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敞开的书院

2022-06-16王湘蓉

教育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韩家书院计划

王湘蓉

2015年,为提高生命医学领域本科生教育水平,经与美国著名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教授长期讨论酝酿,厦门大学设立第一个书院——博伊特勒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家淮教授任首任院长。书院采取“双轨制”并行运作,启动“普适计划”和“拔尖计划”,聘请了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一批顶尖专家为学生亲自授课,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博伊特勒书院新颖的课堂模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师生间的平等互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博伊特勒书院2017年在读学生吕炳男有感而发。吕炳男目前正在攻读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是盖茨奖学金获得者。厦门大学美丽的校园内,博伊特勒书院每年都会静静地等来一群像吕炳男这样朝气蓬勃的学生。这所敞开的书院并不是大学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它更像一个平台,建院六年来,接纳了不同大学生命科学领域优秀的本科学生来此“走读”。这种独特的开放气质,留在了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

书院应该为最优秀和有才华的学生而设立

有人认为,博伊特勒书院有两个鲜明特点,注重大师引领和聚天下英才而育之。那么,为何获得这样的评论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韩家淮是博伊特勒书院的院长,这位长期从事炎症应激反应信号通路研究的科学家,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他对记者的疑问给出了解答。他谈到,博伊特勒书院会聚了全球多位生命科学领域大师来此任教,并广泛吸纳不同高校的优秀本科学生到此学习,博伊特勒书院的目标就是提高生命医学领域本科生教育水平,培养视野开阔、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书院应该为最优秀和有才华的学生而设立,他们应该是那些如饥似渴地想学习和了解大自然的学生,是那些已经理解或者能够理解‘不带偏见的探索’重要性的学生。”2015年初,在博伊特勒书院揭牌仪式上,远渡重洋而来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宿主防御遗传学中心、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教授有感而发,书院正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书院建立之前,韩家淮曾对自己的导师博伊特勒提出设立博伊特勒书院的想法,并建议书院开始时应致力于本科教学而非研究,这个理念得到了博伊特勒的赞同。韩家淮谈到,作为诺奖获得者,博伊特勒对书院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做做样子,疫情前,他每年都从大洋彼岸飞到厦门,花上三四个月时间在厦大组织教学,对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时间。“博伊特勒先生曾经讲过,人类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原始人进化成现在的样子,正是在于知识的传递。大学生是个年轻的群体,在大学时所受的教育将影响其一生。”韩家淮非常认同导师的观点,在本科生的培养上他做了多年的实践。

打破院系及学校间在培养人才上的壁垒

韩家淮认为,教育要按需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他谈到,大学要做好分层教育,分层的目的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来,培养好社会各方面需要的人才。“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给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给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是教育比较理想的状态。”韩家淮进一步阐释,对拔尖人才培养需要真正做到不约束、不限制,开放式的系统只要信息足够充分,实际上可以做到资源的最大化,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书院是敞开的,我们对和厦大同一层次的高校是开放的,他们的学生来书院读书,我们全都接受,而且是不收任何费用。”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书院借鉴多方经验,打破了院系及校际间在培养人才上的壁垒,构建了多层次、多平台、多学科交叉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书院设置了“普适计划”和“拔尖计划”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两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设有通识导师、专业导师、朋辈导师和思政导师,全方面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普适计划”每年从厦门大学校内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遴选150名新生进行培养。该计划实行住宿书院制,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和进行文娱活动,也可以跨学院修课并进行科研活动。参加“普适计划”的学生不占用专业学习时间,而是利用课余参加各类通识教育活动,并有导师指导开展交叉性的学科实践研究。“我们把几个不同学院的学生选进来,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把他们学习的边界打破,就是希望这些学生在一起多点交流,跨学科的互相学习非常重要,这同样也是一种开放。”韩家淮笑道,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以后工作和生活的交流面也会更广。

如果说“普适计划”是拆除院系高墙,“拔尖计划”则是打破学校间的壁垒。该计划每年从浙江大学、台湾长庚大学等全国不同大学遴选25名左右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到书院学习,由博伊特勒亲自设计培养方案,并担任书院的招生、授课、听课等工作。每年博伊特勒都会亲自面试学生,面试时的问题、评价方式因人而异;博伊特勒不仅在全球招募顶尖教师,而且亲自试听每一位老师的课,为“拔尖计划”的学生们聘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全英文授课。目前,书院组建了一支包括 51 位来自美国、英国及海峡两岸的院士和著名教授在内的教师团队。

除了上述两个培养计划,书院于2013年起每年举办“生命科学暑期学校”,聘请国外教授和留学归国教师就目前国际前沿领域开展授课,并安排了野外实习、短期课程、学术报告会等内容,每年都会吸引近200 名来自国内不同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参加,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其实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多一些开放,如果大家把资源、胸怀都敞开,做好如教师等重要教学要素的开放和流动,对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韩家淮感慨道。

构建更为新颖、开放的教学方式

“在书院,我非常喜欢来自长庚大学、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曲桐教授讲的‘科学论文写作’这门课。在课上,曲桐不仅会细心地讲解论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也会穿插着告诉我们很多生活中的道理和申请学校中的注意事项,让我受益匪浅。”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的张雪纯对2017年在书院学习的情形历历在目,她上的课正是“拔尖计划”开设的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四门课包括《高级遗传学》《免疫学》《细胞信号传导与疾病》及《英文写作与报告》。另外,书院还开设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11门课程,采用世界一流大学教材开展双语及小班授课。

“书院的核心课程都是国际顶尖大师授课,博伊特勒先生亲自教授《高级遗传学》课程,我们尝试创设国际一流的办学条件,让学生不出国门即可接受国际一流的教育。”韩家淮说道,书院的课程可以与部分大学学分互认,书院还给学生提供到国外一流大学做毕业论文的机会,但课程难度也很大,有的相当于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难度。他笑道,中途也有少数学生退学的。

虽然难度很大,来书院读书的学生曾表达这样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能到书院学习是优秀和幸运的。曲桐曾开玩笑地说,到书院学习的学生是呼吸着世界顶端1%空气的人。张雪纯对这个观念感触颇深:“平时我们总是低头忙碌,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带给我们的帮助,渐渐地对一些美好习以为常。曲桐提醒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多么幸运,也就是这样才能给予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努力前行的动力。”

书院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开放。在书院,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单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出疑惑表达不同见解。如果某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老师会顺着学生的思路讲授相关内容,或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大家一同探讨。如此一来,老师和学生共同主导课堂进程,既保证了每堂课有固定的内容,又让学生学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点。这时候,老师已经由课堂的引领者转变成了启发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在书院,学生甚至可以和老师协商共同制定课表,学生也可以与老师在餐桌上讨论各种主题的内容。“这种师生间的关系,之前是不曾有过的,也让我们对书院的老师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吕炳男恳切地说道。

韩家淮谈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载体是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培养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具有科学使命感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人才是书院目前最迫切的历史使命。“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堆高大上理念,但是许多结果是不落地的,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問题。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知道上进,我们必然要考虑清楚什么样的方式会帮助他们上进。”几年的实践,书院走出去了40名本科生在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并为兄弟院校培养了20多名优秀人才。可以看到,书院正在朝着学生需要的方式上不懈努力,也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做出了有价值探索。

猜你喜欢

韩家书院计划
体育强国背景下中学体育发展的思维制约及发展路径研究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八仙的手持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一对一家,“精韩家访”开幕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