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22-06-15杨亚佘广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3期
关键词:礼仪中华人文

杨亚 佘广玉

[摘           要]  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不容乐观,护理礼仪教学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提高礼仪修养。然而,当前护理礼仪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改革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对培养个人修养有着重大意义。探讨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将护理礼仪课程与中华传统礼仪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其次,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再次,开设与传统礼仪文化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最后,将礼仪文化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以上措施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护生人文素养。

[关    键   词]  礼仪文化;传统文化;护理礼仪;礼仪修养;礼仪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23-0016-03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除了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之外,更加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护理礼仪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开设护理礼仪课程,有利于提升护生的基本礼仪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护生成为有修养、懂礼仪的护理工作者。但临床调查结果表明,护士护理礼仪不足,护理礼仪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革,临床护士希望能够接受护理礼仪教学培训[1-2]。礼仪培训最好从学校教育抓起,为提高护理礼仪的教学效果,发挥礼仪课程对护生人文素质的积极影响,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文件中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华夏文明”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灵魂在“礼”,外在表现为“仪”,最终归宿为“和”[4]。目前,护理礼仪教学主要通过形体、形象、语言等方面完成“仪”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内在“礼”的要求,本文尝试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

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重视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加强护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当今社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主要传承者、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未来将对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知礼、学礼、懂礼、行礼”是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必备要素[5]。护生日后将成为护士,其服务对象是患者,在临床工作中,良好的护士礼仪不但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信心、责任心,护士优美的仪容仪态、亲切温暖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也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护患纠纷。所以重视护理人员的礼仪修养,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护理礼仪教学现状及困境

1.护理礼仪课程开设流于形式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大多高校均开设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心理等人文类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偏重于内、外、妇、儿等专业课和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护理专业的人文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比较落后,一直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受此影响,人文课程课时被严重压缩,笔者在查阅文献时获知护理礼仪课时多为16、18、32课时;同时课程多安排在实习前,学生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在人文课程学习中主动性不高。护理礼仪课的开设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礼仪的内涵,礼仪课开设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2.护理礼仪教学的改革现状

正是受护理教学“重技术和成绩,轻人文关怀和伦理”这样大环境的影响,护理礼仪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除了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实训课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标准化病人、情境教学法,此外,还与时俱进采用翻转课堂[6]、思维导图[7]、行动学习法[8-9]等。教学改革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有学者提倡在护理礼仪教育中融合和渗透儒家的“仁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10],也有响应国家政策提出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11]。

(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课程的必

要性

1.中华传统礼仪的特点

礼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礼,理也”。礼包含很多道理,这些道理是指至大的理,被称为大道理或常理,甚至天理。第二,“礼,履也”。履,就是践行,通过“仪”来完成,“仪”是符合“礼”的一种外在行为和动作,“仪”可以使礼所包含的意义以合适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第三,“礼,敬畏也”。礼在践行的时候不仅有动作、程序,还要求行礼之人带有敬畏之心[12]。

2.中华传统礼仪对个人修养的深远价值

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体现,既适用于大德,更适用于个人之德。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由此可见,学礼、懂礼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至关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修身价值,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文明素质,打造内外兼修的良好形象;(2)教育价值,有利于教化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3)规范价值,有效地约束个人的言谈举止,维持良好的社会风尚[13]。98D2DFE9-F2A4-4ACE-A87C-4F7F07A7BA3D

3.中华传统礼仪融入护理礼仪教学势在必行

礼仪文化可以分为与道德相结合的传统礼仪和与职业相结合的现代礼仪两大类[4]。从实用功利的角度出发,学生更重视与求职相关的服饰礼仪、体态礼仪、沟通礼仪、职场礼仪等,对于诚敬谦让、尊老爱幼、礼宾敬客等精神实质和做人原则等传统礼仪文化则不够重视。在礼仪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只重视传授现代商务礼仪知识,而忽略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阐述。比如在讲解会面礼仪时,只介绍握手礼,而不讲解传统的揖礼、执手礼等。教师更加注重对护生礼仪行为的训练,比如训练站、坐、行、蹲这些动作,而不挖掘礼仪规则后面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因素,比如传统礼仪中要求我们站立要像“立如齐(通“斋”)”,站立的时候要像斋戒时那么谦恭,致使学校的礼仪教育肤浅而低效[10]。护理礼仪的教学目标绝不仅仅是培养拥有优美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行为举止的护士,更要注重挖掘并借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深层人文内涵来感染和引导学生。

