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2022-06-05王众楷张白玉贾善群周乾宇刘慧敏刘习羽刘丹丹郑泽扬何雯倩王荣荣孙长青1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口病流行性肝炎

王众楷,张白玉,贾善群,周乾宇,刘慧敏,刘习羽,刘丹丹,郑泽扬,何雯倩,王荣荣,孙长青1,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 郑州 450001 2)焦作市中医院妇产科 河南焦作 454000 3)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社区护理教研室 郑州 450001

2008年底我国启动了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全面提升了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1];同时,在全国建立了传染病早期自动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早期识别传染病暴发的能力[2]。2008年后,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然而,社会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导致很多新传染病的出现和部分旧传染病的流行[1]。2008年后,我国陆续暴发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表明传染病防控工作仍不能懈怠。我们对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数据进行了分析,以了解2008年后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明确当前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3],人口资料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4]。

1.2 传染病分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5]。其中,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归入乙类传染病,2014年归入丙类传染病的流行性感冒;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2013年归入乙类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2020年归入乙类传染病。此外,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未分型肝炎。本研究严格按照法定传染病的分类标准,将2009~2013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2020年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为乙类传染病进行数据分析,但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

1.3 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描述指标计算各病种的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及死亡顺位等,计算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

1.4 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方法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Software 4.9.0.0,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是通过若干转折点将研究时间分割成若干区段,进而更详细地评价不同时段内的疾病变化特征[6]。采用蒙特卡罗置换检验的方法确定模型转折点数量、位置和P值。若APC>0或AAPC>0,则表明该时段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反之呈下降趋势;当APC=AAPC,则表示无连接点,总体为单调趋势;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概况2008~2020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88 649 053例,死亡239 297例,年均发病率为500.149/10万,年均死亡率为1.348/10万。三类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概况见表1、图1、图2。甲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保持稳定。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缓慢上升。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保持稳定。

表1 中国2008~202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概况

图1 中国2008~202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变化情况

图2 中国2008~2020年法定传染病死亡率变化情况

2.2 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及死亡顺位详见图3、图4。发病顺位方面,2008~2009年发病率最高的是乙型肝炎;2010~2018年,手足口病位居首位;2018年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大幅增加,居首位。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梅毒、流行性腮腺炎、丙型肝炎等的发病率也常年位居前十位。死亡顺位方面,艾滋病死亡率居首位,肺结核和狂犬病常年位居第二和第三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其发病率排在该年的第十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

图3 中国2008~202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前十顺位变化情况

图4 中国2008~2020年法定传染病死亡前十顺位变化情况

2.3 法定传染病的发病及死亡趋势详见表2。2008~2020年,共有8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艾滋病整体上升速度较快;21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吸虫病、麻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较快;16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稳定趋势,包括13年间从未出现的非典型性肺炎。

仅有2种传染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分别是艾滋病和流行性感冒;17种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其中甲型H1N1流感、麻疹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下降最快;26种传染病的死亡率保持稳定,其中包括非典型性肺炎、丁型肝炎、白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丝虫病这5种未发生死亡的疾病。

2.4 主要传染病的发病及死亡趋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死亡率较高的是艾滋病和肺结核。丙类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均集中在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故将以上6种传染病作为主要传染病进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结果见表3、4和图5、6。

●: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艾滋病发病率在2012年之前呈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之后上升速度减缓;肺结核发病率在2008~2010年呈下降趋势,2010~2018年下降速度减少,2018年后下降速度再次加快;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近13年来稳步下降;手足口病发病率无显著变化;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艾滋病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由2012年之前的17.3%降为之后的8.0%;肺结核死亡率在2015年之前呈下降趋势,此后趋于平稳;病毒性肝炎死亡率在13年间稳步下降;手足口病死亡率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流行性感冒的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2008~2020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整体防治效果良好,有21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17种传染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与国家制定的一系列传染病防治策略密不可分。2003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和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传染病的预警监测、信息发布、应急防控、医疗救治以及政府职责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7];2009年的“新医改”和2016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强化对重大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改善生活卫生环境[8-9],有效降低了霍乱、痢疾、伤寒、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传播[2]。此外,中国的免疫接种策略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底卫生部制定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大幅降低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结核病、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病率[10]。

分析结果显示,近13年来,我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乙类传染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艾滋病、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2008~2020年,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12年后上升速度减缓。2012年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预防干预和检测治疗[11-12];同时,国家还对艾滋病患者开展“全员医疗”防治模式,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播和死亡风险[13]。然而,艾滋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监测,同时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倡导安全性行为[10]。肺结核的发病率从2008年的88.515/10万降至2020年的47.894/10万。由此可见,随着直接督导短程化疗策略的全面覆盖以及一系列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14]。但与WHO提出的2035年终止结核病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还需加强对结核病高发地区和主要易感人群的重点防控。2008~2020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中国不断扩大乙肝疫苗覆盖率,显著降低了乙型肝炎的患病率,同时也减少了慢性乙肝向肝癌发展的风险[15-17]。但目前中国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群体依然庞大,尤其是慢性乙肝和丙肝[15-17],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乙肝、丙肝患者的筛查和抗病毒治疗。此外,百日咳、猩红热和梅毒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与既往研究[11]结果一致,未来还应重视对这些疾病的监测。

近年来,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的高发病率所导致。其中,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卫生习惯和免疫能力较差有关,需要对家长和老师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同时加强疫苗接种[18-19]。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与多数研究结果[20-21]一致。2013年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多以诺如病毒疫情暴发为主,阻断的关键在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注重饮食安全[21]。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13年间快速上升,流感疫苗覆盖率低是其高发的重要原因[22],高发病率也增加了特定人群的死亡风险,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23]。因此,未来需要在加强流感监测的同时,提升对特定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老年人、孕妇、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者应优先接种[22]。本研究数据采用政府公开资料,各传染病的地区分布、年龄及性别构成等信息不全,无法进一步分析法定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地区差异和高危人群。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危害较大的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但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健康;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仍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旧传染病疫情复发的风险以及新传染病疫情暴发的风险时刻存在。因此,未来仍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口病流行性肝炎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峨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47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体会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