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入园与自然过渡:瑞士学前两年义务教育的实践特点与启示

2022-06-10杨彦捷李林曦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瑞士学前教育

杨彦捷 李林曦

【摘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尽早开始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自21世纪初,瑞士各州政府将4~6岁儿童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学前两年的教育成为早期家庭教育与后期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阶段的双向衔接功能方面,瑞士各州政府采取了制定一体化的儿童发展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灵活的模块化教学时间和形式、提供多方协作的儿童入园支持等策略,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多主体双向互动的幼小衔接机制、灵活弹性的教学时间和交替式教学形式等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瑞士;学前教育;弹性时间;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5-0019-06

【作者简介】杨彦捷(1986-),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李林曦(1988-),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硕士。

一、问题缘起

自21世纪初,瑞士联邦政府不断强化对国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国家一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到2016年,其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比例达14.9%[1];另一方面,在传承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等本土教育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基础上,持续完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分流制度[2]。与此同时,在联邦州立教育委员会(EDK)的协调下,各州也开始了将4~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尝试,力图由此提升本国公立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为儿童和家庭提供普惠、优质的教育服务。

以苏黎世州为例,2005年,州政府颁布的《小学教育法》(Volksschulgesetz)规定,从2006年起,学前两年纳入义务教育,而原来归属社区管理的幼儿园教师也从2008年起由各州聘任[3]。所以,学前两年的教育基本都由政府负责,每个儿童可以根据家庭住址所属学区,就近进入附设在小学中的幼儿园(2年或1年制)接受学前教育,之后,儿童可以直接升入对应的小学,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这样,学前两年的幼儿园教育在瑞士的整体学制中被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之中(见图1),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4](ISCED),属于“小学前教育阶段”(Pre-primary education)(pp.64)。

在发展的过程中,学前两年的义务教育面临着双向的自然衔接与过渡问题。

其一,瑞士的传统育儿观认为,学前儿童应主要由母亲教育,如对瑞士的教育影响深远的教育家福禄贝尔就认为母亲的手中掌握着国家和国民的命运[5],并率先对母亲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教师像专业化的母亲一样来照顾和教育儿童。所以,大部分家庭选择由母亲陪伴0~4岁的儿童成长。同时,2008年以来,为了平衡母亲工作的需求、鼓励生育,瑞士联邦政府开始统一管理0~4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为家庭提供以需求为基础的、质量导向的多元化托育服务[6]。那么,如何鼓励尽可能多的家庭适时送孩子入园接受正规教育、统一早期托育和学前教育的要求,是幼儿园教育面临的首要挑战。

其二,瑞士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强调“教育、培养、照顾”(Bildung,Erziehung und Betreuung)三个要素,其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开展也更偏重照顾和培养,但在被纳入义务教育后,这种理念需要发生转变,才能满足支持儿童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后,幼儿园的课程如何与小学衔接、教师如何与小学教师合作才能保证儿童知识学习的连续性,是幼儿园教育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面对承上启下的双重挑战,瑞士各州政府从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教育时间安排、入学准备支持等方面入手,发布了一系列教育计划,要求幼儿园教育(5~6岁)实现与早期教育(0~4岁)衔接,同时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融合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阶段的双向衔接与过渡策略

(一)制定一体化的儿童发展目标与课程体系

瑞士联邦政府通过设定连贯的早期教育、学前两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各州协调统一的课程大纲等方式,建立整体的教育体系,以发挥学前两年义务教育的衔接功能。

1. 儿童早期发展目标:培养有准备的合格学习者

为了规范0~4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统一儿童发展的培养标准,同时,也为了让儿童在进入幼儿园接受义务教育时更好地适应学习,瑞士联邦政府提出,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学会学习,并为持续的学习做好准备。2015年,玛丽·梅尔霍非儿童研究所(Marie Meierhofer Institut für das Kind)、瑞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Schweizerischen UNESCO-Kommission)、瑞士兒童保育网络(Netzwerks Kinderbetreuung Schweiz)三方共同发表了《瑞士早期儿童教育、照料与教养指南》[7](Orientierungsrahmen f ür Frühkindliche Bildung, Betreuung und Erziehung in der Schweiz),明确要求家庭和早期教育机构应支持0~4岁儿童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身体与心理健康:只有感觉良好的儿童才能充满好奇心和主动性。

