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七要”让阅读滋养孩子心灵

2022-05-31周建军

家长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图书学会读书

□周建军

阅读,是成长的催化剂。童年里缺少阅读,就如同种子缺乏沃土;少年时缺少阅读,就如同禾苗缺乏雨露。

如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是决定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所有家长由衷期望的。

有位教育家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孩子最初的阅读,是家长和孩子间的奇妙互动,要达成这一互动,家长可以从给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着手。

要设置必需的阅读空间

利用家里有限的空间条件,为孩子设置读书空间,布置读书栖息的小天地,安置小书架、小书桌、小椅子、护目灯等。与此同时,将空间布设与培养孩子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结合起来,同孩子一道,共同谋划、安置和摆放读书用具,做些小手工或画些装饰画,让有限的空间活泼且有张力。

要提供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

孩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孩子而言,合适的图书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清点归集好现有的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还可适时带孩子逛逛书店或去图书馆借阅图书,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充满想象和童趣的图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首先要让孩子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孩子小的时候通常喜欢绘本,因为绘本图画比较多,字比较少,一本只讲一个故事,看起来轻松有趣。邻居小张的孩子三岁就开始看绘本,有买的,有借的,有朋友的孩子看过后转送的。因为感兴趣,有些绘本被孩子翻来覆去地看。因为看绘本在先,小张的孩子上小学后,竟然可以给别的孩子流畅地讲一些颇有情节的故事了。

要丰富方式让孩子热爱阅读

阅读应以丰富的充满活力的方式进行,或跟孩子一起玩阅读游戏,通过故事接龙、猜猜说说、配音游戏、排图游戏等增加阅读的趣味。在阅读故事类图书时,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的前半部分,然后让孩子看后半部分,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也可以采取家长讲一页,孩子接着讲一页的方式进行。很多童话故事,其情节可以多方向发展,遇到这样的故事,家长讲个开头后,让孩子猜测情节发展,猜完再看书上的内容。还可以讲大半段故事,留个结尾让孩子猜。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十分有益,长期坚持能培养孩子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一般的故事图书里都有几个角色,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可以事先和孩子商量,各自扮演哪几个角色,模仿角色的表情、声音进行对话,这种游戏式阅读,可强化孩子的记忆,增强孩子的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过之后闲置的图书,家长可以把上面的故事图片剪成单幅图片,然后让孩子自己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故事并讲给大人听。

简言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就得让阅读成为孩子轻松快乐的事情。孩童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要让孩子真正喜欢阅读,必须让阅读变得富有情趣,丰富多彩。也就是说,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巧妙地和孩子一起完成阅读。

要尽可能传授一些阅读方法

大多数孩子看书就是翻书,新书一拿到手三两下就翻完了,翻完了就完了,过后对书中内容一问三不知,这说明孩子不会看书。不会看书就难说喜欢阅读,因此,家长有必要传授给孩子一些阅读技巧,让孩子了解一本书封面、封底、中间页码的作用,学会从前往后逐页翻阅图书。另外还要联想画面内容,让孩子搞清楚故事的开始、经过、结果,读懂画面表达的基本信息,关注画面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让孩子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学会深层思考人物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的情节想象。

也就是说,阅读最基础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会循序渐进,学会有条理地看书,学会观察每一幅图画的细微情节,并让孩子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要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注意力难集中,大多数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而阅读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习惯。要保持孩子持续阅读的热情,就必须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专为孩子设计阅读情况记录表,记录阅读日期、阅读内容、阅读表现,阅读情况表可挂在显眼处。孩子坚持阅读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奖励,比如去游乐园玩、买孩子爱吃的零食等。孩子稍大些,有条件的话可带孩子加入趣味读书会,更好地阅读和学习相关知识、交流思想、拓展视野、丰富课余生活。读书会是学校教育以外的一种辅助活动,没有学籍、没有学分,孩子乐意参加,过程非常愉快。读书过后肯定有感悟要表达,而读书会就提供了表达的平台,在这里说出自己的感悟,既是一种享受,又是提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

要做好示范引领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其实就是孩子最初的榜样。营造书香氛围,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关键在于身体力行地引领。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模仿,家长经常在家阅读书报,会润物无声地激励孩子自觉地去阅读。若能相对固定阅读时间,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陪孩子一起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家长要遵守约定,全力保证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

在班级家长群里,常听家长抱怨孩子不爱看书的问题,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课外书,可孩子根本不愿意看。这些家长的苦恼在于:看到孩子对书毫无兴趣却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身体力行,无论自己的工作多么忙碌,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班上有个学生的妈妈,每天上班早,下班晚,但她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有一次开家长会时,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很简单,就是不管自己有多累,都会在晚上抽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看书,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阅读习惯,到后来就算没人陪,孩子也能够坚持自己阅读。

要重视外在环境的影响

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知,外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一个孩子生长在书香环境中,启蒙之时就被书香氛围熏染,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有,家长要学会为孩子朗读,美好的文字作用于孩子耳朵的同时,也将作用于他的心,文字一旦入耳入心,孩子就会终生不忘,变成血肉相融的文化积淀。阅读大师崔利斯说:“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三件重要的事同时发生: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父母和孩子同时从书中学到东西;父母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是的,当动听的语言唤醒孩子的耳朵与心灵时,孩子的语言会加速发育,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纽带也会更亲密。

阅读,是人生付出努力的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伤悲,是因为断了阅读的缘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样的悲切,是少了应有的阅读。

阅读,是成长的催化剂。童年里缺少阅读,就如同种子缺乏沃土;少年时缺少阅读,就如同禾苗缺乏雨露。孙中山先生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猜你喜欢

图书学会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学会分享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