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2-06-15姜品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全面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目前很多大学生还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强的情况,这既会降低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又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在实践中必须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状况,并且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现状;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001-0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肩负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要求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对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实证调查及现状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与學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自身的需求和期待得到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信仰和实践等方面切实获得的积极的主观体验。

(一)调查对象

为了全面把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情况,在本次研究中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所占比为55%,女生所占比为45%。所调查的学生中党员及预备党员的占比是18%,共青团员占比是53%,群众成员占比是29%。本次调查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参加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均匿名填写调查问卷,收回率是100%,有效问卷率是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内心期待状况

内心期待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基础,在本次调查中,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态度及内心期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积极的态度,这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大学生实际获得情况

在大学生实际获得情况上,关于理论知识的获得状况是很明显、容易观察的,而实践获得状况则需要长期对大学生的行为状况进行调查,所需时间比较长,在本次调查中暂不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如表2所示。

3.大学生主体认同情况

大学生的主体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主要阶段,在本次调查中,分别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等方面来显示大学生的主体认同情况,详见表3。

从大学生主体认同情况看,虽然大学生在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体现,但是在价值认同及行为认同上表现力度却相对比较小,尤其是在行为认同上,能灵活利用思政知识处理生活问题的大学生占比仅有12.2%,这也表明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无疑会带给大学生一种思政教育对实际生活没有太大帮助的感觉,从而削弱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

(一)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状况以及程度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水平有着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课堂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依托,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整堂课程应该关注的重点。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把握课堂,引进“问题链”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教师每学期都要以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和反馈,逐步完善以“课堂教学”为本体,以“参与性教学、体验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为支撑的“一体四翼”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此外,社会实践、学生活动和社团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其中,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既让学生感受到愉悦感,又让学生真正有收获、有满足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和学生的获得感。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

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深化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行为意识,促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三观”正确的合格青年。为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校不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应强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带领大学生以实践来检验理论,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促进教学的知行合一,将日常的思想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学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应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观念对实际问题开展分析、讨论和批判,以此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获得感,达到思想政治教学育人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的“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这一章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作为主线,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收集近些年的道德模范,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平凡人身上的光辉事迹、奉献精神,以此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让学生搜集一些社会不道德的事件和行为,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明白社会上总有平凡的伟大也有丑陋的存在,以此增强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认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收获感。9064886E-D65F-4A94-B98C-2D3A2F1127F4

思想政治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数字化体验式教学系统的建立,是今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努力方向。全沉浸式体验系统把LED屏与教室有机地整合,在不改变现有教室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沉浸式体验功能,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把学生带到各种现场去学习知识,并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个维度进行模拟仿真,让学生能体验到跟实际现场一样的真实感受,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空间。通过该体验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现实场所进行教与学,从而能更具象、更直观地理解和领会知识内涵,既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又提高了最终的教学质量,有了这个系统,让学生可以沉浸在任何需要的环境里去参观、学习。

(三)推进课程思想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

近年来,课程思想政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心。课程思想政治强调在高校教育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借助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优势,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行为引领。课程思想政治体现出的是一种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想政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融合。

在高校教育中,各专业教师应该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学生熟悉的专业案例,如在化学领域中融入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增长、价值观塑造,促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

在新时期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起来,是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上存在各种思想观念,大学生又是网络使用最广的群体,其思想观念难免会受到网络的影响,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就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校园内网的建设,以校园内网为主阵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良好融合,在实践中需要充分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并且要适当地将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网上课堂的建设,以网上课堂为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发挥出思想政治教师本身的引导作用,让思想政治教师成为网络信息的把控者,做好网络信息筛选管控工作,尽量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在平时,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平台,对大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引导,并且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良思想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体现,又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所以高校还应该结合现实状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陈慧婷.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89-91.

[2]易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1):55-56.

[3]董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优化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30-32.

[4]徐佳,王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21(20):143-145.

[5]蒋超.“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探究[J].品位·经典,2021(18):100-102.

[6]姜品竹.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9(9).

编辑 马燕萍9064886E-D65F-4A94-B98C-2D3A2F1127F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