交流:儿童通过与他人交流而形成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各种认识。

归属与参与感:每个儿童从出生起就希望获得被接纳感和参与感。

力量感与胜任感:儿童感受到他人的反应和自己的行为作用,这会影响其自我形象的构建。

接纳和包容多样性:每个儿童都需要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23723389-85C2-460D-A687-A974EA9E10AE

整体性与适宜性:年幼儿童受自己兴趣和原有经验引导,用感官学习。

这六个方面分别与儿童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效能相关,是不同类型托育机构设计课程、开展保教活动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各州分别对0~4岁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提供指南,如苏黎世州教育局在2007~2011年颁布“早期支持”(Frühen F rderung)[8]计划,要求儿童照料者和教育者建构适宜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需要联系、游戏即学习、早期支持强化儿童的独立人格、早期支持是整体的、早期支持应是个别化的、早期支持唤醒兴趣和热情”[9]等。

早期阶段重视儿童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培养的目标,在后续的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并且体现在各州协调一致的课程大纲之中。

2. 儿童发展的课程支持:以能力为导向

从2006年到2014年,在瑞士的26个州中,有21个州联合开发并使用了统一的课程大纲[10],按学段逐层递进地安排课程内容(见图2,下页),形成了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的课程教学方案。21州的课程大纲体现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特点,其课程目标也体现了对儿童作为“学习者”的各项能力的重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的个人技能:自我反思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主动性。

儿童的社会技能:合作能力、解决冲突能力、接纳多样性的能力。

儿童的方法类技能:语言能力、信息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11]。

其中,儿童的个人技能包括学习的能力,即学习知识、理解周围环境、游戏探究和发展学习动机的能力,这与0~4岁早期阶段教育目标中对儿童整体性和适宜性学习的强调相一致。儿童的社会技能包括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建立,如关怀和尊重他人、照顾动植物以及归属感的建立,同样也和早期阶段对儿童交流、归属感和参与感的重视相联系。可见,早期阶段的教育目标在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在能力导向的目标引领下,课程大纲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师通过教与学、任务与设置、反思与评价三个主要环节完成教学,各学科内容围绕上述三项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设计。其中,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小学一、二年级相同,包括德语、数学、自然/人类/社会、文化/道德、音乐、体育,此外还有多媒体与电脑、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课程。依据4~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幼儿园教授的学科知识相对小学而言比较粗浅,并且以游戏化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但课程知识体系保持一致,由此确保儿童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相较而言,早期阶段的教育指南和学前两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大纲中,都体现出对儿童游戏的重视,强调教育者要引导儿童以游戏的方式通过多感官的探究和体验进行学习,这一点在进入小学后逐渐弱化。

(二)设计灵活的模块化教学时间与形式

在学前两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后,师资的问题和家庭入园意愿的问题同时出现了,为了保证幼儿园在现有师资条件下仍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同时,为了鼓励更多适龄儿童(4岁)的家庭按时送孩子入园,瑞士各州开始调整原本固定的教育时间和形式,为家庭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入园选择。

1. “搭积木”式的模块化教学时间设计

2006年,联邦州立教育委员会(EDK)在通过追踪研究对比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全面的“模块化教学时间安排”(Blockzeiten, Block Hours/Block Schedule)的建议,即规定儿童每周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总时间后,将一天的教学时间分成几个大的模块,分别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分组教学或集体教学。这样,确保每一名儿童拥有充足的在园学习时间,实现小班额、高质量教学[12]。

