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职辅导员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策略

2022-06-15揭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宿舍辅导员思政

揭丽

[摘           要]  高职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执行者,应将思政教育元素、意图、内容及丰富内涵渗透至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基于此,简要论述思政教育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助力作用,分析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融合的基本原则,重点从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学风建设、构筑宿舍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探究高职辅导员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思政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45-03

高职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作为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群体,高职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反观辅导员所实施的思政教育,倾向于以专题班会为载体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思想精神,在与学生相处中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为主,且思政教育的渗透性、浸润性不足,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并且很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为改善此种思政教育现状,高职辅导员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找准自己的教育职能,争做学生灵魂工程师、思想引路人,以无痕式、人性化、柔性化的思政教育、学生管理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让学生在树立正确思想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的综合提升。

一、思政教育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助力作用

思政教育是由内而外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认知思维、健康心理、道德品质的综合发展,以隐蔽式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动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本质追求。而学生管理是一种由外至内的管理活动,以学校规章制度、班级规则、课堂堂规、学生行为规范等为管理工具,注重对学生行为的约束。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均服务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但作用机制、影响深度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特征。综合而言,思政教育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助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助于变强制性管理为学生自觉遵守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学生不理解、不支持、不认可、不配合。部分辅导员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规定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任务。而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不愿意被教育、被管理”,这样使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特点出现矛盾,诱发学生逆反、抗拒、抵触、厌倦等负面情绪,使辅导员与学生间关系恶化,降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并且会制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学校规章制度或各项规则并非为了制约其发挥或压缩其自由空间,而是为了维护安全稳定的学校环境,保护每一名学生的合法权益,以此消除学生对辅导员管理的错误、片面、不理性认知,提高学生对日常管理的依从性,并且将学校、班级与课堂上的各项规则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内在认同,有助于变辅导员强制性管理为学生的自觉遵守[1]。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高职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唯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学习。高职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其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判断标准易于动摇,行为习惯也时刻处于波动状态,习惯在辅导员及课程教师的监督、同伴的带动下进行学习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学习倦怠、不遵守相关管理及行为规范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在学校学习期间形成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在未来就业时便会因不满足社会需求、岗位工作要求等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融合,能够发挥思政教育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及行为导向的作用,体现出督导员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浸润在蓬勃的正能量内,与同学、教师和谐友善相处,可以朝着自己的理想职业、未来目标不懈努力、持续发展,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水平、行为习惯、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2]。

二、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融合的原则

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融合,并非将两者机械性堆砌,而是要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逻辑、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道德发展状况等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社会性原则

高职院校以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专业型人才为己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社会定位决定了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融合需要遵循社会性原则,即面向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所學专业、未来发展前景、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及职业技能等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综合性管理,除了提升学生行为规范性、学习自觉性、实践主动性之外,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素养、品德人格,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学会处理复杂情形并突破现实困境,可以在未来快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求,以此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等性原则

高职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处于不愿意被管理的阶段,对辅导员的强制性管理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时遵循对等性的基本原则,即找准自己在教育、管理中的定位,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关系,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教育与管理方案,以共情倾听学生的内心诉求,能够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可以用平等的身份为学生做出行为示范、提供思想引领,以此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主动接受辅导员的教育管理。

(三)科学性原则

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融合需要辅导员创新工作方式、工作渠道及工作流程,但创新以科学性为基础,辅导员要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本质属性、基本逻辑,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内容找寻两者的契合点,制定明确的目标,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如此,辅导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及道德修养,以科学系统的方式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三、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策略

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高职辅导员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找准自己的教育职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化需求开展相应的教育、管理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未来适应、融入社会并从事岗位工作做好准备。

