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及其术中出血量探讨

2022-05-30牛宗山唐小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

牛宗山 唐小琴

【关键词】小切口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

急性阑尾炎(AA)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胃肠功能障碍、感染、梗阻引发的急腹症,具体表现为麦氏点反跳痛、压痛、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容易引发阑尾穿孔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2]。既往临床治疗AA以开腹阑尾切除术为主,虽然可通过切除病变的阑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恢复速度较慢,整体效果欠佳[3]。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发展、进步,小切口切除术被应用于AA治疗中,由于切口较小,避免了腹腔脏器组织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4]。基于此,为探究AA治疗中小切口切除术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本文对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住院的80例AA患者研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住院的80例A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在26~65(45.62±6.74)岁;病程在6~24(15.82±3.44)h;疾病类型为10例坏疽性、9例化脓性、12例穿孔性、9例单纯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16例Ⅰ级、24例Ⅱ级。

对照组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在28~64(45.52±6.68)岁;病程在8~22(15.79±3.38)h;疾病类型为12例坏疽性、8例化脓性、13例穿孔性、7例单纯性;ASA分级为18例Ⅰ级、22例Ⅱ级。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ASA分级)相比无差异(P>0.05),可比较,见表1。

纳入标准:(1)均经CT、B超、血常规等确诊为AA;(2)均在发病24h内入院治疗;(3)均为首次患AA;(4)年龄在20~65周岁,男、女不限;(5)ASA分级在Ⅰ~Ⅱ级;(6)家属或监护人均已在知情同意书上按手印、签字。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2)合并狂躁症、智力障碍者;(3)入组前1周接受过保守等对症治疗者;(4)合并腹腔巨大囊肿等疾病者;(5)营养不良、贫血者;(6)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7)妊娠期、哺乳期女性;(8)重大脏器衰竭、功能障碍者;(9)慢性阑尾炎者;(10)中毒性休克者。

1.2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将阑尾切除后,包埋残端,术中以大量的生理盐水对腹盆腔进行冲洗,并吸取干净,置入橡胶管进行引流。术后3d给予抗生素治疗。

(2)观察组给予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根据术前B超等检查结果,标记好手术切口,在患者右下腹部麦氏点做一斜切口,逐层进入腹腔,注意保护手术切口,避免污染切口。观察腹腔是否存在粘连、渗液、损伤以及是否发生其他病变,采用卵圆钳将大网膜以及小肠轻轻推移开,确保会盲部位暴露,确定阑尾位置后将阑尾提出,阑尾残端采用石碳酸处理,进行荷包缝合包扎。对于腹腔有大量渗液或者阑尾穿孔的患者,应采用吸引器或者纱布将腹腔脓液、渗液吸干,置入负压引流管,在子宫直肠窝或者右侧腹膜直至膀胱直肠窝的部位放置引流管,而后将腹腔关闭,以普通4号缝线缝合切口。术后3d给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

(1)手术及住院指标: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

(2)血清炎症指标:抽取患者5mL空腹静脉血,以10cm离心半径、3200r/min离心速率,离心处理8min,将上层清液分离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BK-1200;生产企业为鑫贝西科学仪器(山东)有限公司]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均由厦门海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謹遵相关说明书完成。统计时间为术前、术后3d。

(3)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总分是10分,无痛、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对应分值分别是0分、1~3分、4~6分、7~9分、10分,疼痛感越重,最终计分越高[5-6]。统计时间为术前、术后3d。

(4)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肠管损伤、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手术及住院指标、血清炎症指标、VAS评分)同组组内数据计算以配对样本t检验为主,不同组间数据计算以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通过(x—±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总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手术及住院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血清炎症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前WBC、IL-10、CRP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WBC、IL-10、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前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P>0.05);观察组术后3d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见表5。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AA的发生率在1.00%左右,具体表现为麦氏点压痛、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消化道症状以及发热等,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7-8]。保守治疗AA以静脉输液、禁食、卧床休息、抗生素、止痛剂、胃肠减压等为主,虽然对腹痛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患者极易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整体疗效欠佳[9-10]。故目前临床对于AA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疼痛感强烈,且美观度较差,患者满意度较低,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11-12]。

临床有研究表明,术后炎症反应会降低机体康复速度,机体创伤程度与炎症反应呈正相关性,手术创伤性越大,机体就会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从而增强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延长切口愈合时间[13-14]。IL-10、CRP是临床常见的促炎因子,当机体受到感染、损伤时,会导致肝细胞合成大量的IL-10、CRP、WBC等[15-1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dIL-10、CRP、WBC、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表明小切口切除术在AA治疗中效果显著。分析如下:小切口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具有出血少、耗时短、疼痛轻、不易遗留瘢痕、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对腹腔内其他脏器的干扰,降低肠梗阻、腹腔粘连的风险,适用于老年腹部肌肉薄、腹壁松弛的患者[17-18]。另外,小切口切除术由于切口较小,可避免腹腔长期暴露于室外环境中而导致细菌定植、生长、繁殖等,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还可以预防干燥引发的肠粘连等并发症[19]。小切口切除术一般在20min左右即可完成,术后机体恢复速度较快,住院时间较短,治疗成本较低,不会给患者以及家属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患者认可度、接受度较高,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在既往学者[20]研究中,接受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26%)低于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8.42%),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0.65±3.32)mL低于对照组(41.25±5.06)mL(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小切口切除术在AA治疗中出血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切口切除术也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对于体型过于肥胖的患者,术中需要延长手术切口,对于右下腹痛原因不明的患者,不能盲目的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术中吸引器或者纱布吸干渗液等操作,会对肠管浆膜形成一定的刺激,医生应不断总结手术经验,提高自身操作技巧,最大限度避免由于自身原因而影响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AA患者采纳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以及疼痛感,缩短机体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参考、推广以及借鉴价值均较高。

猜你喜欢

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糖尿病患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治疗方式及效果评定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