具体而言,儿童进入幼儿园后的第一年,每周有5个上午(至少3.5小时/上午)的免费保教时间,在此基础上,从幼儿园第二年起增加保教时间,如苏黎世州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从第二年起每周能够获得5个上午和2个下午(1.5小时/下午)的免费教育。不同年龄的儿童按照时间表上的安排到幼儿园接受教育。

各州、各学区通过混龄、上下午交替、提供课后模块等方式,像搭积木一样灵活地组合不同的教学时间。如图3所示,索罗图恩州4~5岁儿童(5岁组)每周一上午、周二(上午或下午,可选择)、周三上午、周四(上午或下午,可选择)、周五上午在幼儿园接受教育。5~6岁儿童(6岁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周一下午、周五下午的教育时间。

这样,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教育理念,选择在不同的时段送儿童入园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儿童也可以从接受家庭或早期教育机构非正式教育的状态逐渐过渡到接受义务教育的状态。家庭和儿童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节奏,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穿插開展的交替式教学——集体活动设计

模块化教学时间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延长儿童在幼儿园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时间,相应的,为了充分发挥儿童在园时间的作用,瑞士各州采用了与模块化教学时间设计相匹配的“交替式教学——集体活动”形式,即将交替式教学(分组轮流教学)和集体活动组合在一起,在不同的时间模块采用其中一种教学形式,保证儿童的学习效率。

其中,在交替式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分组学习活动,引导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儿童通过榜样学习、模仿,逐步掌握操作材料的方法和知识。在集体教学环节,儿童选择独立或和同伴合作进行自由操作,更深入地学习、练习在交替式教学中掌握的基础知识。例如,当一半的儿童在园活动时,教师开展交替式教学,向儿童呈现新材料、新知识经验,引导儿童操作和探索;当所有儿童都在园时,教师根据需要开展交替式教学和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巩固知识经验的自由空间,并引导儿童在操作中发现问题。23723389-85C2-460D-A687-A974EA9E10AE

这样,可以避免碎片化的教學,而且能够灵活转换教师与儿童的主导地位,为儿童的个别化深度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相关的政策解析中可以看到,索罗图恩州的幼儿园班级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时间为19.25小时,其中有65%的时间用于分组教学,35%的时间用于全班活动[14],确保教师在不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更长时间的高质量教育,实现提升入园率、保证儿童有规律在园学习的目标。

(三)提供多方协作的儿童入园准备支持

瑞士联邦政府将学前两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目的之一,是支持和鼓励家庭尽可能早地让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为其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年龄对其此后的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以苏黎世州为例,研究发现,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间越晚,升入小学以后的课程重修率越高,而且儿童提前入园(在此,“提前入园”即指4岁前后入园)的比例存在城乡差异,弱势家庭的儿童常常更晚入园[15],这不利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为了鼓励儿童入园、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同时使学前两年的义务教育更好地与早期阶段教育衔接,瑞士联邦政府明确了入园准备的基本原则和各方职责,协调各方力量为家庭和儿童提供入园准备支持。

1. 入园准备的基本原则

政府要求儿童、家庭、机构和社区遵循“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和学习始于家庭;以家庭之外的保教活动拓展教育;学校持续开展教育;相关者达成共识、支持教学”[16]的原则。其中,“以儿童为中心”是核心思想,入园准备的各方支持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儿童的基础之上,学校、家庭和相关人士应力图做到让儿童在入园时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被接纳感。此外,“达成共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关乎人们如何在分工协作中保持一致的行动,所以,各州政府将入园准备工作分解为管理与规划层面、心理支持层面、学习内容与途径层面,由学校、家庭、早期保教机构、教育专家等各方面根据自身的职责和专业工作特点来承担不同层面的工作。