(一)转变管理理念,有效融入思政教育

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关键在于转变以辅导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要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管理观念,改变传统关、卡、压以及大包大揽、“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思政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方案,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并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下成长成才。首先,通过多种需求把握好高职学生的行为特征、心理发展机制、道德发展状况、个性化需求,可以向学生发送调查问卷以消除面对面交流时学生的畏惧心理,采取全部匿名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日常管理的意见及建议,反馈自己发现的心理及道德问题;也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动因、日常的行为习惯等。其次,在掌握高职学生特点及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多样化管理服务,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宿舍环境反馈、助学贷款、信息查询等,以完善的服务体系增强学生对日常管理的满意度、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学生获得学校、辅导员等的关爱,进而让学生产生传递温暖、回报学校及社会的内在动因。最后,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管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自律、自省,逐步掌握组织活动、协调关系等未来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并且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3]。

(二)加强学风建设,有机渗透思政教育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及技能是高职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且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以理论知识背诵记忆为要点,再加上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策略不佳,难以让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会弱化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诱发学生出现消沉、逃避等不良心理。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及心理特点,辅导员需要加强学风建设,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分享、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学习问题,逐步养成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且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会获得提升,体现出思政教育的融入价值。此外,辅导员要与专业课程教师共同探究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方式,辅导员自觉在学生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充当沟通桥梁的角色,一方面向专业课程教师了解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另一方面则向专业课程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问题,辅导员与教师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指导,依托学习合作小组鼓励学生创新创造、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实践的重视程度,在班级内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4]。

(三)构筑宿舍文化,有序实施思政教育

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在长时间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追求、生活与学习习惯、和谐宿舍关系、宿舍精神等的有机整合,也是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契合点。优秀的宿舍文化可以浸润学生心灵,将学生对学校、宿舍的认同感、情感等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且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等可以产生深远、积极且持续的影响。宿舍管理是学生日常管理的重点,辅导员可以请各宿舍成员共同制定宿舍规则、为宿舍起名字、装饰宿舍环境等,让学生在宿舍活动内获得心灵的启迪、文化的浸润,进而发挥思政教育隐蔽性的作用,让学生逐渐朝着积极、健康、乐观的方向发展。同时,辅导员可以定期开展宿舍评选活动,设置最美宿舍、最整洁宿舍、最友善宿舍等奖项,请各宿舍成员拍摄环境照片、记录优秀事迹,在学生评选后选出相应的优秀宿舍,既可以激发学生争先意识,使其在良性竞争中主动完善自我,又能够发挥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助力与驱动价值,将思政教育渗透至宿舍文化中。此外,辅导员可以树立榜样,以榜样带动宿舍、带动整栋,让学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以此有序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日常管理水平[5]。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是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政教育融入视角下,辅导员要转变大包大揽的活动开展方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由学生自主整合活动资源、组织活动流程,以此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自主性的班级活动中获得提升与发展。例如,辅导员可以“校园风采展示”为主题,请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校园风采,如拍摄短视频、制作宣传海报、组织情景剧表演等,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个性发展,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再如,辅导员可以开展趣味拔河、八人九足等团队型体育活动,各小队成员相互讨论取得比赛胜利的方法,在比赛内同心协力,在比赛后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健康水平,并且可以培育学生抗挫折能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以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融合有助于变辅导员强制性管理为学生的自觉遵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高职辅导员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时,需要遵循社会性、对等性及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及行为特征、个性化需求,不断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并提升管理效能。同時,要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建立学习合作小组,与专业课程教师协同行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依托宿舍文化渗透思政教育,提高宿舍管理质量,促进学生朝着乐观、积极的方向发展。最后要积极开展实践互动,促进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整合,以此有序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日常管理

水平。

参考文献:

[1]许爱贤.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学生管理工作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04.

[2]田露婷.基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分析[J].时代报告,2022(1):116-118.

[3]郭建敏.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100.

[4]蔡传欣.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职学生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3):249-250.

[5]袁奇林.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究[J].经济师,2021(10):178-179,18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宿舍辅导员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热得快炸了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学校到底是谁的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吃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