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一”建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2-05-30杨如葛强朱世敏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八一爱国教育

杨如 葛强 朱世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革命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体现了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建军精神,在当今时代依旧熠熠生辉。高校大学生处于塑造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特殊时期,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洗礼对他们的成长,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非常有意义,应当在高校积极开展红色精神文化思政教育。

关键词:建军精神;爱国教育;红色思政

“八一”建军精神是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拥有极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育人价值。南昌起义过程中党独立创建并领导人民军队的红色历史被众多的历史教材记载,“八一建军”所蕴含的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红色精神更应当代代相传。本文结合“八一”建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创建互联网思政课堂、加强学生社团的红色文化教育以及利用VR多媒体设备等路径将“八一”建军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教师提供参考。

一、“八一”建军精神的内涵

南昌起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为中华民族站起来作出了巨大贡献。“八一”建军精神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滋养,融合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具有丰富的内涵,比如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等。建军精神是红色历史的重要遗产,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与魂[ 1 ]。

(一)敢为人先是“八一”建军精神的重要内容

敢为人先是党和人民军队坚强果敢、勇敢无畏的精神体现,南昌起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当时,国内有国民党反动派与大地产大资产阶级相互勾结,背叛革命并迫害革命力量,国际有帝国主义反革命力量重重阻挠,党迅速认清形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性地建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新纪元。南昌起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具有开创新历史的特殊意义。

(二)听党指挥是“八一”建军精神的内在核心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自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之初就是建军的目标,红色革命时期,没有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就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的部队整编,初步实践了党独立领导人民军队的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牢牢地把握了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百折不挠与为民奋斗是“八一”建军精神的显著特点

在南昌起义过程中,党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展现出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那个内忧外患的艰难时期,人民军队的创建展开革命是为了救国救民,为解决农民问题而奋斗。这支军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的是救亡图存,救民于水火之中。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建军精神在新时代非常有价值,应当被发扬光大,让这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二、“八一”建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多,自从2005年宣传部和教育部颁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案以来,本科生有4门思想政治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基本涵盖政治理论、革命历史和道德法律的内容。此外,高校内党团组织会通过党团活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习强国”和“青年大学习”平台是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上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红色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里纳入较少,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思政课堂,高校红色精神文化教育的内容存在不够集中、不够详细等问题。此外,红色精神文化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分布不均匀,这也导致了各地区高校對红色精神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同。以南昌地区为例,城市内红色景点众多,各高校积极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八一”建军精神,形式不限于鼓励学生参观红色景区、组织红色征文比赛、出版红色校本课程等,然而,其他地域很少有这样的措施。总体来说,红色底蕴较低地区的高校对学生红色精神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红色文化丰富的地区。

三、“八一”建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建议

(一)积极组织红色研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我们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深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把红色研学活动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二学堂”[2]。课堂思政教育的上课场景固定,言语教学和多媒体图文教学的形式单一,课本上的内容也较为枯燥,因此,学生对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内容接受度较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红色精神仍需要线下亲自实践才能深入了解并接纳。红色遗址、遗物是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也是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江西地区高校,特别是南昌地区高校,本地包含建军精神的遗址遗物丰富,更有许多以“八一”命名以纪念南昌起义的地名。江西地区高校可以就近组织学生开展“八一”建军红色精神相关的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去相关博物馆、纪念馆、遗址公园、红色爱国基地等地方开展实地考察学习,近距离地接受“八一”建军精神等红色精神文化的熏陶。

(二)创建互联网思政课堂

如今,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长期疫情导致的物理阻隔也妨碍了线下研学活动的开展,“八一”建军精神相关的红色精神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或红色景区。完善互联网思政课程资源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新时代的育人模式,有利于我国思政教育的发展[ 3 ]。目前对高校学生互联网线上思政教育影响较大的是“青年大学习”和“学习强国”平台,然而这两个平台内容偏向综合性思政教育,包含红色精神文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不够集中。各省教育厅与文旅局可以联合地方高校,整理红色历史故事与红色遗址遗物,建立线上红色精神文化数据库,并导入到互联网红色思政教育平台,让红色精神文化资源在互联网上获得全新的存储方式,不再受环境和人为的影响,以实现永久保存。学生乃至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开放获取红色资源资料,学习红色精神文化,这让学习红色精神文化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放大了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播范围,从而提升了相关红色精神文化的育人价值。

(三)加强学生社团的红色文化教育

202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和共青团印发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要求高校社团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生根据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团体,其本身就带有党团思政色彩[4]。近年来,学生社团日益走到高校校园文化的舞台中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凸显,做好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需要。以“八一”建军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文化应当作为社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色精神文化在新时代学生社团上的学习和运用非常有意义。

(四)充分利用VR多媒体设备教学

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越发成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生成一个虚拟的空间,佩戴相关的仪器可以使得体验者深度沉浸到这个空间里去。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直观性、真实性、泛在性,能够给体验者较好的体验感和交互感。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运用“VR+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推進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构建VR技术下高校思政红色精神文化沉浸式教学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购进虚拟现实设备及红色VR资源,在校内建立VR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在校内的VR红色教育基地体验,以丰富的内容、逼真的体验、真实的情感来满足学生对思政课堂的新要求新期待[5]。

参考文献:

[1]叶桉,杨海贵.建军与铸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8):184-193,256.

[2]穆鲸桧,关娴娴.大连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应用路径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2(10):73-74.

[3]刘雅峰.互联网思政课程的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7):53-55.

[4]刘群鑫,周晓牧.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究——以厦门大学党规党纪学生研习社党支部为例[J].高教论坛,2022(2):1-3,7.

[5]金乐.虚拟技术助力红色文化思政课发展——以江苏红色文化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7):10-12.

基金项目:2022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需求视角下江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议”(S202210408037)。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猜你喜欢

八一爱国教育
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分析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八一”赞歌
控糖有个“八一”法则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