2. 入园准备的各方支持

在核心原则的基础上,政府要求各相关方面分工协作,例如,要求教育决策者和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时间并确定相应的标准;要求托育机构和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提前沟通并达成教育共识(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专业人士为家庭开展入园准备培训;要求幼儿园负责根据需要提供混龄班设计,并为家长提供儿童的活动视频和信息等。政府建议托育机构应建在邻近幼儿园的地方,以便刚入园的儿童在有需要时返回托育机构寻求熟悉的教师支持[17]。

各方协作支持儿童和家庭进行入园准备的过程可能从每年的1月持续到当年8~9月,在这段时间里,家庭、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会进行频繁的沟通,通过规划准备、组织各类活动来形成一致的教育共识和合力,例如,组织儿童学习故事的分享会、入学体验活动、家长之夜等活动。由此,儿童和家庭都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形式的转变。

此外,对于移民家庭、弱势儿童家庭等需要额外支持的家庭,各州政府还要求社区、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为其家长提供包含“儿童发展的阶段、教育、在家共同生活、语言支持”[18]内容的教育咨询服务以及早期语言干预支持等。

三、思考与启示

为了给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规律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会,瑞士政府采取了将学前两年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做法,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联邦和各州政府采取的调整策略对我们建立完善自然过渡的学前教育体系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建立多主体双向互动的幼小衔接机制

由于瑞士的学前两年教育已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与小学低年级共同形成初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因此,这里的入园准备也可以理解为儿童的入学准备。

幼小衔接和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的重点。研究发现,在我们的幼小衔接实践中,家长更多地参与家庭活动而非学校活动,更重视认知准备[19];小学教师与家长在生态发展、学习品质和教育期望的观念冲突较深,小学管理者与幼儿园管理者在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上分歧较大[20];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因为缺乏合作心理认同、合作平台和条件而合作失败[21];儿童对幼儿园的学业、规则和教师倍感压力[22]。这些问题表明“幼小衔接”相关的各方主体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也缺乏达成共识的教育理念,多方之间存在壁垒,所以,入学准备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

对此,借鉴瑞士的统筹经验,应首先明确幼小衔接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并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说明,由领域专家、各级幼教专干或教研员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士进行培训,在各方之间取得教育共识。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整合多方力量,以政策文本的形式明确规定各方责任,并建立双向沟通的机制。例如,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宏观统筹规划,形成相关人士(家长、幼儿园及小学的教师、专家等)双向交流机制,包括举行聚会碰面交流,分享自己的理念、方法和使用的教学素材等。各方增加沟通,在儿童教育期望、诉求、理念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二)尝试探索弹性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安排

瑞士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学通常采取教师包班制,教师的工作负荷较强、任务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各州采取模块化教学时间安排及交替式教学,能够在教师人数有限、总体工作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教学质量。各州的幼儿园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安排和组织分组教学与集中活动,使儿童既有机会获得教师的个别指导(发生在交替式教学环节),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生在集体活动环节)。

在班额较大、教师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借鉴瑞士的经验,将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通过弹性的、灵活的时间组合,将一个班级的儿童分组进行交替式的教学,并且在一日生活的不同时间段里分别为各组儿童提供自由探索和操作的时间。例如,一组儿童在参与集中教学活动,另一组儿童在区域内进行个别化学习,交替进行。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两种形式的联系,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和持续发展。正如有研究者所发现的,“将部分时间安排自主权交给教师,采用个别时段固定、零星时段统整的方式”[23],为儿童提供完整的学习时间,也许能更有效地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23723389-85C2-460D-A687-A974EA9E10AE

总体而言,在將学前两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后,瑞士联邦及各州政府通过推行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计灵活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形式、提供各方联系密切的入园准备支持等方式,达到了鼓励儿童入园、帮助儿童自然适应幼儿园学习的目的。其中,儿童的发展始终处于各州政府规划的核心,其对培养儿童学习能力的重视、对儿童及家庭个性化需求的关注,以及其为了支持儿童尽早接受正规学前教育而采取的各种策略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纯槿,郅庭瑾.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规模与配置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77-85+105.

[2] 陈利.让每个孩子成功——瑞士教育分流机制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03):6-9.

