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口腔黏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2-05-30吴伟捷干宇洋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药疗效

吴伟捷 干宇洋

【关键词】中药;口腔黏膜疾病;疗效

口腔黏膜疾病(oralmucosaldiseases)是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复发性溃疡、口腔白斑症、天疱疮、扁平苔藓等。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往往和全身各种疾病的体征息息相关,口腔黏膜疾病既是全身性疾病的线索又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疾病的病因与全身或系统因素息息相关,也有因口腔环境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如外伤等。口腔黏膜病可出现口腔及舌体溃烂,舌体出现干裂,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声音嘶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口腔黏膜疾病常见的病因为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免疫因素等[2]。本文就几种高发的口腔黏膜疾病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1常见口腔黏膜疾病的中医治疗

1.1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是目前公认发病率最高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不明,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机制复杂,研究人员认为其发生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均密切相关。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占据病因的重大占比。如患者经常睡眠不足,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该溃疡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并且溃疡发作周期长短不一。该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进食、吞咽和发音困难,也可引发全身症状,包括便秘、口臭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带来不小的影响。

由于导致复发性溃疡的病因仍不明,所以缺乏治疗的特效药。目前认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主要由病原菌感染、体内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或胃肠溃疡、便秘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因此目前临床主要以西药为主,例如抗菌药物、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维生素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疗效欠佳,并且溃疡的间隔发作时间较短,没有办法根治,因此急需寻求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属胃肠”。因而口腔溃疡与脏腑病变息息相关,且其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同时,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和“上火”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上火”,可总结为心火、脾胃之火、肝火、阴火。针对不同人群,中医治疗溃疡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患者群体,应清热解毒、健脾益胃为主;对于青壮年群体,应以降肝胃之火为主;而对于机体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应以清降虚火为主[3]。

知柏地黄丸曾被记载于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其功效主要是滋阴降火,也常被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吴小凯[4]选择了86例来自临床的口腔溃疡患者,并将患者按照男女比例近似的方法来对比氯己定地塞米松和知柏地黄丸的临床疗效,发现在连续治疗21天后,实验组即服用知柏地黄丸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即使用氯己定地塞米松、维生素B2、甲硝唑、左旋咪唑的患者;实验组口腔溃疡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溃疡面积和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认为,知柏地黄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口炎清颗粒作为治疗口腔溃疡的历史已长达数十年,主要用于治疗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陽引起的口腔和咽喉等疾病。其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利湿、化瘀止痛、凉血活血、健脾除湿等功效的中药颗粒剂,方中熟地黄、生地黄、麦冬、天冬滋阴清热;黄芩、茵陈、土茯苓清热利湿,除心脾之积热;枇杷叶辅以黄芩可清肺胃之热;枳壳则理气消滞,以防前药滋腻寒凉,碍胃;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癖;金银花可祛腐生肌、消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郁热、除积火、调阴阳、补气血、化瘀止痛等功效[5]。在陈慧霞等[6]的研究中,她们将使用常规西药组,即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2及盐酸左旋咪唑片口服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使用口炎清颗粒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在连续治疗14天后,结果显示口炎清颗粒组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使用常规西药组的72.22%(P<0.05);两组溃疡发作总间歇时间、溃疡数目、症候积分、渗出情况、充血水中情况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在每次对比时也均低于对照组,(P<0.01);该结果表明口炎清颗粒可有效改善复发性溃疡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

1.2口腔白斑病

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首次于1887年被匈牙利皮肤科医生ErnoSohuimmer首先命名,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表面可粗糙或光滑,不可擦去。

口腔白斑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黏膜组织粒层明显或棘层增厚,上皮钉突伸长或变粗、较大。伴有或不伴有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数量不等、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好发部位有两侧颊面部黏膜、舌、唇、腭、牙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白斑病归属于癌前病变,但若及时发现,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预后效果较好。

典型的口腔白斑病在初发时,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经常是患者在不经意中发现的单个或成片的白斑,通常高于周围正常的黏膜。口腔白斑病的发病与局部因素的长期刺激以及某些全身因素有关,如吸烟、不良修复牙体的长期刺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病因仍不明,因此缺乏治疗口腔白斑病的特效药[7]。

