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下的名著导读教学探索

2022-05-30邹花香张玉

语文建设·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水浒传三位一体

邹花香 张玉

【关键词】“三位一体”,名著导读,《水浒传》

温儒敏先生曾针对“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这一现象提出“读书为要”的思想。他表示:“现在重新提出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去改进语文教学。”[1]然而,一些语文教学存在教读、自读课型区分不清,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缺失的情况,也有教师表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读课文上,无暇拓展更多的阅读篇目。为此,新教材确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學体系,进一步区分了教读、自读两种课型,同时以“1+X”的阅读教学模式,为群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进行了任务布置与整体规划。

与“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对应,统编教材将名著导读内容伴随单元设计贯穿在阅读教学中,且部分单元的名著导读与该单元所选课文相照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同单元名著导读篇目《朝花夕拾》,《蝉》选自同单元名著导读篇目《昆虫记》,《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等。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方法论审视“单篇—多篇(群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会发现虽然学情不同、环境不同、课文不同,但名著导读课程的范式建构是可以相通的:首先,以课内单篇课文教读为“点”,区分三种课型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其次,以主题群文比较阅读为“线”,找出知识连接点是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法;最后,以课外整本书阅读为“面”,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方法是阅读体系实施的关键。本文以《水浒传》为例,展开“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下名著导读教学实践探索。

一、立足单篇,选准教学点

《水浒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令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书中行侠仗义的各色英雄好汉的人物形象。其经典章节被语文教材多次选编,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李逵见宋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武松景阳冈打虎》等。本文重点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选文《智取生辰纲》作为主文本进行精读探讨。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晁盖、吴用等一行好汉设计智劫不义之财生辰纲的故事。文中各路人物逐一出场,性情各异,各显神通。学好这一课对于串起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线路,进而了解整本书中主要人物性格、分析名著艺术特点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围绕一个“智”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题中的重要字眼“智”,对课文内容展开挖掘,进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首先提问:双方阵营中都有哪些人物?学生针对问题通读全文后很快就会找到答案:护送生辰纲的一方有杨志、老都管、虞侯和挑夫们,取生辰纲的一方有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和白胜七人。通过阅读,学生较容易找出吴用一方的“智”,总结起来可为:地点选择之智、天时利用之智、相互配合之智等。在故事情节中,杨志一行误认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怎料吴用等人将计就计,取得了生辰纲。在学生几乎一边倒地总结吴用之“智”时,教师可借力打力提出两个思考问题:

(1)作者既然重点突出的是吴用等人的“智”取,为什么还要用较多笔墨来描写杨志呢?

(2)文中仅描述了吴用之“智”吗?是否对杨志之“智”进行了描述?

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阅读,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复述故事内容、完成思考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多角度分析人物的方法,并根据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探索出课文的两条线索,即除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外,还有杨志一行的“智送”生辰纲——首先是杨志让队伍假扮商人、走崎岖山路的智藏行踪,然后是“辰时起身,申时便歇”的智变行程,正是两队人马“棋逢对手”的过程使得故事一波三折,语言生动有趣,人物描写细腻。

2. 借助灵活的教学方式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2]在教读《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发散思维的能力,授之以渔,破除课内与课外的壁垒,为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打好基础。

活动(1):课本剧

对于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便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阅读时往往给人置身其中的快感。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各路好汉,表演结束后互相评议,以评促读。鼓励学生在自导自演的过程中认真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在彼此切磋讨论中增强名著阅读的兴趣。

活动(2):讨论会

排演《智取生辰纲》后,请学生归纳杨志送纲之“智”和失纲末路之“悲”的全过程。教师可由此设置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例如:你认为课文中有没有可以删除的人物、情节或段落,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在思维碰撞中更易加深对文中细节和小人物的理解。

课堂抓住《智取生辰纲》这一名著导读的切入点,运用讲故事、演情节、做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对小说情节、人物、艺术特点等的进一步探究。

二、主题群文,串起阅读线

叶圣陶先生曾把语文学习比作幼儿学步,形容这是一个“扶其肩、携其腕、自立足”的过程。[“3] 单篇—群文—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恰是如此。其中,群文阅读是融通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课内教读为导引,延伸一组相关主题的文章,进而引出对人物及主题的探究与思考。基于温儒敏先生提出的“一书一法”名著导读理念以及“把一本书读薄”的群文阅读策略,《水浒传》名著导读的群文阅读部分可以这样设计:

