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2022-06-15任智龙吴文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测绘思政职业

任智龙 吴文魁

[摘           要]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很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内涵入手,以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例探索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内容。

[关    键   词]  高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076-03

高职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高职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依据,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3]。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企业的高度肯定。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以企业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五全育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规划为依托,融入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元素,构建了基于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5],为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有效树立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通高中生源中大多数学生是参加高考未能被其他本科院校录取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的主要是职业技能训练。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刚进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且一直以来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初期有着自卑心强、情绪不稳定、自暴自弃等比较消极的心态和负面的影响。在整个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进程中,学生自信心的缺失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一道屏障,这也是高职院校在整个学生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自信心的再塑造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多方联动,学校构建的多方位多途径联动思政教学体系为学生自信心的塑造提供基础,授课教师从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心交流、循循善诱,为学生自信心的重建做好了保障。

(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可

一直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准确,甚至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无形中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这种偏见存在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不深。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技能扎实、专业技术雄厚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取紧跟企业生产一线,教学任务设置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就是企业生产,教学现场就是项目现场,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精密融合。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成效的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企业认可也迅速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互依存,职业教育正在大力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了职业内容,清楚了职业去向,不断提高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职业认可度。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能迅速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职业素养是企业对职业岗位人员的基本要求,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企业能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内容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呈现,侧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的过程中自己领悟。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课程中,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中,融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成绩考核等环节,实现职业素养全方位系统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能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不断创新、不断追求突破,最终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匠人”。

(四)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意识改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全面认识,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情感、理想等展开全新的思考,要学会正确判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将复杂的、正确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教学融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丰满理想、有美好道德、有高尚情操、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未能很好衔接的问题

在专业课程层面,课程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能力训练的内容基本是固定的,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初期,思政教育只停留在专业课程表面,思政课程的理解及实施过程也只停留在“思政+课程”的程度,“思政”和“课程”两者是未能合理搭配的“两张皮”,知识的讲授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中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讲知识点,一部分专门讲思政点。“思政”和“课程”相互影响,课程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强行穿插思政内容,导致思政内容的教学不但会影响专业知识教学,还影响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收。课程专业教学和思政内容教学的融合衔接问题是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直接影響到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二)不同课程之间思政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

首先,体现在思政内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时事思政内容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比较固定,如果没有统一协调安排,老师之间又缺乏交流沟通,会出现在不同课程中同一个思政点交叉重复的现象。其次,同一专业和职业相关的思政内容基本一致,职业素养、职业情怀等方面的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都比较紧密,导致不同课程思政点的教学出现交叉现象。同一思政内容的重复灌输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思政内容缺乏新颖性,不利于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明晰

首先,课程思政内容选取不成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往往是老师自主选取的,课程思政内容的选取比较随机,加之思政资源挖掘困难,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其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精准,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授课老师的知识面宽窄程度和对思政点的把控程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明晰的现象使得整个课程教学没有统一的思政教学目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四)课程评价中思政教学内容缺失

没有完善的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和完整的思政教学资源库,思政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不成体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思政教学没有详细的设计,专业课教学的考核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方面,忽视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考核,导致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思政教学内容定位在可有可无、可讲可不讲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得整个教学环节严重缺失,教学成效大打折扣,违背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初衷。

三、专业群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内容

(一)构建凸显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的建设是学校总体课程思政资源库的一个分支,资源库的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陇源人文特色、陇源红色文化、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等主体思政资源。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在结合学校总体课程思政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侧重选取了独具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特色的思政点,主要包括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从业素养、从业精神、从业责任感、从业品格等。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同时兼顾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正确世界观的培养、正确人生观的引导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二)制订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确定了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明确了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确定了专业群课程思政培养规格,同时详细地说明了各类课程思政中思政模块的设置及思政内容的要求。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保障做了详细安排,包括专兼职师资队伍比例和校内外教学实训设施。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了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思政育人、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三者巧妙、自然结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课程的思政内容做了统一的规划部署,分别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思政要点做了详细的说明,有效落实了思政育人的根本任务。

(三)编制与时俱进的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编制以测绘地理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紧扣专业特色,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时适当地融入思政元素,力求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情怀。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编制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课程的性质和教学任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的结构组成和内容安排,课程的实施过程和保障工作,课程的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思政点的分布与课程特点相结合,专业基础课以品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提升为主。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拥护真理、争做技术能手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千锤百炼、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继承[6]。专业拓展课程以文化传承、情操陶冶等方面的培养为主。

(四)构建融合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块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内容以项目为驱动、以任务为载体、以模块为手段。模块化的设置使课程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每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小体系,每门课程都由不同的模块重新搭配组合形成,模块之间彼此独立,课程教学可根据专业实际需求选择模块。模块化的教学手段很好地满足了思政点之间的独立性要求,思政教学的实施最终是以课程教学模块的形式实现。在教学实施之前,建议课程教学模块中的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的设计需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讨论制订,保证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完美实施。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行为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以思政课程为主要渠道,课程思政则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的主要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7]。思政育人工作与课程教学工作有机融合,思政育人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涵,课程教学提升了思政育人的质感,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群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要求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精准细化到课程模块,教学模块具体到精选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路,明确每门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建构课程思政要求的多方面内容全覆盖、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观理念。

参考文献:

[1]蔡文玉.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策略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9.

[2]李子云,童寒川.协同治理视域下的高职教育三维共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9):35-40.

[3]河南城建学院党委.河南城建学院: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9(10):53-55.

[4]李艺英,于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访谈录[J].北京教育(高教),2019(6):25-28.

[5]阎波杰.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 课程体系的研究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8):21-22,27.

[6]谢忠俍.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工程测量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北京测绘,2018,32(1):141-144.

[7]蒋继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林区教学,2020(10):5-7.

編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测绘思政职业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