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撬动学校智能教育发展

2022-06-16刘锐娟徐燕魏明萱

教育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教科院学科智能

刘锐娟 徐燕 魏明萱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是一所带着“深圳烙印”的独特学校,学校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机遇与挑战中担起重任,在智能教育的探索路上以锲而不舍的姿态昂扬前行。两年时间,学校不断开放示范,辐射影响,与不同地区共建教育教学共同体,打开合作共赢新局面。校长刘锐娟作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智能教育名校长,一直将智能教育当成学校发展的重要引擎,秉承以“上善乐活,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办学目标,从推进课堂改革到智能空间建设,再到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借信息化手段推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发展,让学校成为智能教育名师的摇篮、新型教与学改革的基地、信息化教学研究的平台、智能教育辐射的中心。

构建未来学校形态,营造智能校园环境

升级优化基础设施。福田教科院附小大力推行教育管理数字化,构建具有附小特色的“掌上附小”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了附小特色数字中心机房,实现评价系统云处理,学生学业成绩大数据综合平台分析,优化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基于5G技术,一方面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信息化建設,提升校园实施视频监控水平;另一方面,以“5G+互动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鼓励跨校区课程协同共享,“自动跟踪录播教室”“未来阅览室”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陆续启用。目前学校已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重构创新教学空间。重构后的福田教科院附小具有五种空间形式:一是“研学创中心”,是基于项目式学习、问题探究、满足高水平学习者(教师、学生)能力的学习研究创新的空间;二是“学科大观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学科教学情景空间、全学科班级图书角,在真实空间中感受学科魅力;三是“学校文化长廊”,利用此空间打造智慧图书馆、校园历史博物馆,凝聚、展现附小校园文化;四是“创意盒子”,这是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在此空间师生可以参与各种科技类创新项目,实现“让创意可见,让思维有型”;五是“云上学院”,搭建自选式创新学习超市,组建项目化学习网络社区空间。

引领规划整体设计,打造前沿智慧课程

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20多位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前沿的专家为全校教师量身定制项目化及学科融合课程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各学科探索开发“信息化特色课程”“AI+”特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智慧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并探索开发科技与五育融合课程。重塑年级组内各学科相对独立的形态,形成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融合,是基于知识、经验、社会需求的融合。将其形成“学科+”的课程形态,即“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活动”等课程形态。

AI赋能智慧教学,创设育人新生态

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深圳教育以教育部信息化“双区”建设为有力抓手,以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一直是刘锐娟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使教与学变得多元化,并且可进行低成本、高效能的个性化定制,帮助学习者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2021年,福田教科院附小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与区域教研的实践研究》。同时,福田教科院附小以青年教师“青蓝杯”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红烛杯”教学展示为契机,通过公开课、录像课、微课录制等活动,激发更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方面,学校积极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期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智能体育守护生命本色。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改革实验区,福田教科院附小是全区首批参与中国教科院的重点课题《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研究》的学校,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致力于智慧体育探索研究,实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方案。2021年12月,刘锐娟亲自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项目子课题《“双减”背景下对智慧体育校园构建的研究》顺利开题。2022年1月,以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智能体育学生数据分析与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荣耀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基于学校智能教学基础和理念,刘锐娟在体育科组率先尝试依托AI技术精准监测与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利用运动数据采集装备+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佩戴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每位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及运动负荷情况等数据,对潜在的运动风险进行实时的评估与预警,把学生的体质数据形成电子成长档案,为教师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多样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在线教学求质量,创新课堂新生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泛在学习普及的双重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泛在化学习发展。项目化混合式研究团队结合学段特点、学校校情,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以教师培训、课程实践、评价改革作为抓手,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在校内进行探索实验。

多元评价,看见动态成长

学生是教育对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才是教育的发展目标。教学中,刘锐娟引进智能数据技术系统“掌上附小”,系统中采用多元评价,全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实现因材施教,看到动态成长。

搭建学生德育评价系统。少先队组织日常开展教育活动和评价激励的重要载体,分为基础章、特色章、星级章。在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中,少先队员普遍参与的“红领巾奖章”是核心载体,贯通着同一层级的荣誉激励、实践激励和岗位激励。在德育量化指标下,评价系统在本校可制定阶段性评价任务,实现老师评、家长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的学生阶段性、全过程德育评价。

通过评价构建学生画像。依据学校项目化课程的内容特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特性,创建三个层级的项目化多元评价机制,即:多向评价、学习评价、成果评价。其中多向评价为:项目导师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及家长评价等五个维度;学习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成果评价为路演评价、线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最后,在评价中生成数据,从而制作出学生画像。

形成信息化成长报告。“掌上附小”后台经过对原始数据的汇总、分析,从学生的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基于信息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形成智能评价分析、诊断、反馈,形成学生每个阶段的“信息化成长报告”,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适性扬长。

未来已来,刘锐娟带领着福田教科院附小团队借助教育信息化杠杆撬动学校发展,携手师生共同成长,打造学校智能教育发展的新样本。

猜你喜欢

教科院学科智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湖南省2019年教育科研扶贫现场会召开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智能烹饪机
重庆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开展教育扶贫联片教研活动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超智能插秧机
“超学科”来啦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