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范围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区域实践

2022-06-04闫晓东陈忠玲杨眉

中小学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高质量发展

闫晓东 陈忠玲 杨眉

摘要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两方面对区域提出的时代挑战,北京市东城区采取分阶段抓重点的推进策略,开展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通过系列主题培训唤醒教师课程领导意识,从内容构建、外在评估体系、互动对话机制等方面构建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场域,建立专业性区域课程研究共同体,促使教师重构课程,提升课程育人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和高质量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 课程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实践场域;课程研究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4-0043-03

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区域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北京市东城区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调查发现:教师课程领导意识淡薄,一半以上的教师课程领导主体意识缺乏,积极性不够;课程领导实践平台不足,只有少部分教师參与学校课程领导事务,教师在学校课程决策、课程规划等方面基本缺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科内容,忽略育人的引导,对学情缺乏全面了解,适应不同学习需求的课程设计适应性差,尤其是在选考选课背景下,教师课程实施的差异性欠缺。

基于上述问题,北京市东城区开展了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专项行动,希望通过唤醒教师的课程领导意识,从区域层面为教师搭建课程领导实践平台,在培训、实践、研究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领导水平。

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我们认为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教师通过平等、合作、分享的领导方式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并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课程文化建设力、课程价值判断力、课程设计决策力、课程开发整合力、课程实施引导力、课程评价反思力。课程领导力不是一朝形成就一成不变的,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教育理念、课程观念的更新并付诸实践,才能保持课程领导力的持续增强。为此,我们通过分阶段抓重点的推进策略,促进区域内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2016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由政府主导的教师课程领导力专项通过论证正式启动,项目100%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93名课程骨干教师参与培训,旨在重塑参与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解决教师课程领导主体意识淡薄、意愿不强的问题。

项目培训将课程素养与教师的学校课程领导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系统规划内容,设置四个单元主题。第一个单元主题是课程理念,主要包括“深水区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系统改进研究”“回归教育本质的学校课程领导力认识与提升”。第二个单元主题是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一体化建构”“北京中高考改革的理念解读与实践建议”。第三个单元主题是课程实践,主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哲学诠释和实践路径”“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理念与实施”“基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课程一体化设计”。第四个单元主题是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校课程自主创新与制度重建”“课程评价的方法与实证分析”。

项目培训采用多种实施策略。一是专家引领,课程引导:以课程学习和专家讲座的方式重塑参与者的课程意识,使教师在智慧共生中获得专业成长。二是交流研讨,学以致用:基于课程理论、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实践的交互式学习交流与研讨,学员与专家面对面学以致用,答疑解惑。三是跨区交流,广泛借鉴:通过区域之间的课程观摩学习、合作交流和相互借鉴,进行听中学、看中学、思中学。四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即学即获:依托“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网”,组织对于特定专题的网上研讨,收集问题,分享收获。

系列培训活动唤醒了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建设领导者的意识,在教师心中培育了课程建设的根基和种子。参与培训教师在课程价值定位、课程规划设计、课程管理决策、课程整体推进以及课程领导角色认同等方面的思想和观念得到提升,并投身到学校的课程建设实践中。

基于教师课程领导的主要事务,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原则,面向全区,聚焦重点问题,构建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场域,同时探索发展性课程建设评估体系和课程领导主体对话机制。这些活动意在解决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培训中,理论培训充分但具体实践不足的问题,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发展观念筑牢、课程价值实现和课程领导力提升创造必要条件。

1. 搭建平台,多方位构建课程实践场域

东城区通过搭建教师课程领导实践平台,构建了“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学校精品特色课程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教与学方式变革、基于课程纲要的教学设计改进”等课程实践场域。

根据自身角色变换情况,教师参与不同的实践场域课程领导,在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实践中,认同学校的教育哲学,将课程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行为,锤炼自身的课程文化建设力;在学校精品特色课程建设中,充分展现教师参与课程事务的积极影响力,体现教师群体课程领导的智慧;在大单元教学实施中,提升对课程规划的分析设计与实施能力;在教与学变革中,对课程设计进行决策,在课堂创生中发挥引领作用;进行教学设计改进时,以课程纲要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碰撞、突破,实现课程领导力的综合提升。

