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高质量做好培育工作 凝心聚力高标准服务人才振兴

2022-05-30董凯安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培育

董凯安

山西省农广校成立于1981年,位于山西省会龙城太原,隶属于省农业农村厅、正处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19人,内设四个科室。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严格遵照唐仁健部长在中央农广校联合办学领导小组的讲话要求,在中央校的关心支持下、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立足高素质农民培育和中职教育两条主线,完善体系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工作平台。机构重塑后,单位展现新面貌,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人才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人才振兴,把党建贯穿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着力推进党建与业务互促互进、同频共振。

一是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动顺应农民需求,坚持办好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努力探索成人业余中专生等多种办学形式,截至2021年底,共培养中职学生17.081万人。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响应中央农广校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每年招生数保持在4000人左右。为当地经济建设、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精心组织培育工作。各级农广校每年完成的培训人数比例占省厅下达任务的20%左右。截至2021年年底,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9.43万人;承担其他培训40万余人次。为全省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培育品质

山西省农广校把学历提升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学历证书与技能持证相结合、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育模式,开辟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新天地。

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央农广校中职教育教改试点为导向,探索“学分银行”,制定学分转化认定标准,着力打通短期培训与长期学历教育通道;制订13个专业的不同学制人才培养方案讨论稿19个。

二是创新培育教学方式。引导农民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新学具”;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录制《专家会客厅》等直、点播音频节目,推送到各类媒体展播;开发活页式融媒体教材、升级学籍教务管理系统,着力探索全媒体教学形式,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管理提质增效。

三、坚持迎难而上,强化体系建设

一是重塑新单位,焕发新生机。机构改革后,省农广校加挂山西省乡村人才(干部)培训中心牌子,人员、编制、职能变化很大,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省校以有机衔接行政事权、有力承接上级要求、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和有为服务三农工作为指引,着力构建厅科教处和省农广校行政事业联动的全新工作机制。

二是面对新形势,构建新格局。机构改革后,农广校体系受到了冲击,基层农广校原有职能整体弱化。面对新形势,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支持,探索新形势下体系建设工作。对全省271所田间学校,加强规范、提质培优;构架全省117县三大工作战区,建立由省校领导直接负责、统筹兼顾、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做到市县工作无盲区,对接有专人,确保工作高质高效。

三是拓展新平台,开创新局面。重塑的省农广校承担组织全省性农民体育赛事,指导地方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多年来,省农民体协先后承接举办六届全省农民运动会,组织承办26届中国象棋、广场舞等品牌大赛,每次赛事都较好地结合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工作,成为中央、省委扶农惠农政策落地的重要渠道和省厅加强农民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省农民体协第六届换届工作准备工作已就绪,为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是整合新资源,推动新建设。近年来,各级农广校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有效促进各类资源整合,切实强化了培训能力建设。承担“育才兴农示范校项目”等六大项目,涉及资金2400余万元。除此之外,完成了原农业部扶持的县级农广校的“流动课堂车”项目申报和审核,全省共有25辆“流动课堂车”投入使用。

五是总结新经验,宣传新形象。充分利用《山西日报》等各类宣传媒介,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工作中的新经验,宣传农广校新形象。农广校制作的微视频节目《颂歌献给党 奋进农广人》,在各媒体平台推送受到普遍赞誉。积极参与中央校宣传推介活动,在全系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砥砺前行,奋力开篇谋局

如何发挥好新时代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力量、三农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渠道”重要作用,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将从工作机制、自身建设、创新模式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高效机制,拟定实施战区工作机制、协调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高标准推动中职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强化党建引领,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支部为抓手,党建业务结合,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创新办学模式,以建立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有效衔接为目标,大胆尝试新模式。

新时代,山西省农广校将加快构建共享共建、优势互补、高效协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工作路径,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扎實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创新开展农民体育工作,融合发展农业远程教育,着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培育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