在中医学中,正气是人体抵御疾病,保证正常生命活动功用的总称,主要涉及内脏、经脉、气血等功用,相对应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而卫气有抵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全身机能的生理功用。“其气慓疾滑利”,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灵枢·卫气行》曰:“卫气者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长期刺激(烟草、不良修复体、槟榔等)导致机体引气血不畅而失衡,气血淤积,湿毒积聚,而脾脏主运化,可运化循行于皮肤、黏膜等体表的卫气,若脾功能受损,则机体的免疫功能就会降低,湿停毒郁,口腔白斑就是在黏膜上的临床表现[8]。

现代医学认为,脾在人体免疫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脾是人体内免疫蛋白的“制造工厂”,是人体免疫的重要脏器;同时,脾能够排异、清除,过滤血液循环中的杂质。免疫因素,也是不少口腔黏膜疾病的病因之一。由此得知脾的治疗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曹金[9]通过对30例脾虚淤血型白斑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在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发现服用桃花化斑汤组的总有效率为93%,服用常规西药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症候积分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证实桃花化斑汤可以有效改善口腔白斑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口腔白斑患者中,可以检出白色念珠菌,念珠菌感染也称为口腔白斑病的常见病因之一[10]。杨坤[11]通过研究敦煌古方“治喉痹方”治疗口腔念珠菌炎的临床试验表明,相对于使用单纯西医疗法的对照组,“治喉痹方”组的有效率88.24%,优于单纯西医组的58.82%(P<0.05),并且“治喉痹方”组的念珠菌转阴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认为使用敦煌古方“治喉痹方”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更为显著。

1.3天疱疮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类严重的慢性皮肤黏膜自身免疫大疱性疾病,天疱疮的主要抗原是桥粒糖芯蛋白和Dsg3,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会导致棘层松解形成上皮内疱,同时自身抗体可也在血清中被检测到[12]。天疱疮病主要好发于中青年人群男子,有寻常型、增生型、落叶型和红斑型等四种已经典型种类,还可有其他的特殊类型,如副肿瘤疾病性天疱疮、药物诱导性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和IgA类天疱疮等。

天疱疮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水泡出现于大红斑以及正常肌膚上,疱壁薄而疏松,尼氏综合征为阳性,容易破碎并形成溃疡,表面可附着淡黄色痂;发病过程缓慢,但发病反复;偶见血疱、溃烂、组织损伤。天疱疮易可累及身体各部的肌肤,口、咽部、喉部、食道、外阴、肛门等部黏膜也可受累,表现为水疱和溃疡。皮损在痊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患者自觉发痒、痛、灼热等。

天疱疮最具特色的病理表现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松解的棘层细胞单个或成簇地漂浮在疱液中,因为失去与周围细胞的连接,在内部张力丝的作用下牵拉为圆形,细胞质聚集在细胞核周围,形成了具有特征性的天疱疮细胞。常见的治疗天疱疮的西药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金制剂、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等,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仍然是糖皮质激素。

天疱疮在中医中归属于“天疱疮”“火赤疮”等类别,在中医基础理论上认为心脾肝肾的调节功能缺失,是导致天疱疮的基础疾病。心火妄动,因脾湿化于内蕴,兼感风热暑湿之邪,以至火邪侵肺,不能疏泄,故熏蒸无解,外越肌肤而发;因潮湿内蕴久化燥,灼津耗气,故后期见气阴二伤[13]。

汪华英[14]通过对5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金匮肾气丸的治疗组BPDAI各项维度评分均低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对照组(P<0.05);同时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中,作者发现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作者得出糖皮质激素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老年患者对其耐受力不高,使用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金匮肾气丸能恢复HPA轴系统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陈东琼[15]通过对60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对30例患者运用天疱泻心汤联合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作为实验组,其余30例患者单纯醋酸泼尼松龙片治疗作为对照组,在2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6%(P<0.05);实验组PDAI评分、DLOQI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天疱泻心汤联合醋酸泼尼松片可以更好的治疗寻常型天疱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小结与展望

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在人群中高发的疾病。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还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目前的治疗主要是以西药辅助治疗为主,但是西药存在着副作用多、毒性强等危害。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小觑的疗效。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具有多效性和调理性,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产业之一。如果将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各取所长,补其所短,将两种药物的作用都可以充分的发挥,那么许多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就可以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但是在目前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疗程长,治疗机制不明确等弊端,同时许多关于中医记载已存在缺失或不全等现象,没有详细和统一的标准,医生们缺少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继续深入挖掘中药的治疗机制,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完善中医的理论体系,以便今后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猜你喜欢

中药疗效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中药也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