2. 立足发展,多维度建设激励评估体系

在外在激励上,东城区以发展性为原则,构建区域发展性课程建设评估体系,通过内容建构、指标导向、指导评估、成果外化等方式激励教师在课程领导场域中认同学校文化,参与课程建设,持续促进教师在课程领导实践和课程建设成果梳理的过程中螺旋式提升课程领导力。

东城区借鉴市级课程建设经验,构建了不同类别的课程建设评估内容,具体包括学校课程整体建设成果、学校一般课程建设成果、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果、研学旅行课程化成果、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特色课程建设成果、地方和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成果、课程资源建设成果共八类。八类成果从不同侧面突出对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评估和改进。例如: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成果的评估,强调学校育人文化融入,突出教师课程文化建设力;强调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突出教师课程设计决策力和课程开发整合力;强调课程实施特色凝练,突出教师课程实施引导力。

3. 注重內驱,建立主体互动对话机制

教师在课程领导实践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情景互动对话,通过在对话实践中营造课程文化氛围,提升课程领导力。这种互动对话有教师与课程专家、学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对话等四方面。在上述四种不同的互动对话中,教师的课程领导方式也有所不同。

教师课程领导场域的主体互动对话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一对多的培训对话,教师主要是通过倾听、思考、观念冲突来实现对话。第二种是主题性平等对话,类似圆桌会议方式,主要是不同事项课程领导主题的相关研讨过程,如学校精品特色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课程主题内容确定的过程中,课程专家学者和不同经验水平的教师充分地表达观点、分享智慧、沟通协商。第三种是课程具体问题导向的一对一对话,这是一种教师主体目的性更强的对话,互动中教师主要是征询意见或者获取支持。这种对话可以是教师个体与专家之间,也可以是教师个体之间,还可以是教师个体与家长个体之间、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第四种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对话。教师在课堂教学对话中要分享话语权,给予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表达机会,倾听学生真实的声音,共同构建师生双主体视域的融合发展,以平等的方式而不是知识权威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2019年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专项行动立项为北京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区域实践构建以课题引领的形式进一步在观念更新和领导实践两方面融合推进。我们通过建立“专业性区域课程研究共同体”,激发场域的专业活力,助力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

专业性区域课程研究共同体的组成,是以区域课程部门的专门人员为牵头人,围绕不同的课程领导情景任务或者主题组建而成,既有区域整体推进,又有不同实验校各有侧重的研究。例如:“学校整体课程建设研究”共同体由东城区课程部专门教师牵头组建,成员包括大学课程专家、市级课程中心教师、东城区中小学校课程负责人、教师,设立课程阶梯式研究专项,按照图谱、文化、建设、实施、评价等课程研究内容分段在区域整体推进。而实验校如北京市第65中学则侧重特色课程群的建设,组建了包括校外专家、区特色课程建设教师、学校各学科教师的课程研究共同体。

专业性区域课程研究共同体是一个平等、合作、共享的组织。共同体的成员在课程领导问题解决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表达自己的意见,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倾听,破解权威式或者单向度的对话方式,共同基于学校校情、教情和学情,在互动协商中实现对课程的共同领导,提供适合学生的课程供给。教师在理解、互动、审视、判断、表达等对话中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纲要、教材等文本课程的理解对话,实现自我理解的课程哲学的重构;通过课程领导实践主体间的情景互动对话营造课程文化氛围,进行智识共享,实现课程视域的融合;通过与自我的反思对话,审视自我构建的课程,进行课程实践情景中的即时性判断以及课程建设实施后的文本表达。

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和观念碰撞中,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和行动力得到提升。区域中小学课程建设从课程规划设计、课程目标内容研制,到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都彰显着课程领导在学校不同层面的深入理解和践行。与此同时,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在未来实践探索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以下关键点,包括兼顾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整体与局部、用好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外在评估牵引作用、构建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王怡.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及提升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4):53-55.

[2] 王淑芬.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框架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0(11):274-280.

[3] 黄云峰,朱德全.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意蕴与生成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5(4):1-3.

(编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DAA1907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