[3] Imlig, F., Bayard, S. & Mangold, M. Situation des Kindergartens im Kanton Zürich. Zürich: Bildun gsdirektion,Bildungsplanung[EB/OL].https://bi.zh.ch/ internet/bildungsdirection/de/themen/zahlen/fakten/veroeffentlichungen/jcr:content/contentPar/publication_49/ publicationitems/titel_wird_aus_dam_e/download.spooler. download.1569404275561.pdf/MonitoringberichtKindergartenw eb.pdf. 2019. 2020-02-21.

[4]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ISCED 2011[EB/OL]. http:// uis.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education-isced-2011-en.pdf.2020-03-30.

[5] 樊香兰.福禄贝尔、陈鹤琴幼儿游戏教育思想之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5):49-54.

[6] [8] [9] [18] Bildungsdirektion Kanton Zürich. Strategie Frühe F rderung[EB/OL]. https://bi.zh.ch/internet/ bildungsdirektion/en/themen/fruehe_foerderung0/_jcr_content/ contentPar/downloadlist/downloaditems/strategie_fr_he_f_ rd.spooler.download.1495197835386.pdf/def_120521_BIZH_ BP_Strategie_fruehfoerderung_download+opt.pdf.2020-03-15.

[7] Corina Wustmann Seiler und Heidi Simoni. O rientierungsrahmen f ür Frühkindliche Bildung, B etreuung Und Erziehung i n der Schweiz[EB/OL]. https://www.unesco. ch/wp-content/uploads/2017/03/FRüHKINDLICHEBILDUNG-2.pdf.2020-03-30.

[10] [11] Kanton Zürich Bildungsdirektion Volksschulamt. Einführung Lehrplan 21[EB/OL]. https://www.stadt-zuerich. ch/schulen/de/riedhof/unterricht/lp-21.html.2020-03-10.

[12] Wirz, Beat. Blockzeiten und Tagesstrukturen am Kindergarten und an der Primarschule:überlegungen aus der Sicht der Bildungsverwaltung[J]. Beitr ge zur Lehrerbildung. 2006, 24(02):202-213.

[13] [14] Arbeitsgruppe Blockzeiten NW EDK Schweizerische. Umfassende Blockzeiten am Kindergarten und an der Primarschule[EB/OL]. https://edudoc.ch/record/472/files/ StuB23A.pdf.2020-03-30.

[15] Kanton Zürich, Bildungsdirektion, & Bildungsplanung. Bildungsverl ufe w hrend der obligatorischen Schulzeit im Kanton Zürich[EB/OL]. https://edudoc.ch/ record/125077.2020-03-10.

[16][17] Bildungsdirektion Kanton Zürich, Amt für Jugend und Berufsberatung (AJB), & Volksschulamt (VSA). Gestaltung des übergangs von der Vorschulzeit in die Schule: Leits tze und Anregungen[EB/OL]. https://www.netzwerkkinderbetreuung.ch/media/filer_public/fb/05/fb0510caad3b-46c5-b812-98d4da0ab4fe/kanton_zh_2013_gestaltung_ uebergang_vorschulzeit_schule_leitsaetze.pdf.2020-03-02.

[19] 刘丽伟,李敏谊.在家努力还是参与学校: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31-39.

[20] 俞文,涂艳国,李露,等.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4):16-31.

[21] 符太胜,严仲连.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合作[J].教育科学,2015,31(05):58-62.

[22] 王小英,刘洁红.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8(02):3-11.

[23] 吴晓峰.弹性作息:寻找课程建设的逻辑线索——幼儿园弹性作息制度的实践分析[J].教育观察,2018,7(24):59-61.

通讯作者:杨彦捷,55262089@qq.com

(责任编辑 张付庆)23723389-85C2-460D-A687-A974EA9E10AE

猜你喜欢

瑞士学前教育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瑞士的国菜是奶酪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瑞士镇迷阵
继续前进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