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2022-06-15梁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心理健康

梁晶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日益频发,已经成为破坏高职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隱患。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需要将心理危机干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探析高职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最后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视角,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三个阶段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66-03

为了贯彻落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有关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大招生力度,高职学生队伍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日益频发,已经成为影响高职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战斗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意义深远。

心理危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在1954年提出来的概念,他认为:“当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如果不及时对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进行干预则会引发焦虑、不安、绝望等情绪。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暂时性心理失调状态的个人给予心理援助,帮助其缓解痛苦,摆脱不安。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大学本科生一样,高职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8~22岁之间,正值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然而,因受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具有区别于其他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因此,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当今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00后”个性鲜明,他们成长于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从小便能接触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玩微博、拍抖音、做直播、当博主……他们紧跟潮流,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走在时尚前沿,并通过网络与世界连接,是时代的弄潮儿。

(二)缺乏目标,自控力较差

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以没有考上普通大学本科的高中生、职专生、职高生为主。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控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对于大部分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而言,他们是“被迫”到高职院校就读的。高考成绩的不理想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常常认为前途未卜。

(三)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显著

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出生成长在一个物质条件极其充沛的时代,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良好且家中兄弟姐妹少,家长的过度保护甚至溺爱让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感受而忽略他人想法,更有甚者逆反心理严重。

(四)敏感自卑,不善于人际交往

从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都属于考试中的“落后者”。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他们在一次次的“被比较中”长大,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丧失自信,陷入自我怀疑,造成自我否定。“不如他人”的想法早已深深地埋在了内心深处,从而变得敏感且自卑,害怕甚至抗拒与人交往。

二、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及个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方面

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当下的社会环境是诱发高职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1.就业竞争激烈,学历内卷现象严重。“内卷”是一个网络流行用词,指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同行间不惜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争夺资源,从而造成门槛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当今的劳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看重学历而不重视能力。学历已经成为当下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学历本就处于劣势地位的高职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成见颇深。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家长们鼓励孩子读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就能出人头地。社会也有“考不上本科就去读高职”的偏见,认为高职学生就是不如本科生。在这样的舆论偏见下,高职学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感到自卑无能。

3.生活环境的改变。大学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要只身一人前往陌生的城市,独自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许多高职学生年龄尚小,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一切都要靠自己面对。在新生入学的适应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思乡情绪,焦虑不安以致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二)原生家庭方面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原生家庭,大部分高职学生出现的心理症状都能追溯到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成长遭遇。

1.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受文化水平限制,部分高职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出现了偏差。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家长容易诱发孩子的心理危机。专制型家长习惯操纵孩子的一切,霸道强势并且忽略孩子的感受。在这样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或者暴躁叛逆。溺爱型家长习惯对孩子付出所有,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样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放任型家长忽略对孩子的关心,缺少亲子陪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2.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影响巨大,在恶劣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例如,崇尚武力、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家庭会形成紧张凝重的家庭氛围,容易造成孩子恐惧的心理;以批评和指责为主的家庭,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到自卑、迷茫和孤独;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乏关爱,从小就要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往往比同龄孩子更敏感,容易形成内向、自卑的性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和父母的相处,他们往往容易情感冷漠、遇事消极、敏感多疑,不愿意接触外界。

3.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比同龄人强,在与同龄人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下意识地感觉到自己与他人经济条件的差异,这种落差感让其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会有意疏远同学,容易诱发抑郁情绪。

(三)人际关系方面

与人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主题。高职学生在入学后需要面对和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如同学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宿舍舍友间的关系、恋爱关系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是引发心理危机的导火索。

1.宿舍关系。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宿舍舍友则是大学生在校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可以说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自天南地北的几个同学需要长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性格上的大相径庭,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难免会引起摩擦。有时候直爽冲动型舍友的口不择言,会被敏感细腻型舍友误认为是指桑骂槐。高职学生以“00后”为主,“00后”在群体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宿舍关系处理的难度。

2.恋爱关系。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往往向往能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恋爱能让学生走向成熟,但是在面对恋爱困境或者恋爱失败时,抗挫精神较差的高职学生容易陷入低迷情绪,从而在心理上受到伤害,更甚者会引发极端行为。

(四)个人方面

患有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往往是爆发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

1.生理疾病。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渴望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他们除了长期遭受身体上的病痛外,还要长期被周围人用有色眼镜看待,承受着歧视和偏见。

2.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常常受一定情景的诱发。在当今高职院校,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比例日益升高。这类学生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不顺,极易诱发心理危机。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职学生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服务者,是高职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高职学生的知心朋友。高职院校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和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三个阶段来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一)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前

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将心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是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辅导员有义务学习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谈心谈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提高发掘学生出现潜在心理危机的敏锐性,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宿舍矛盾是引发心理危机的重要导火索。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提倡构建文明和谐的宿舍关系,分享营造和谐宿舍氛围的秘诀,借助走访寝室了解宿舍不和谐原因,点对点地帮扶困难学生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

2.赢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是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法宝。高职学生往往在被比较、受打击中成长,他们缺乏自信和关爱。要想获得高职学生的信任,就要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关心学生日常,重视学生每一个发问,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辅导员就不再是想方设法地去应对出现的突发危机事件,而是统筹全局去预防可能出现的隐患。同时,高职辅导员也需要赢得家长的信任,有了家长的支持,能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家校共育是帮助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武器。家校共育就像一座桥梁,把学生、家长、学校紧密相连,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科学联合。原生家庭是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要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家庭的力量。高职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有限,缺乏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有甚者因为偏见和要面子对自己孩子的异常心理情况不以为然。因此,辅导员要多多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其家长进行联系沟通,科普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引起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二)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

在遇到心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要时刻保持镇静,从容应对。

1.确保学生安全,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遇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要及时将危机事件上报给相关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结合该生近期表现,分析其心理状况及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遭遇的压力,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2.明确自身定位,寻求专业人员帮助。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辅导员要明确自身定位,要清楚自己并非无所无能的超人,在遇到超出自己专业能力范围的事情时一定要及时反馈并交给专业人员去处理。在面对心理异常学生时,一定要及时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介入。如遇到严重心理疾病及精神异常学生时,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评估后,再劝说其前往专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3.多方面收集信息,准确进行心理帮扶。心理危机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尽可能地还原事情本来面目,准确进行心理帮扶。如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辅导员要始终保持中立立场,不能听信一家之言,要多方面多渠道收集信息,了解事情全貌,客观公正地解决矛盾。

(三)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

心理危机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和破坏性。因此,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后,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要给予学生持续关注,进行追踪辅导。

1.定期约谈,持续关爱促成长。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出现过心理危机事件的高职学生,他们往往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关爱,更想获得肯定。辅导员要提高谈心谈话的频率,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鼓励其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及时将学生的心理状况上报给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与其家长进行联系,如实反映孩子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关爱合力。请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暗中关注学生动态,留意其情绪变化,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反馈给辅导员。

2.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问题学生普遍自尊心较强,危机事件发生以后,他们往往觉得很难再去面对舍友及同學。辅导员要发挥调和作用,为学生返回学校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辅导员要提醒相关知情人员保护好学生的隐私,阻断传言扩散,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出现危机事件的学生。其次,还要关注危机事件关联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消除危机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继明,王东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员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徐新宁,刘风雷,李秀青.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预防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22(8):109-111.

[3]文忠菊,阳海青,肖晓.大数据视域下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路径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8):227-228.

[4]杜旭阳,张朝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5):144-145.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心理健康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危机来袭/等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