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022-05-30云南省农广校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师资

云南省农广校围绕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立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强化专门机构主体职能,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力军作用,扎实推进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实训,强化技能提升助推产业发展加快。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打造“绿色食品品牌”等中心工作,全力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头人、乡村振兴“头雁”项目、耕耘者计划和冬春农民培训等“五大项培训”任务,促进农民技能提升。全省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近18.2万人次,累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性培训6100余人,年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3万人次。

二是稳保供,主动扛起粮食安全生产培训任务。2022年以来,组织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网络专项培训行动,培训学员11.21万人。组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云南在行动”系列直播活动,为全省开展大豆、玉米种植培训提供免费直播全流程支持与服务,确保夏粮丰收、大豆扩面增产。

三是强根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学校以村组干部及高素质农民素质提升为主开展中等学历教育,贯通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渠道,学校现有中职在校学生551人。今年招收录取新生231人,其中元谋县、巍山县作为全国教改试点校正在推进试点改革工作。

四是转思路,探索农民培育新形式。2020年以来,各分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广泛开展直播在线培训,省农广校推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系列直播课程,累计培训83万人次以上。连续2年举办高素质农民交流研讨会,为农民学员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先后赴6个州市、30多个县,对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的县级农广校开展质量效果评价工作。通过以评促规范、以评促提升,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

二、围绕“建管用”下功夫,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使用规范,积极探索以农民田间学校为载体的各种培训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增强教学规范性和实效性。对全省农民田间学校进行全面统计、摸底和排查,完善申报材料,精简了压缩一批不合要求的学校。全省现建有农民田间学校及实训基地357所,其中,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4所,省级共享农民田间学校55所,建立完善巩固了五级办学体系。

二是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农民田间学校校长纳入全省师资队伍建设。建有8名全国共享师资、100名全省共享优质师资。近两年来,将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培训,已累计培训近200名,有力提高了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学师资力量和水平。

三是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扶持政策。推荐40所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参加云南省基层农技推广改革项目示范建设,争取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建水县农广校从联合办学补助收入中筹集资金22.3万元,对认定挂牌的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给予1万-3万元的资金扶持,帮助其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功能。

四是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作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拓展建设思路和延伸建设类型,建设各种主题、各种类型的农民田间学校现场教学点,形成省内外学员实训模块化布局和精品线路。以田间课堂取代教室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直接面对农户,由学员“点菜”、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上菜”,现场解答,提高了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农民欢迎。

三、主动谋事创业,强化体系建设和支撑

一是抓调研,强化政策出台和加大指导力度。先后赴14个州市近50个县深入开展调研指导,收集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需求和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为更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积极参与《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调研、建言献策和部分内容草拟工作。

二是积极主动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培训的基础支撑服务和组织管理工作。全省农广校体系共承担全省95%以上的农民培训任务,75%的市级农广校成为本级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承办机构,90%的县级农广校承担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工作。2022年,云南省农广校又承担了乡村振兴“头雁”项目及“耕耘者”培育计划任务。培训项目资金由上年440万元,增加到2045万元,增长了365%。

三是夯实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根基。进一步加强自身认识、明确职能定位,确保在改革中保持农广校公益性、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截至2022年6月30日,云南省农广校体系建有省级校1所、州市级分校15所、县级分校116所,共132所学校的办学体系;有编制总数730人,实有总数712人。以此为基础,加快构建“一主、三分、三选、六化”培育模式,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农广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抓自身建设,开创农民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能力提升。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提升全体职工的工作作风和效能。坚持抓实基层农广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关键群体,年均开展两次师资管理培训,组建起农民教育培训共享师资2660人的师资库。引导开发优质教材,结合农民培训特点,持续开发实用的区域特色教材,加大优质教材推广应用力度。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云南“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中,500多名骨干参加过农广校系统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强与农民日报、昆明教育電视台等媒体合作,深入挖掘优秀学员典型、总结培训经验模式进行宣传,强化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是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深入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融入培训工作,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感党恩”培训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云南省农广校党支部在省农业农村厅系统2021年三项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在2022年度省农业农村厅67个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中位列先进等次。

下一步,云南省农广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以“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产业富农”为根本,扎实工作,争取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师资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