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本科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2-06-17孙雯锦王永超严丽君

云南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高职

孙雯锦,刘 佳,王永超,严丽君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无机化学是化学、医药、食品、环境、农学、化工、生物等高职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所接触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在该类学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1],全国高校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持续推进高校无机化学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2-4]。然而,这些“思政教育”的探究和改革主要面向普通本科生,针对高职本科学生的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目前研究较少。因此,探究高职本科的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和紧迫,充分挖掘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高职本科的学情出发,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部分。

1 开展高职本科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高职本科教育是以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为框架,基于本科教育模式构建的新型职业教育。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高职本科教育。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理念[5]。在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又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要求[6]。与普通本科及高职专科教育相比,高职本科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良好、道德情操高尚的应用技术型职业人才。

由于教育定位的特殊性,高职本科学生已是准从业职业人员,因为在他们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将进入一线工作岗位,从事与百姓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生产、分析、检测、经营、咨询、监督管理等工作。如果这些准从业职业人员不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很容易造成假冒伪劣的不良及不法行为,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影响。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日本的“米糠油”事件、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廋肉精”事件等都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因此,如何在无机化学的课堂中对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思政元素”,是以“立德树人”为本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研究无机物及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学科,课程涉及领域包括化工、材料、制药、食品、环境等,与社会各行业密切相关。无机化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的运用到无机化学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是无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科学问题。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之一。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领学生理解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无机化学的理论学习、实验实践、科学研究、应用创造等过程中,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充分利用优秀化学先辈的光荣事迹、当代杰出化学家的前沿发现及授课教师的所见所闻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树立在学习中、实验操作中、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石,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高校开始“课程思政”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好、掌握好、践行好其精神内核,并融入到学习、工作中,践行求真、正义、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职业精神。

2.2 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化学、医药、食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高职本科学生,他们大学毕业后很多都将从事与化学生产、分析检测、销售管理等领域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的产品、检测结果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活。在无机化学课堂上适时地引入职业道德、专业伦理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坚持从有益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社会行业进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在学习锌副族中的元素镉和汞时,通过介绍“痛痛病”和“水俣病”事件的发生、成因及危害,让学生在掌握元素性质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规范的生产管理既是行业管理的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再如,在学习氮族元素时,介绍某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在奶粉里非法添加三聚氰胺,而相关部门也没做到严格检测和监督,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导致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惨剧。

2.3 培养学生科学的哲学思想

无机化学知识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藏着的哲学思想,进行合理性加工,并巧妙地应用到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无机化学理论知识进行巧妙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例如,离子键和共价键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与统一思想,元素化学中的结构决定性质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等。

2.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先辈们既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缔造者,也是杰出的化学先驱。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青铜锻造技术、景德镇制陶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无机化学原理,是开展“课堂思政”的重要元素。同时,我国近现代涌现出很多心系祖国、胸怀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科学家,这为在无机化学的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在讲解原子结构中的“徐光宪规则”时,介绍“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在1951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到祖国建设的大业中,并创造性地构建了分离稀土元素的“串级萃取理论”,解决了稀土中镨、钕两种元素的分离及工业化生产等难题,使我国一跃而成为稀土加工的世界大国。在学习酸碱平衡时,通过介绍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侯德榜先生的光荣事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这些老一辈化学家们的带领及影响下,我国化学工业从弱到强,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激励他们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2.5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对无机化学物质、原理及相关规律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革新的过程。高职本科学生初入职场,将会面临许多工作上的新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无机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培养严谨、求真、团结合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也要培养学生能静下心、受得住清贫、“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屠呦呦等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不放弃、不言败、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优秀的科学探究精神,为学生将来步入工作岗位解决新问题埋下勇敢和创新的种子。

2.6 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无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会频繁地使用到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有毒、易燃易爆等化学品。在使用这些化学试剂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者没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娴熟的操作技能、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及防范于未然的意识,很容易出现着火、爆炸、腐蚀、中毒等实验室安全事故,给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腐蚀性强酸、强氧化剂、剧毒性等相关物质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补救措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杜绝任何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7 建立环保及绿色化学理念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保护环境逐渐成为全民的一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等指示。在无机化学的课堂中,教师可结合重金属污染、PM2.5、臭氧层空洞、水体富营养化等热点社会环境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责任担当和意识,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岗位中,能严于律己,妥善处理生产、生活等化学相关废弃污染物,并能够积极去影响周围的人。

3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和应用

无机化学教材及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及课程负责人应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针对应用化学专业高职本科学生的实际,以张天蓝主编的无机化学(第7版)[7]的章节、教学内容为主线,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梳理了与各章节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表1),并应用于无机化学的“课程思政”教育。

表1 无机化学各章节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设计

表1(续)

4 高职本科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建议

4.1 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

教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立德树人”的引导者和践行者。这特殊的“双重”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还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此外,还要不断革新自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与新时代的车轮接轨,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的教育践行者。

4.2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知道学生所想、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评价及评定环节,要实现多元化、过程化及量规化,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现代化手段,通过学习通、雨课堂、QQ、微信等途径,做好信息发布、学习交流和反馈,利用好“国家级精品线上课程”“一流本科示范课程”等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课堂讲解、线上学习、翻转课堂等灵活开展无机化学的教学活动。

4.3 科研反哺教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素养和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科技前沿成果的介绍和分享、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学术报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科研、认识科研、开展科研、热爱科研,从而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得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视野的扩展、理念的升华。

4.4 以生活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是化学物质和化学原理。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为基础,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用化学术语、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来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以致用,实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目的。通过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溶洞、珊瑚是如何形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制动原理是什么”“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是怎么回事”“是什么造成了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糖”等,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5 聚焦时事热点

无机化学课堂的思政教育应紧跟时事、因势利导,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早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势,把生活中的时事热点、社会热点、国家发展、国际难题等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碳族元素时,介绍我国科学家丁奎岭院士长期致力于如何解决“温室效应”及CO2的资源化再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并取得重大突破[10];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实验室合成,利用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打通了高密度能量生物利用的跨越之门[11],代表着人类人工合成淀粉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和原创性突破。在讲解硅元素时,可介绍该元素在芯片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入“中美贸易战”中华为企业由被动到主动,实现自强的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科技引领新时代、科技强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6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高职本科学生具有特殊的学情和培养定位,而学生的来源多种多样,这使得学生的组成、学科基础情况、培养导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职本科的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既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抄袭中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知识性与应用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结合,做到因材施教。

5 结语

在高职本科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既是“教书”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书要做好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做好思想和道德教育。无机化学知识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授课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