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穴位,清热解暑

2022-06-10萱同

祝您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少府丰隆劳宫

萱同

四季养生,就是要按一年四季气候的阴阳变化规律与特点以调摄人体,健身防病,以达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之目的。这是祖国医学中顺应自然、养生保健的重要养生方法。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温”,强调必须加强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利用自然的有利因素、改造与抵御自然的不利因素,以保证人体的身心健康。

时值农历五月,骄阳似火,海云天蒸,枝繁叶茂。但夏季气候环境多变,初夏时天气往往还不甚炎热,时有小雨淅淅沥沥,但到长夏时节,则会更加酷暑难耐,同时雨水减少,晚风吹过时还会带来丝丝早秋的凉意。所以夏季可谓是一年四季当中最难养生的季节。

夏季养生难与其外界气候多变、邪气复杂关系密切,春天以风邪为主,秋天以燥邪为主,冬天以寒邪为主,而夏季主要邪气却有两个:暑邪和湿邪。湿邪与暑邪在夏季常互相夹杂,因此表现在人们身上也总是变化多端,这时人体需要应对多方邪气的侵袭,防病养生的难度自然有所增加。

夏季天气炎热,热邪是天地之间最旺盛的邪气,很多热证也易在夏季出现损伤人体。尤其是人体本身就属阳的肝、心,这种阳脏更易在外界炎热、热邪充斥的环境下出现阴阳失衡,这会导致心肝火旺的发生。很多人夏季易出现心烦意乱、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舌红苔黄等多种热象,其背后很可能是心肝火旺在作祟。

严格辨证后,除了可以使用中药汤剂、成药、代茶饮进行调理,穴位也能够帮助大家清泻肝火、心火,调理心肝火旺。这时,有一类穴位非常有用,那便是“荥穴”。

荥穴是一类穴位的统称。在人体的12条正经上都有5个相对特殊的穴位,被统称为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如果将经络想象成河流,经气想象成河流中运行的水流,这五个穴位分别是水流起始、变大、变小等发生变化的节点。其中的荥穴正是十二经络的经气由弱开始变强的起点。《难经·六十八难》曰“荥主身热”,因炎夏多热病,故《难经·七十四难》又云“夏刺荥”,说明了荥穴可以用于治疗和调理各种热证的。我们选取手足部的4个荥穴,按摩方便、泻火有效。

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劳宫穴在五行属火,刺激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经常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的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平抑焦虑情绪的作用。

【定位与取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手掌微微握拳,中指所碰到的位置就是劳宫穴。

【按摩方法】可以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可以用一手的大拇指掐按另一手的劳宫,也可以借助筷子、勺子等硬物进行按压,以感到酸胀而不疼痛为宜。每天2-3次,按压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方可有效。

少府位于手少阴心经上,该穴名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少冲穴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得此名。少府有清心泻热、理气活络、清心宁神、调气利湿的作用,因为处于心经之上,尤其善于清心经之火。

【定位与取穴】 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取穴时仰掌,手掌微微握拳,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掌横纹上,就是少府穴。

【按摩方法】可以用指尖掐按少府穴,或用筷子等工具按摩,中等力度按摩2-3分钟即可。可以在每天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按摩少府穴,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此时心经经气最盛,按摩效果最佳。

行间穴归属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荥穴。行间穴善于清泻肝火,是中医调理热证常用的穴位之一。如果遇到肝火旺盛导致失眠的情况,行间穴可以起到凉血安神的作用。

【定位与取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找到足部拇趾和食趾的趾缝端即为行间穴。

【按摩方法】以中等力度按压或揉按行间穴5-10秒钟,以有酸胀感为宜。随后放松数秒再次按压,每次可揉按10-20下。

侠,通挟、夹;溪有山涧、小川之义,此穴在第4、5趾的夹缝间,如处沟溪,故名侠溪。侠溪穴是足少阳胆经的荥穴,肝胆相照,胆经与肝经相表里,刺激揉按胆经的荥穴,也有清泻肝经火热的功效。

【定位与取穴】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当第4、5趾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需要仰卧或垂足,找到第4、5趾的趾縫端,当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即为侠溪穴。

【按摩方法】以中等力度按压或揉按行间穴5-10秒钟,以有酸胀感为宜。随后放松数秒再次按压,每次可揉按10-20下。

上述四个穴位分属心经、心包经、肝经、胆经,按摩时可以贯序按摩,按照劳宫穴、少府穴、行间穴、侠溪穴的顺序依次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可以帮助我们降肝火、降心火,预防夏季脑卒中。

进入夏季中期,雨水会逐渐增多,所以夏季也要预防湿邪对人体的伤害。

湿邪为重浊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五邪入五脏,五脏之中,湿邪通于脾,外感湿邪最易损伤人体脾胃功能。脾主水液运化,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入侵人体后常易困扰脾脏,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进而水湿内停,形成痰湿之证,使人出现湿疹、纳差、消化不良、泄泻等症状。若湿气困脾日久,加之夏季的暑热邪气,二邪同时侵犯人体,形成湿热之邪,混杂痰湿之气,便会使人痰湿热盛,易出现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之象。若湿久留不除而化热,便会使人出现头痛而重、身重而痛、身热不扬、关节酸痛、口苦胸闷、小便短黄等症状。

与暑热邪气一样,穴位也可以帮我们轻松应对湿邪与暑邪混杂而成的痰湿热盛之象,只是在穴位选择和治疗方式上有所区别。

夏季多见痰湿热邪,因此艾灸穴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艾灸其实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冬季虚寒的人群可以用,夏季热邪偏重的人群也可以用,以此来起到以热泻热、温热化痰的效果。

那么,夏季适合以艾灸之法来清热、化湿、祛痰的穴位有哪些呢?

百会穴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艾灸头顶的百会穴,升阳举陷,可以帮助我们升清降浊,化痰祛湿。

【定位与取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即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按摩方法】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上述穴位,力度以感到轻微酸痛感为宜,每次揉按3分钟即可。

【艾灸方法】百会穴适宜温灸。持扶阳罐温灸该穴位,时间为3-5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防头晕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下脘穴系足太阴任脉之会,是化痰祛湿之要穴,连着肚脐一起灸,还可以温补肾阳。

【定位与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

【按摩方法】循足太阴经和任脉向下推按即可。

【艾灸方法】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健脾化痰、扶正祛邪的作用。

【定位与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按摩方法】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1次,每次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应让艾条的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

“丰隆”是一个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此穴汇聚周围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三穴传来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隆。丰隆穴是人体化痰最好的穴位,按摩或艾灸此穴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即中医常说的“痰多宜向丰隆寻”。膝眼与外踝連线的中点,就是丰隆穴。

【定位与取穴】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取穴时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

【按摩方法】丰隆穴的穴肉厚而硬,点揉时可用按摩棒,或用食指节重按,每天按压1-3分钟即可。

【艾灸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均可。还可以利用温和灸来刺激丰隆穴,每次艾灸5-10分钟,每天1次即可。

(编辑    车翀)

猜你喜欢

少府丰隆劳宫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劳宫穴的妙用
掌中珍宝
——劳宫穴
劳宫穴断心火
按摩劳宫穴手脚不再凉
少府,心脏急救大穴
祛痰湿降血脂的丰隆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