二、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对策

首先建议所有护理专业的院校要改变“重技能、轻人文”现象,重新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课时,调整课程授课时间,让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不再流于形式,这也是护理礼仪教学改革能否有效的基本保障。再者从课程角度出发,从课程内容、教师团队、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尝试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护理礼仪教学中去。

(一)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护理礼仪课程与中华传统礼仪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目前,《护理礼仪》教材集中于礼儀内容的阐述和训练,如仪容礼仪、体态礼仪、面试礼仪等。首先,要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融入传统礼仪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礼仪理论知识:补充中华传统礼仪的历史沿革;二是传统礼仪讲评:补充传统节日习俗、“五礼”、二十四孝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领悟礼仪文化道德内涵[14];三是礼仪实践:调整教学内容,在日常礼仪、仪容礼仪、体态礼仪、言谈礼仪等教学中融入传统礼仪,比如讲握手礼时融入揖礼。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播放经典影视片段,教师拍摄短视频讲解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里学习更多知识,同时在课后学会主动探索学习。

(二)完善专业教师团队

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必须依托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和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言传身教,以身示范[15]。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礼仪教学素养、积极的教学热情、扎实的教学功底,并有不断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浓厚兴趣。校内教师多走出校门参加传统礼仪培训,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做礼仪知识讲座,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礼仪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增强校园传统文化气氛,开设与传统礼仪文化相关的活动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土壤,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校园之中,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把传统礼仪文化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足。一方面可以开展传统礼仪文化活动,例如开展礼仪大赛、汉服秀、经典诵读、古典名著知识竞赛等。另外,可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力度,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庆祝活动;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促进书法协会、象棋社、汉风礼仪社、大学生礼社协会等社团的扎根,同时做好传统文化社团的指导工作[16]。

(四)礼仪文化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礼仪文化教育,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只讲理论,不重实践[13]。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课后实践服务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礼仪文化,增强对礼仪文化的认同。如组织学生去基层社区、敬老院做义诊,关注留守儿童等,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孙思邈在《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作为医学生要有大医精诚精神。另外,还要让学生把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家道家礼、尊师重道中,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日常生活中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17]。

三、结语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文化内涵正是目前护理礼仪课程所欠缺的,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会沟通、懂礼仪,更要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礼”的培育和“仁”的教化,最终将礼仪教学上升为素质教育,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变,在求变中升华,提升中华民族的质量,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

参考文献:

[1]徐靖.西安市医院护理礼仪现状及护理礼仪教学需求调查:一项基于护士长的质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8):1065-1072.

[2]曾萍萍,应燕萍,黎燕宁,等.从医学人文视角探讨医护礼仪教学改革[J].重庆医学,2016,45(20):2863-2865.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

5163472.htm.

[4]孙伟.对礼仪文化有效融入高职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4):109-112.

[5]解书华,张亚男.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2):62-65.

[6]张晓娟,卢玉彬.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59-60.

[7]吴彬,黎剑云,彭玥.思维导图在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1):3961-3963.

[8]范彩云,赖丽君,杨静.行动学习法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2):85-87.

[9]王丹.情景剧表演教学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118-119.

[10]皮慧敏.孔子“仁、礼”观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合与渗透的必要性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2):3290-3292.

[11]王静,刘巧玲.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护理礼仪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72-73.

[12]唐召英.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7(4):122-123.

[13]孙晓榴.高职院校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传承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20-21.

[14]叶碧英.传统礼仪文化进校园的现状与对策: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1):55-58.

[15]邓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课程中的实现路径:以《礼仪与国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48-149.

[16]张威,杨桂香.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206-210.

[17]孟莉莉.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与传播方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47-50.

[18]王旭.因理而教为礼而学以成果为导向的礼仪教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0.

编辑 尹 军98D2DFE9-F2A4-4ACE-A87C-4F7F07A7BA3D

猜你喜欢

礼仪中华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