低氧-复氧所致的受损内皮细胞进行保护,降低L-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降低NLR 水平,具有较好的抗缺血后炎症作用,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16-17]。

有动物研究证实[19],丁苯酞处理可对大鼠的热休克蛋白70、Toll 样受体4 以及环氧合酶2 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降低多项炎症因子含量,并减轻缺血组织炎症反应形成氧自由基,进一步降低对神经细胞造成的损伤与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功能的作用[19]。 研究显示,IL-33 广泛表达于脑部及脊髓,因此可能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作用[18]。 根据IL-33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结果,推测其在脑血管病中可能起类似的炎症调控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坏死的脑组织或免疫细胞释放出IL-33, 通过与IL-33/ST2受体相结合,改变Th1/Th2 细胞的平衡,引起Th2 细胞优势表达,并负调节Th1 型免疫应答,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33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IL-33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对其进行治疗, 可明显降低患者N 计数和NLR 水平,升高L 计数,提升IL-33 水平,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降低细胞的损伤及凋亡情况,进而对神经细胞进行保护;还具有建立侧支循环,扩张血管, 改善缺血部位血流情况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一步缩小患者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脑缺血严重程度,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肠溶性软胶囊的研究进展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天然维生素E真的“天然”吗?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