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MSCT三期增强对肝脏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研究*

2022-06-09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符合率检出率恶性

李 婧 王 霞

1.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影像科(山东 济宁 274300)

2.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影像科(山东 菏泽 274300)

3.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肝硬化、肝细胞癌的病理学发展对影像学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患者早期肝硬化出现前期对其使用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出有额变倾向的结节,可及时治疗阻止、延缓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1-2]。而目前肝孤立性结节发病率为持续升高状态,在一些良性肿瘤中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脂肪瘤中也较为常见,但其治疗和肝癌治疗以及预后差别极大[3]。因此目前对于肝脏孤立性结节的病变诊断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小病灶来说也是临床诊断和影响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4]。本文使用回顾分析,对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存在肝脏孤立性结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检查,旨在分析MRI、MSCT三期增强对肝脏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肝脏孤立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为(49.12±7.6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及MRI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得出,56例患中良性结节25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6例,腺瘤8例,肝硬化结节11例。恶性结节31例,其中肝癌16例,胆管癌3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7例。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无碘试剂过敏史;知情且同意;结节最大直径低于3cm。排除标准:相关资料缺失;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相关检查禁忌证者;肝内多发病灶性病变者;经过栓塞、微波等治疗者。

1.2 检查方法

1.2.1 MSCT检查 飞利浦128排MSCT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电流分别为120kV、100mA,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6mm,螺距为1.0。平扫后进行三期增强扫描。

1.2.2 MRI检查 西门子3.0T MRI,扫描范围:全腹,进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DWI和矢状T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扫描参数:T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250ms,回波时间(TE)10ms,层厚5mm。T2WI序列参数,TR/TE为2000ms/100ms,层厚5mm。DWI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30层,TR/TE为2100ms/60ms,层厚5mm,FOV为50cm×20cm。FLAIR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20层,TR/TE为3200ms/120ms,层厚5mm,FOV为40cm×25cm。增强时期使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CT及MRI图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所得MS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并以病理结果为基础对比MSCT、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节检出率以及病变检诊断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节检出率比较MSCT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检出率分别为68.00%、90.32%,MRI为64.00%、93.54%,比较无差(P>0.05),见表1。

表1 MSCT、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节检出率比较[n (%)]

2.2 MSCT、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病变诊断符合率比较MSCT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8.00%、64.51%,均低于MRI(80.00%、90.32%)(P<0.05)。见表2。

表2 MSCT、MRI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病变诊断符合率比较[n (%)]

2.3 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图5。

图1~图5 患者女,35岁,CT可见:肝脏形态前规整,肝内可见多发片状病灶,密度较低,周围脂肪间隙尚可,脾脏增大。

3 讨 论

肝孤立性结节可作为肝硬化早期病变特征,及时检查可有助于早期肝硬化分析,更可阻止肝硬化进展[5]。近年来肝脏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早期无法对肝硬化做出诊断会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导致病情恶化,最终出现肝癌[6]。在临床上虽然其“金标准”诊断为病理组织检查,但是其创伤性大,在临床上实用性不佳,而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MSCT、MRI等检查可作为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筛查常用无创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应用较广[7]。

MSCT检查有较强的空间分辨率,扫描速度快,更是具备强大的后期图像处理功能,而且其三期增强扫描对病灶定性能力较高,并可清楚反映患者病灶血管结构,相比传统CT功能更加强大,在肝脏病变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8]。在三期增强扫描中,可通过病灶组织与正常组织对造影剂吸收方面程度差异对其病变区域做出诊断鉴别[9]。像在肝癌检查中,患者就表现出“快进快出”征象,对其诊断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以往有研究提出,对于病灶直径小于2cm的干细胞癌,在CT增强扫描中难以表现出其影像学特征,但在MRI增强扫描中可表现出来[10]。MRI检查对软组织有着高分辨率,对造影剂敏感性较高,对于增生结节、肝脏、肿瘤等可清楚反映,对肝硬化病灶边缘以及其纤维条等较为细微结构也可清晰显示。因此,MRI对细小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高[11]。在MRI多期增强扫描中,可反映出患者病变处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影像学资料。在以往研究中,通过对100例存在肝硬化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MSCT、MRI检查在对其诊断中各有各优势,在临床预测值上存在着差异,但两种检查在相关指标诊断中均存在较高价值,且无差异[12-13]。在本研究中MSCT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检出率分别为68.00%、90.32%,MRI为64.00%、93.54%,比较无差;MSCT检查对肝脏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8.00%、64.51%,均低于MRI检查。提示两种检查对肝脏孤立性结节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充分反映出患者病灶供血及病理特点,可有效鉴别结节性质,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情况[14]。但客观来看,MRI在诊断准确性上要优于MSCT检查,特别是对于恶性病变中其优势较为明显。也可以看出,病灶的病理性质对诊断影响大,对于常见疾病像肝癌诊断就较为简单,发病率不高,影像学征象不明显,疾病误诊率高[15]。可见提高对此种疾病基本特征的认识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MRI、MSCT三期增强对肝脏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但MRI提供信息更为全面,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符合率检出率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神回复
因为恶性通涨而消失的货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