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文言文创生教学的策略

2022-05-3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田亚娟

家长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言文能力语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 田亚娟

新课改提出创生教学,即创造产生,生而成长,是一种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该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辅助性,该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文言文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的语言文化与小学的现代话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很难,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采用创生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本文主要从小学文言文角度出发,展开探讨文言文创生教学意义,分析文言文创生教学策略。

一、文言文创生教学意义

(一)实现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教育和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教育的源头,在新课改背景下,要落实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工作。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语言载体,文言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文以载道,书以焕彩。”其意思是文章要反映文化、记录语言,书籍要让文化焕发神采。文言文具有传承性和教育性,传承性指的是,文言文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万物的变迁,文言文并没有被取代,由文言文而生发出的教学,已成为学生对汉语审美教育自觉传承。教育性指的是,古诗词、文言文故事中涵盖大量的育人名句,对人的品德修养有着一定的影响,加之,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青少年教育工作,从而衍生出创生教学,文言文再次被重视起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加入了很多文言文,文言文在教材中占比高达80%,这些都可以体现出文言文的重要性。当语文教师采用创设教学文言文,通过“问题导学”“内容创生”“实践互动”“激扬评价”等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论语》《世说新语》《吕氏春秋》等古文作品,带领学生穿越回古代,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使学生深刻品味言语智慧,感受到文言的魅力。带领学生认识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一些先贤,从先贤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就是一种传承。小学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教师要积极采用新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让学生受文言文的熏陶,逐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二)了解汉语演变,培养阅读能力

中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语言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历史发展,汉语由原来的文言文发展成现代话,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话,从构词、用字、造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质和特点。生在21 世纪的小学生,从小受现代话的影响,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如同英语一般是陌生的,面对绕口的文言文,以及与现代生活相差千万年的古人生活,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认知偏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尽管文言文让学生产生认知偏差,但在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很高的地位,其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文言文涉及的范围领域广,小到日常生活,如《红楼梦》;大到国家事件,如《木兰诗》,其影响力很大,所以在未来,不管学生从事文化艺术、历史研究、政治经济、医学、科学技术、农学研究行业,文言文都能起到一定影响。第二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了解历史。是学生对古代汉语有初步的了解和接触,在学习中感受汉语历史演变,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许多语文教师采用创生教学,以巧妙的教学策略,训练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训练中建立师生联合教育,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性质,引导学生动用多维知识结构去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三)发挥语文价值,提升核心素养

我国作为教育大国,教育的发展始终走在时代最前端。现如今我国正由应试教育转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科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导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科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导向,以“创生教学”为教育方式。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其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新时代,要求语文教师从审美、语言、文化、思维四个方面展开教学,从而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媒介之一。文言文教学是将传统与现代相连接,其具有精简、短小、寓意丰富、生动特点,很好地将古人的思想和生活呈现出来。像古诗《咏鹅》《静夜思》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寓意丰富,既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特点,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打造“跨时空”学习理念,文言文占据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语文核心,推动了学生的审美、语言、文化、思维能力发展,体现出中华语言文化的精髓。所以教师利用“创生教学”方式,开展文言文教学,能充分发挥语文育人价值,提高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和词汇量。学生受文言文的熏陶,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方法,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陶冶情操,从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四)学习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学,文言文学习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没有掌握文言文正确的表达方式,不理解文言文的文章构成法。语言简练、结构精当、语言巧妙、富有韵味是文言文最大的表达特点,在学习中能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文章构成法和造句法,从而学会文言文表达方式,提升现代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中,采用“创生教学”,将文言文教学内容生成与转化,让学生在学到汉语运用的同时,感受古汉语的力量。在课堂中不断提升和构建,进而得到写作的启示,学习到写作方法。

