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情商的孩子怎样与人交往

2022-05-31宋鸿沄

家长 2022年13期
关键词:良友逆商言行

□宋鸿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有的人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会交往”就行。他们眼中所谓的“会交往”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亦或是八面玲珑,四处讨巧,左右逢源。于是,为了“讨巧”便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招法齐上阵。但也有的人认为公正不阿、与人为善、真诚相待,在舒服的交往过程中彼此建立信任感才是真的“会交往”,所谓知人知心、交人交心。古人说:“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与人交往要的就是这份阳光明媚、从容淡定。

而这份成年后的人际交往的从容,除性格外,大多源自孩童时期良好的家庭熏陶与教育培养。我们常见到一些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产生的诸多言行失当:自卑、暴戾、孤僻、冷傲等。这些失当大多和家教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换言之,孩子的言行往往是成人世界,尤其是父母言行的折射。的确,人际交往也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体现了“智商+情商+逆商”的三商结合,而情商和逆商于此间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者也常把逆商归纳在情商之中,认为逆商也是高情商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不妨把二者合二为一,统一看作是情商表征。孩子的社交能力便是情商外化后的动机、过程和结果。

高情商孩子的交往表现

积极阳光、快乐和谐的家庭常常可以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往往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热情、阳光、积极、包容、真诚、善良、责任、同情、感恩、担当……高情商的孩子对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一份热情和激情。每天活在阳光充沛的环境里,随时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不让烂人烂事影响生活和学习。高情商的孩子也不喜欢在交往中动辄就指责南北、抱怨东西。他们更懂得从自身找问题的原因,正视自己的优缺点,进而修正完善,不断获取进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他们觉得做有意义的事、做对的事、与对的人在一起才是每天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他们天然懂平衡、知进退,以宽广的胸怀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斤斤计较,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也因为宽容和善良,高情商的孩子更善于沟通,善于交流,坦诚相待,更真诚而有度。他们对自己和他人都抱有一份责任心,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这种责任心又可体现在孩子对他人“感恩”的言行中。

高情商的孩子怎样交往

高情商的孩子善交良友,远离“三观”不正之人。所谓良友是取“人品贵重”之意。曾国藩有句名言:“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人参与社会生活不可能不与人交往。曾国藩的话无疑是在告诉后人交友的重要性。择良友,拜名师,是一个孩子日后社会生活成功的基石。但又不能因噎废食,不结交朋友,最后把自己搞成“孤家寡人”,清高孤傲终究害己。正如庄子所言:“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所以,一个孩子从小为人交友的能力、辨别人的技能对其日后社会生活,乃至事业和家庭成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此方面,家庭的熏陶和教育,父母的循循善诱和指点就是孩子交友的第一引路人。

高情商的孩子都懂得诚以待人。对待真诚的朋友,我们当然要以诚相待;那么,对待虚伪的人又当如何?真正高情商的人不玩花活,不走无用的心思,皆以一个“诚”字对之。“诚”不是对部分人,而是对遇到的所有人,保持自己的定力,不做变色龙。曾国藩曾说:“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这就很好地诠释了一个人“诚”的始终如一。对待虚伪之人,也是以诚相待,久而久之,对方就会被自己的真诚所感动,最终一起真诚。这样的人际交往水平是不是在认知层面又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发现真正高情商的孩子对身边人都能以同样的纯真善良、真诚友爱的态度交流沟通,哪怕是个乞丐,也不会立刻脸色大变。所谓,“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有此人际交往的言行,岂不纵横江湖。

高情商的孩子明了交往有度。《孔子家语》中说:“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高情商的孩子懂得交友的最佳距离。太近,则怠慢无礼;太远,则生疏离心。有句老话叫“熟人当生人处”,就是因为朋友之间熟悉后,容易不当外人看,过于放肆,甚至拿人家短处、痛处开玩笑,搞得大家都很难堪。“与人交际之道,则以敬字为主。”高情商的孩子虽不一定明确“敬”字的内涵,但的确可以践行之。何为敬?就是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要有尊敬心,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交往有度”除了体现“敬”外,还有一个“恕”。对待别人的过失,不纠缠、不计较,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敬”中有“恕”,“恕”中有“敬”。人际交往,社会生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就是该有的面貌。朋友、同事、家人、夫妻……各种人际关系中都应有一个“敬恕”的尺度感。否则,“相敬如宾”是说给谁听的呢?高情商的孩子在交往尺度方面对分寸的拿捏一般都还可以。待他们成年后,方知“敬恕”乃为交友之道,并因此受益终身。

高情商的孩子比较“浑”。何为“浑”?是浑浑噩噩吗?当然不是。“浑”是指“浑厚”“厚德”,难得糊涂也。凡事不必太精明,精明过度明显就不厚道,吃得小亏能有众友认可帮助,便厚德载物了。所以,“浑”才是高情商孩子的表现。有些孩子从小敦厚朴实,没有那种机灵练达的行为。于是,总被家长和同学嗤之以“傻”。殊不知,这样的孩子抱朴守拙,厚德纯良,如果引导正确,日后成年时反而能够达到人情练达的层次,为生活和事业扫清很多人际交往的障碍——大智慧也。反之,一个孩子从小就把精明都挂在脸上,长大后处处透着精明、事事各种算计,大家都防着他,这也未必真是什么好事——小聪明也。反而那些做人朴拙一点的、浑厚一点的,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是不是生活中这样的人才能更受大家欢迎呢?

《诗经》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与人交往的淡定从容,摒弃功利心,交人以德,以不忮不求这样的心态看待交往的过程,可以减少很多烦恼。欲培养出高情商会交往的孩子,家长是不是首先要修身养德,正确看待人际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此时,我在想,我们该把什么样的情商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呢?

猜你喜欢

良友逆商言行
你有病吗
攀登者:在别人撤退的地方前进
《良友》的世界视野
大学生逆商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语录
愈挫愈勇话逆商
《良友》画报二三事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