1. 课后延伸,掌握品析方法

统编教材将课外延伸阅读纳入课程体系,使之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表现为以“1+X”的方式,如在一篇教读课文后的“积累拓展”中推荐若干课外阅读篇目,设置一定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阅读和群文比较阅读,建构课内外的联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智取生辰纲》课文后的“积累拓展”环节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课外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梳理杨志的相关章节,结合本文,写一篇杨志小传。

学生要写杨志小传,必须对杨志的相关章节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梳理杨志“失意—得志—幻灭”的一生后才能发现,他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才更能理解他急于功成名就,以至于押送生辰纲的途中焦躁粗鲁,最终丢失生辰纲的前因后果。杨志虽然在丢失生辰纲的过程中暴露出刚愎自用、急于求成的一面,但之前他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而自首,之后他不计前嫌与晁盖等人聚义梁山等情节,又展现了他重义气、有谋略的一面。

由此可见,故事中的人物随着处境的变化、经历的丰富,其性格、形象也逐渐饱满起来。学生在阅读杨志相关章节的过程中初步梳理小说情节发展、品味艺术特点,同时开始体会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不能依靠“脸谱化”的判断方式,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仅以道德的好坏来塑造人物,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风格各异、性格多面,且呈现出变化发展的趋势。

2. 学段衔接,提升鉴赏能力

群文比较阅读不同教材的选文可以安排在阅读杨志相关章节后进行。笔者拟选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进行群文比读,这些选文对话丰富、矛盾突出、人物生动,且都是《水浒传》中的经典章节。教师可结合统编教材同单元名著导读部分给出的三个专题,即探究小说情节线路、品析小说人物性格及了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分小组选择完成,进行阅读成果的转化。

(1)探究小说情节线路。引导学生了解三个故事发生的前后经过及人物关联,如鲁提辖本是经略的提辖,在“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中丢官逃命,路上结识了林冲,而林冲在风雪山神庙后被迫落草,在二龙山投名状中遇到杨志,从而引出杨志投奔梁中书后押送生辰纲的故事。由此可见,《水浒传》各章环环相扣,人物各有关联。

(2)品析小说人物性格。三人同是官宦出身,武功高强。鲁提辖豁达不羁,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纵是丢官逃命也无妨;林冲本渴望安稳度日,最终忍无可忍被逼上二龙山;杨志此时则是将加官晋爵为祖先争光作为人生理想。三人的性格、想法以及行动各有不同。

(3)把握体裁特点,了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小说的人物语言贴近当时的生活,灵活生动,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这厮,只顾来聒噪”的“聒噪”,指的是“吵闹”;《智取生辰纲》中“叫声‘聒噪”的“聒噪”是客套话,指“打扰,麻烦”。

总之,群文阅读的过程可以结合此单元“名著导读”板块——“《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的指导建议,要求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教师进行读中指导与读后评价。这样便能将以上几回的比读与全书的导读联系起来,让群文阅读指导课转化成全书的导读课。

三、学以致用,铺开阅读面

《水浒传》一直是中考名著导读题型的重点考查内容,较之以往的名著导读题目,近年来名著导读试题更多元、更细腻,更考验对名著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会。与之对应的,名著导读课堂应逐步引导学生从尝试方法到提炼方法,铺开阅读面,延伸畅读品原著。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水浒传》这一版本为例,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100 回,故事环环相扣,大小人物众多,教师需要为学生规划好阅读进度并定期跟踪学生的读书所得,为学生规划阅读主题与时间,从而实现“课上+课后”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见表1)。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包括阅读状态、阅读方法、阅读心得等,明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交流相应的阅读策略,重视培养学生持续自主閱读名著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让“单篇—群文—整本书”的阅读过程流于形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找到名著导读教学的普遍规律,以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为指导,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名著导读教学范式,教师“导”和学生“读”名著的过程将变为犹如“庖丁解牛”般轻松愉快的文学之旅。

“语文课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与习惯当作头等大事。”[4]在实施名著导读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的“读好书”变成“好读书”,系列课程让他们感受到了语文的“温度”。从实践成果可见,新颖、有效的导读方法是治好学生不善读名著“病”的“良药”。名著导读的课程化探索并非一劳永逸,持续性的语文教学改革意味着不断会有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路径供教师学习运用。相信只要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慢慢加以浇灌,这颗种子一定会不断萌发成长。

针对语文教学,温儒敏先生曾多次提出以“读书为要”。然而部分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课内与课外割裂、单篇与整本分离的状态。本文以《水浒传》为例,从教读立点、自读串线、课外整本书阅读为面这三个角度,开展“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下名著导读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把整本书阅读与相关的单篇精读及群文比较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规划、过程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水浒传三位一体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种下一粒种子
导读名著,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