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用性的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改革研究

2022-06-15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张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遗传知识点

陆艳凤 孙国波 张响英 张蕾

[摘           要]  动物遗传育种是在遵循动物遗传学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知识与人类意志在物种繁衍上得到充分体现的一种人为活动形式。遗传学、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动物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和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实现技术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衔接和有效契合,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改革创新,但仍存在知识点晦涩难懂、知识点连贯性不够、专业技能实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为此,将重点围绕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开展动物遗传育种课程的重构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知识连贯、通俗易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和增强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    键   词]  实用性;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130-0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畜禽驯化与饲养的古老国度和民族,也是世界上畜禽饲养规模最大、消费需求最大的国家,畜禽肉类和蛋类总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1-2]。畜禽种业处于整个产业的核心,是畜禽产业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从事畜禽遗传育种、规模养殖的生产企业和相关教科研及推广单位众多,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遗传学领域中的数量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现代育种学领域的常规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3]。作为行业与产业支撑中的重要环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仍处于以传统教学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尴尬处境,行业、产业、企业已开始重视或应用大量的最新动物遗传、畜禽育种方面的信息技术,而诸多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等相关课程仍旧将传统知识、常规技术等作为授课的重点和实验内容,存在较严重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协调的矛盾[4]。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日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围绕教师教、学生学已成为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为例,重点开展课程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人才高质量培养,满足社会与企业的迫切需求。

一、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动物遗传育种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及兽医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职业技术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岗位所必需的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遗传现象及选择优良种畜的能力,初步达到独立开展岗位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其授课内容包括遗传学的相关基础性定律及遗传知识和育种学的常规选种及分子辅助育种等,且多为参考本科层次的相关课程知识,长期未作调整或进行修改完善,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或不足[5]。

1.知识点存在合理性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主要体现为遗传部分的偏理论、较晦涩难懂,如遗传的交换与连锁定律的讲授存在晦涩难懂的现象,遗传物质的验证、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存在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等。另一方面体现为育种部分的实操性较少、分子辅助育种难以理解,如在杂交育种环节的父本与母本选择及确定、畜禽系谱系统构建、目的基因的确定及多世代筛选等方面,存在似懂非懂或听得懂、做不了的实际情况。

2.知识点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对育种技术环节有待厘清,造成了育种部分的实训实验内容抽象化、单一化。例如,育种部分的屠宰测定、体尺测量、近交系数等,实操的技术多为种质特性评价或选种服务,近交系数计算则过于抽象难懂,可增加品质测定、制种、杂交组合筛选、系谱编制等实操性较强的技术知识和操作环节。

3.知识点存在碎片化现象的问题

因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内容模块化现象较严重,在育种与遗传之间容易造成知识点割裂而形成知识点零星、碎片化,且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容易造成知识点间、技术技能间差异化较大,也容易造成学生听课的不适应,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其教学效果也受到较大影响。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學方法与手段运用较少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下普遍追求和采用的教学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效显著的“问题导向性教学”“任务清单式教学”“场景重构式教学”“资源配置化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6]。在对涉农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不同专业学生调查时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存在采用传统式、灌输性教学、僵化教学等现象,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学生的教学评价满意度较差。下表1为对涉农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

2.教学互动性明显不足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实现知识点的传输与理解、掌握,其教学互动性需得到充分体现和高度重视。在对涉农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互动方面进行调查时发现,因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方法固化,其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也相对较少,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为互动较少,最高评价仅为“一般”,现在该课程已成为农牧大类中主要几门难教、难懂的“问题课程”,学生对此意见也较多。上表2为对涉农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互动情况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

3.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因现代教学需要资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而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因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其在高职领域的遗传资源开发、实训操作技术技能仿真、选育育种全过程模拟等方面存在较为普遍、明显的资源性欠缺,且部分已开发的教学资源未能很好地契合高职教育特点,存在理论性强、观赏性佳而实操性及运用性不足的特点,为此需要加大开展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7]。

