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个角度想一想

2022-06-05黄令柱郭倩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心理剧换位思考

黄令柱 郭倩倩

关键词:同伴交往;心理剧;换位思考;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6-0043-03

【活动背景】

小学生成长到中高年级,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处理问题时,多从自己出发,表现出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设计活动体验课。老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结果,学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积极乐观地友善沟通,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活动目标】

了解与理解: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尝试与学会:在与他人的冲突中,能够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感受,增进双方的理解。

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体验中,感悟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结果,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互相理解、友善沟通。

【活动准备】

分成4人小组、选好组长、多媒体课件、活动用表。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方式】

游戏活动、情景体验、小组讨论、观看视频。

【活动过程】

一、起:做游戏,导课题

1.热身游戏:正话反做

教师说指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说举左手,学生们就要举右手,老师说坐下,同学们就要站起来,类似这样的几组活动。

活动结束,教师采访做错的学生,明确“不习惯”的力量。

设计意图:本活动在热身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执行动作的“不习惯”,为下面转换思维角度的“不习惯”做铺垫。

2.出示双关图:说说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选择的背景不同,所以我们读出的图片主题也不同。

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独特视角,那么别人看到的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换个角度想一想”。

设计意图:初识不同,导入主题。

二、承:看选序,明差异

一天,你带五种动物(猴子、老虎、兔子、狗、大象)一起去野外旅行,随着旅行的进行,你发现同时带着这五种动物变得越来越困难,不得不决定逐一丢掉他们,最后只能留下一种动物陪你,那么你会怎么选择呢?

活动过程:

1.每位同学独立思考、选择,然后填好表格。

丢掉次序、动物名称、理由。(用一两句话说明)

留下的动物。

2.先让一两个同学发言,各自说说丢掉的和留下的动物、理由,然后小组交流,说自己的意见。

3.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派一名代表发言。

小结:如果别人的选择跟我们的不一样,是不是可以说他们的是错误呢?

教师总结:每个人最后留下的动物也不尽相同,最后留下的动物折射出了我们在与别人的关系中最看重的部分。即使结果相同,丢掉的顺序也相同,但也可能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例如,丢掉老虎,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怕老虎伤害自己所以丢掉它;二是从他人角度出发,因为老虎离开我有生存能力所以丢掉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那到底丢谁、留谁没有对错,也并不重要。当别人跟我们的意见不同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投射出学生对于人际关系中各种因素的权重;通过讨论交流,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进而得出换角度的原则应该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接纳不同。假如是遇到校园暴力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再尊重差异了,必须大声说出来!

三、转:试换位,躬入局

尊重差异,接纳不同,这样我们才能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好,现在有一对小朋友出现了争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一)语音或视频展示故事片段《下棋风波》

故事情节:

小明:小莉,咱们两个来下棋吧,今天我一定要赢你!

小莉:我不想玩,我还要看电视呢!

小明:来吧,差一个人没法玩。

小莉:不要,我今天就是要看电视!

小明:哼,真不够朋友。

小莉:这也值得生气?我不就是不想玩嘛!

(二)小组讨论并表演故事情节

好了,接下来我们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表演一下这一段故事情节,并分析一下他们之间出现的问题。

(三)表演展示+采访

好,你们小组两个同学来展示一下。

学生表演。

采访:你是“小莉”,你站在了小莉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现在心里感觉怎么样?——不舒服。

你是“小明”,你站在了小明的角度思考问题。你现在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不舒服。好,你是“小明”,那如果你是“小莉”(重音),你心情不好、你很累,你就是不想下棋,就是想看电视,那怎么办?你该怎么对“小明”说呢?(引导“小明”“小莉”沟通道歉)那刚才你的行为中有没有做到尊重和接纳呢?

你是“小莉”,你听到了“小明”同学的心声,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内疚。你有没有做到尊重和接纳呢?那如果你是“小明”,你又该怎么做呢?(沟通道歉)。

好,握手言和。

刚才“小明”和“小莉”分别站在了对方的位置替对方着想,才让他们俩敞开了心扉,完美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换位思考的道理。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都能试着换个角度想问题,大家皆大欢喜,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与别人想法不一致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我们凡事要适当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想想“假如我是他会怎样”,相互理解,就会让我们收获和谐。

(四)同学之间的冲突

现在,小明和小莉同学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谁都不肯相让,小华同学站出来了。

小明:小华,你以后也不要找她玩了。

如果你是小华,你会怎么做,事情的结果会如何?请大家为小华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解决他们好朋友之间的冲突呢,这个故事会怎样发展,试着把它演出来。

预设1:如果我是小华,我会想到小莉是个电视迷,我要说服小明去参加其他活动或者等小莉看完喜欢的电视节目再找她下棋。

(师:你考虑他们各自的心情,帮他们找了折中的办法,在你的劝导下,小明和小莉又是好朋友了,真棒!)

预设2:如果我是小华,我会陪小明一起下棋,等小莉看完电视我们再一起玩。

(师:你太聪明啦!当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时候,也可以换个位置,将自己置身局内,成为破局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心理剧形象演绎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结合教师板书的关键词转换任务位置直观展示角色和思维变化带来的感受变化,进而使学生切实从方法上有所收获。

四、合:为我用,解难题

教师过渡: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试一试,通过换个角度想一想的办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吧。

学生分享。

总结:换个角度想一想,需要我们在平等的基础上先接纳自我,再尊重差异,接纳不同,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置身局内,更需要我们敞开心扉真诚交流,这样我们就从冲突走向了和谐,这样我们的朋友才会更多,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今天推荐《变形计》的主题曲《如果换一换》给大家,希望同学们欣赏歌曲的同时可以学到其中一二,今后遇到问题时真的可以“换一换”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回归学生实践,服务学生实践。整理板书,回扣主题。

【活动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有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身游戏:正话反做。教师说指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活动结束,教师采访做错的学生,明确“不习惯”的力量。本活动在热身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执行动作的“不习惯”,为下面转换思维角度的“不习惯”做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活动层层递进

在课堂中,各个活动环节能够围绕课堂目标,层层递进,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密切联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在活动过程中遵循“起—承—转—合”的原则,学生在游戏活动、情感体验、小组讨论等环节,自我发现、自我感知、自我思考、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合作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较好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部分学生在设计的情景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们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了尊重别人的想法和选择,在与他人冲突时,能够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设计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

部分環节没有先唤起学生的原有经验,这样给人一种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不管什么课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心理课也不例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在活动设计环节以学生的已有实际经验为出发点设计,这样学生才能从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促进其原有经验发生转化,生成新的理解,进而发生行为上的改变。

2.教学部分环节有待加强

心理课的重点应该体现在“转”这个环节,也就是这堂课的“试换位,躬入局”。而这堂课在“承——看选序,明差异”这个环节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导致在“转”这个重点环节上不能够深挖问题,学生不能够做到深刻体验,没有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心理剧换位思考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