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2022-05-30王玉辉,成昊,夏梦蕾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王玉辉,成 昊,夏梦蕾

关键词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专业教育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思政是当代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课题,目的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大格局。让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主旨是将思政教育元素(包括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 。

“数字电子技术”是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2020 年青岛理工大学本科示范课程。经过两年的课程实践,本文对该课程的教育成效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

在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思政教育相对较少,长期以来造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你不搭我不理”的不良现状。教师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围绕思政主题,在课程建设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相协同。

1课程思政内容

1.1教学队伍思政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思政教育推行的实践者。思政教育是否能见到实效,主要看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和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在思想中注入“课程思政”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加入“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政治水平,才能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第一责任人的关键作用[2] 。为此,课程组定期开展专门针对课程思政的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将讨论和学习的重点放在思政内容挖掘、思政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群策群力,争取最大化开发思政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专业成就等借助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渗透。

1.2教学内容思政

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思政。没有良好的思政育人功能,课堂教学就没有方向。在教学中,用若干具体事例,如“芯片断供”、各类学科竞赛等,结合理学院特色,远瞻微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并对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多维思考,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插入5G 时代新模式的开启、“神威·太湖之光”全国产综合处理器等热点话题,引导大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思想、方法融入课程学习。表1 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具体内容。

1.3教学方法思政

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因此很难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育人而无痕。目前,在“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考核中,大多数高校都采用“平时成绩+学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而平时成绩由作业、考勤等环节组成,学生间的区分度很小[3] 。为此,必须改变“一张卷子定生死”的考核现状。推行多形式、多阶段的考核方式。鉴于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题研究组决定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績占比不低于40%、期末卷面不高于60%的综合评定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竞赛、课堂表现、随堂测验、项目设计、阶段考核、实践能力、完成态度等,目的是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课程的最终成绩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客观地体现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2课程思政成效

课题组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已初见成效,表现如下。

2.1师生政治意识和工作水平有所提升

在课程思政的影响和带动下,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都有了明显提高。

教学积极性是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课程思政教育自实施以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研究组的教师更加热爱本职工作、爱护学生,懂得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同时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获批青岛理工大学示范课程。另外,课程组教师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 项,山东省教研教改课题2 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5 项。

2.2学生参与率及课堂实效性有所增强

高校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学生课程参与度不容乐观,一直以来,这也是困扰教师多年的难题。

课程组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借助多种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雨课堂、泛雅教学平台、智慧树等,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故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得以提升。同时,充实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感悟到课程的重要性及科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通过点拨和有意拔高,特别是设置一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实践项目,进一步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大大增强。精益求精、层层叠叠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参与度有了明显提升,课堂的实效性也就得到了保证。

2.3学生能力及素养显著提升

高校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才。在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类、各级别学科竞赛,以提升实践和动手能力。近年来,我校学生多次荣获各种奖项。比如,2021 年,荣获全国物理实验竞赛国家二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2021 年,荣获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二等、三等奖共9 项,山东省大学生光电竞赛一等、二等、三等奖共80 余项,山东省物理学术竞赛40余项。同时,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和会议,仅2021 年就举办了“岩石节理、断层多尺度破坏”青年学者研讨会、“强基面向未来人才”培养报告、“超算创新发展与应用”主旨报告、“非常规天然气藏渗流力学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报告、“使用光的粒子性进行信息传递———基于光子的量子信息技术”报告、“从量子力学到量子信息”报告和“量子纠缠网络研究进展”报告。一系列专业讲座让学生站在高起点认识学科的发展与未来。在注重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德育培养。我校先后举办“优秀学习笔记展”助力班风学风建设讲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美育主题讲座,开展“新年许心愿,青春寄未来” 活动,2022 年1月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专题片《零容忍》。诸多德育教育促使学生成为德智齐步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3课程思政建设的反馈与思考

3.1课程思政不等于思政课程

在课程思政的贯彻过程中,切记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思政课,二者虽然目标相同,但内容有所区别、路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但不能合二为一。专业课课堂应该是传授知识,并能在专业知识中渗透做人做事、为人处世的道理,课程思政的功能就是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思想价值的引领有机结合。课程思政虽然讲形式,但更加注重实际成效,真真正正起到“无声润物,立德又树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并结合自身的感受和经验将所授知识体系中蕴含的道理、精神和正能量自然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深刻的思政教育,培养追求真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等优秀品质,从而不负课程思政的初衷[4] 。

3.2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要强化教师育人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每门功课都要有育人功能”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与教师的职业理想、责任感、道德操守、传道能力等紧密相连,它不像思政课程那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内容,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自觉意识,因此要求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更高。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主要考核论文、获奖、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造成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的客观现状。而从主观来看,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淡薄,只片面负责讲授专业知识,只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部分教师有思政的大局意识但苦于没有思政教学能力,逐渐丧失了思政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更要注重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学扎做实,争做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和主导者。

4结论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政教育渗透于课堂讲授中、课后作业中、教学活动中、教材编写中、卷面考试中。课程与思政的相依相伴是自然的,它是在某个教学环节、某个知识节点上的因势利导和潜移默化,而不是在课程中“插播”思政广告,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猜你喜欢

数字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ED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