4.教师队伍层次不够合理

通过调查5所国内不同层次(“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院校、普通高职院校)的农业类代表性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情况,发现其教师队伍存在层次不合理的情况:(1)教师队伍存在专业技术技能不全面、不丰富的情况,年长教师缺乏理论知识、高学历教师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程度不高等问题;(2)教师队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当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程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匮乏,仍以传统教学为主;(3)教师队伍专职化程度不高,即存在一位教师教授多门主干课程,授业不精、讲授不清、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重构与教学方法创新

(一)课程内容重构

1.课程内容的梳理与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满足岗位的需求和产业的需要。为此,高职课程内容要十分重视实用性和先进性,体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技术操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导向。就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内容,因充分体现课程特点,将管理贯穿于遗传、育种的全过程,体现畜牧兽医类职业人才在专业技术技能中的主导地位。

为此,通过对动物遗传育种课程的梳理,我们基本将相关知识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职业知识,如遗传基本规律、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变异、伴性遗传等;第二类是职业技能,如个体识别、个体选择、性能测定、杂交选育等;第三类是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如正确对待我国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育种技术的合理运用,正确认识育种工作者的职业担当与职业操守,等。

2.课程内容的确定与编排

在进行课程内容筛选的过程中,需要汇集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行业主管、领域专家等多方专业人士,就培养目标、能力标准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协商,最终确定高职院校的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遗传物质及遗传现象;(2)变异与突变;(3)遗传规律与群体遗传;(4)畜禽资源现状与保种、育种意义;(5)畜禽种质评价与性能测定;(6)选种与选配;(7)杂交育种与品种改良;(8)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辅助选育;等等。

在明确课程内容后,需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机整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开展教学,通过资源整合、形式多样、方法创新,将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有机统一,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知识点与知识链,将本节教学内容编制知识点,并在课程知识点后设置知识链,而本节课程的知识链即为下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连贯穿插、融合,形成较为连贯、紧密的课程编排设置。

(二)教学方法创新

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将重点强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2018级、2019级以及2020级学生共计1728人的问卷调查和信息访谈,44.5%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成效,38.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增加学习乐趣和技术技能掌握,17.4%的学生认为作用有限。

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注重以思考启发式代替平铺直叙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和情景效果;以项目及任务清单等形式展示授课内容,增加专业技术技能的运用性;以技术要点展示和实操体验为主,增强专业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8]。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课前,借助线上慕课教学平台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自学与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利用线下教学,以问题导入式、任务清单式、案例分析式等方式开展教学,强化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讲解;课后,通过教学平台的后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9]。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的授课成效,加快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还需加强对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如做到“人才双轨制”,即技术技能型人才与知识理论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快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及创新型等多要素的提升。

三、结语

高职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是从事畜牧业制种、繁育、生产领域的核心专业知识,其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且行业、企业对此期望值也颇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在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手段或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实用性、先进性技术技能的传授。为此,在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改革研究中,教师可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引入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升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效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的优势,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振兴乡村”、服务“三农”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星星,许发芳,王磊,等.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历程[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1,6(51):55-61.

[2]孙红艳,李欢.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遗传育种教学改革:评《动物遗传育种》[J].中国饲料,2021(15):159.

[3]杨宁,姜力.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百年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J].农学学报,2018,8(1):55-60.

[4]张金玉,丁瑜,刘伟英,等.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51):42-43.

[5]张燕军,苏蕊,赵艳红,等.动物遗传育种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5,6(36):93-95.

[6]张海波,李秀云,钱存来.高职“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与实践[J].新校园(阅读),2018,5(38):342-343.

[7]甄霆,张响英,王利刚.农业高职高专院校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8(38):350-351.

[8]杨曉志,李小芬,张玲,等.《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9(20):112-113.

[9]高娅,田凯茜,龙妍,等.高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调研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4):94-95,107.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遗传知识点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