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2022-06-15张鹏飞冷玲倻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协同校企评估

张鹏飞 冷玲倻

[摘           要]  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多元化培育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内容。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既是中国当前教育中的一种模式,又是培育更高水平、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便于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协同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養;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3-0064-03

在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进程中,人才培养机制与质量管理体系一直在持续地发展完善。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地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布局与要求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也越来越被高等教育机构普遍接受,不过在具体实施环节还有不少方面亟待调整。尽管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措施早已制定,但由于许多环节的内容还没有健全,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缺乏体系,对协同创新不能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企业和高校权益也没有充分保障。企业与院校之间关于合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方的管理决策都没有科学确定,使校企合作遇到了不少阻碍,对相关企业协同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亟须进一步增强。

一、协同创新理论分析

(一)协同创新分析

协同理论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系统科学的主要分支学说,是由多学科理论研究构成的新型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是为进行国家重大创新实践活动所进行的大跨度的组织模式整合,协同创新是指利用国家意志的政策指导与制度安排,鼓励公司、高校、科研组织等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能力资源优势,整合优势互补资源,以体现各自的资源优势,并相互利用,促进高新技术应用和工业化协同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成果产业化等社会活动,是当今技术创新的新范例。协同创新发展的最大获益方将是高校、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和研究学院,体系的运行也将更加顺利。通过协同创新促进地区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不容忽视的发展前提。对我国来说,通过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国际数据共享,就可以针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二)校企协同创新

校企协同创新指高校与企业等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联合培育一批具备创新型实验能力人才。协同创新模式其实就是对合作模式教学的创新,其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分为创新与创业。创新指的是打破常规思维和现有的思维模式,即在一定的思维环境下,对现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提供某种创新的思维方式、事物元素、路径等,这是事物定义化的步骤。创业指的是某个人找到某个机会并通过实际行动转变为某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并以此获取巨大经济收益,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创新需要经历创造这个过程,而创业就是创新的结果。协同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从创新创业视角入手,并根据院校的实际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发挥院校与企业的共同资源,从而建立一套以学校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目标,以学生、学校和企业为主题的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企业也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高校可以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并以此达到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共赢。

二、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现状

在中国高等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协同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发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对成熟的海外地区,通过这些企业和高等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效率,在很多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也已取得了经验,整个教学发展模型也相对稳定。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政府部门针对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见解,而且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也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已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的政府部门领导、产业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教育办学管理机制,鼓励校企合作办学规定,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各项任务,并制订了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对校企协同产生良性的发展作用,当前的高校对校企合作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不过在关于企业合作的具体目标和内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决策上没有科学确定。在企业与高校间的经营管理和协作上面临着一些障碍,对有关企业联合工作正常开展,也亟待进一步增强。

三、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协同创新模式下的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应当贯彻科学性原则,才能真正科学、客观地体现出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与规律,也才能真实体现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质特点。所以,协同创新视角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评估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实际状况,选取恰当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保证协同创新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系统化原则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与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必须结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全方位地体现出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状况。协同创新视角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去建立,每一个评价指标相互之间彼此相对独立,却又密不可分,每一个评价指标都是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不能割裂的总体,而且都应当贯彻系统化考核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一种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所以在建立创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过程中,就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维度去建立指标体系,贯彻层次性原则,采用层次化指标体系的结构,从各个视角对高等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作出评估,以便于得到一种更加综合全方位的结论。

(四)动态特征原则

协同创新下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质量并非一个稳定值,而且长期处在变动之中。所以建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评价系统,需要贯彻动态特征原则。把动态特征原则运用到校企协作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评价系统中,就可以真正體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动态变化,以便于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估。

四、协同创新视角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明确协同合作的培养基本目标

协同模式下的培养理念必须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育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更好地满足区域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通过各方的优势资源互补与共享,推动当地院校学生与企业的协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科技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从而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

(二)建立协同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系

将协同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的构建、实践性教学和第三方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按照院校的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班,使学员掌握本专业知识,是学员实践课程的基石和前提。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基础课程和专业班的理论基础上,还可跨专业、跨领域学习一些专门课程,以便培育复合型人才。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也曾讲过,当他在学校就读的时候,曾经去学过他最喜爱的美术写字课,在课堂中他学习了非衬线字体和衬线字体、字体的打印形式以及各种字母的组成方法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后来应用于由乔布斯所设计的苹果电脑。另外,还能够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增设适当的专业课程,使学员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培育科技创业人才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协同创新创业模式下,高校需要设计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把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性课堂教学密切融合在一起。

(三)协同模式下双方合作机制

高校与企业双方需要建立相应的合作。一是由高校与企业联合成立的校企协同工作委员会,由高等学校、公司、产业等三方的管理人员一起参加,三方将就高校培养目标、公司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的构建、高校招生等方面取得共识,并将按照公司产业发展规定,一起构建相互配套的课程体系。二是要组建企业技术合作研究与培训部门,由高等学校科研教师与公司的技术骨干一起构成,主要研讨怎样把公司的科学技术服务转变为更具体的产业,根据企业需求开发新的产业,以实现公司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

(四)协同模式下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建设

协同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并根据校企双方的实际状况,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分为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三个阶段。

(五)对人才培养目标也做出正确定位

协同的培养体系应该重视人才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特征的适应性匹配,在培养过程中也注重对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训练,并以学员为主体,以培育学员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采取各种方法来完成对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推动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在协同的人才培养体制的建立上,要针对人才的培训功能与目标,加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人才培养的多种要求,增强培养工作的针对性,以多种技能训练与社会服务方式来为学员的职业和发展开辟更多的空间,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多层次性与全面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的过程中,企业要主动地提供对人才培养的各种要求,使培养目标更贴合社会现实。在新人才培养体制形成的过程中,随着协同模式的广泛运用,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体系作出更全面、深层次的剖析,使专业课教学和基本课之间得到更高效的融合,在巩固学员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综合应用核心素养和能力。学校要对当前的课程体系加以创新与充实,并根据每个学生本专业的特色,合理地对各种知识在理论教学、试验、实训和实践等环节加以设置,使各种学科反映出对学生能力方面的综合培养能力,以科学、合理的本专业课程制度来促进学生能力方面的有效发展。此外,学校也要根据具体学科的产业发展与变动状况,针对本学科的教学进修做适当的调整,从而真正地深入用人单位与学校内部,并针对人才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要,作出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构成上更加合理、科学。

(六)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革新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将实际的教育工程项目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主角,又要对人才的培育模式加以改革创新,从而形成较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中,通过院校提前与企业针对培养人才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共同磋商,达成人才合作协议,通过对人才培养规划进行共同商讨与制订,以及通过对企业和院校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让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企业也可以按照双方所达成的合作协议来安置学员就业。有效地对中小企业与高校的任务、职能作出区分,二者以平等的地位各司其职,共同投入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育过程中,以实现各自的职能。公司要针对其人才需要作出深刻的剖析,根据产业的变化和需要,提供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数量和特点,并与高等院校做好交流,学院也要根据公司的用人需要,针对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等作出合理的设定。

五、结语

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协同教学模式的运用成为其重要内涵。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与创业培养制度,更有效地改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并更好地运用到当前社会发展中。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从多种视角加以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思维与科学管理方式对人力资源的培育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并为人才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全面的保证,推动相关人才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孔凡娜,程海建.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11).

[2]刘玉威,闫健,武海滨.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3):23-26.

[3]杨潇.协同创新校企共育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探索[J].读天下(综合),2020(9).

[4]刘晓玲,秦富贞.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电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9(11):247-248.

[5]陈舜孟.论协同创新视角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7):109-110.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协同校企评估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