二、文言文创生教学策略

(一)精选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以及社会主义接班人品行、能力培养工作。从而巩固了文言文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小学文言文具有韵味隽永、短小精悍等特点,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理解。新课改对教师提出“因质定教”“符合需求”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钻研并理解教材,要将文言文的特质呈现出来,树立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社会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创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对比文言文教学内容,筛选适合小学生年龄、实际情况、学情、学习水平的文言文资料,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字词解释、句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和兴趣相匹配,从而鉴赏文言文。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渗透传统文化,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问题,不同年段的学生,文言文基础和理解能力不同,所以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设计一些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实现学生思维的创生、师生多元关系的创生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创生。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思考题,如:当你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你会怎么做?或者,当你发现有人失足落入灌满水的水缸中,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去思考,有的学生说求救大人,有的学生说砸缸,随后将学生的想法与《司马光》文章进行对比,带领学生进入文言文情境。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根据文言文去创作小型舞台剧,还原文章内容,舞台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现代因素,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

(二)采用多样朗读,深化人生感悟

读书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悟,用阅读的方式感悟人生道理,所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管是哪种题材的文章,都要反复阅读。文言文蕴涵特有的神韵和气势,具有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如果不朗读是无法体会到其中妙处的,由此可见,反复朗读文言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文言文篇幅短小,很适合朗读,为此,教师要在“创生教学”模式下,开展文言文朗读教学,深化学生人生感悟。考虑到学生缺乏独立通读能力,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引读教学,教给学生如何表达情感,注重词句间的停顿。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教师要为学生解释文言文,告诉学生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诗歌氛围怎么样,随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在范读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观察教师的语句停顿、语气选择、语气轻重。范读完毕带领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观察学生语句停顿和情感。最后开展小组朗读大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完成朗读和讲故事,朗读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对文言文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深化人生感悟。

(三)注重能力启发,提高学习效率

下文去思考,最后学生说是“夸”的意思,为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要采用“联系上下文法”,通过这种“授之以渔”的方法启发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和动机,学会自主阅读浅易。

(四)开展合作探究,培养自主能力

在以往的“一言堂”小学文言文课堂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辅体。尽管教师拼命在讲台上讲知识点,台下的学生无动于衷,自始至终只有教师在“演独角戏”,在这种沉闷的课堂中,教学效果一般,学生能力启发缓慢。新课改明确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用巧妙的教学策略去完成师生互动教育,启发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因此,现在的教学更提倡“创生教学”,在创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除此之外,创生教学与传统“一言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创生教学力图通过“问题导学”“内容创生”“实践互动”“激扬评价”等教学策略,来启发学生能力,改变师生关系。为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创生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文言文,摒弃“一言堂、说教式”教学,可用“问题导学”驱动,从而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效率。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要将“启发”贯穿整个课堂,可以先用一句话来点明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班学生全部大部分都来上课了。”有的学生会指出教师错误,“全部”和“大部分”矛盾了,完成引文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问:“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中的鬻,指的什么意思?”随后学生答:“从文章注释可以知道鬻是卖的意思。”这种互动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随后为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要“看注释法”。教师继续问:“又誉其矛曰的‘誉’是什么意思?”该词课后注释没有解释,要学生联系上

新课改积极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创生教学模式下,开展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小组充分利用周边学习资源,去自主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者作用,对合作内容进行适当点拨,纠正学习错误,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妙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任务一:说出《伯牙鼓琴》的出处、作者。任务二:找出文章生字词,并在书中注释,尝试分析“善”“之”在文中的意义用法。任务三:尝试解释全篇课文,圈出你认为文中重点的句子和字义。任务四:思考为何伯牙唯独把子期视为知音?任务五:请找出“高山流水”相关句子。随后以抽签的方式,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抽签,抽到任务几就完成任务几,在小组探讨交流中,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从中明白“知音”的真正内涵。最后全班将任务答案进行分享,有疑问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与矫正。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学习价值,养成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从古至今,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言文到现代文,文言文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被融入语文教材中,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用创生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学习难题,精选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深化人生感悟,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肩负起传承发扬重任,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文言文能力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