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以致用为导向的高职“ 计算机基础” 课程研究

2022-05-30王磊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程研究职业院校计算机

王磊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计算机 课程研究

1概述

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必修课程,足以显示出其重要地位。“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Office 2010 和网络基础知识,部分教材还介绍了DOS和Linux 等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强调知识性和基础性,主要训练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非程序设计部分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1] 。

2存在的问题

2021 年,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全国高职(专科)共招生552.58 万人,几乎所有的高职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换言之,每年至少有五百余万高职生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过,对于该课程,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学、怎么学以及学了有什么用”。

2.1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以后的工作有何直接联系。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认为:“我的专业课程是‘幼儿五大领域,学好专业课程以后能够教好幼儿是最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没那么重要,对以后的工作也没多大帮助。”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未积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

2.2学习效果不好

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否则非常容易忘记,而且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常常只顾讲解,而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导致应用场景少、学生实践操作少。如果不提前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很难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处理。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以体现出该课程应有的价值。

2.3高职生的专业素养亟须提高

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专业素养不高,对专业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然而,与普通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职业教育的重点更在于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以學以致用为导向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很有意义。虽然“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它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联系。而培养专业素质的最根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便是课程教学,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将高职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专业素养,是培养出高技能信息化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以致用的重要意义

3.1名家说

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说:“认识论命题就是提倡知行合一,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论中也倡导“知行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

3.2职业院校的特征

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是职业学生,在学生来源、教育形式、教育目的上都与普通学校教育有着本质区别。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更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学以致用。

3.3提高学习积极性

职业学院校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差,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对此深有同感,这也是职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体会到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与学习、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方法

4.1任课教师充分了解授课专业

任课教师不能仅停留在教材和课程教学上,还要充分了解所授班级的专业。比如,某教师教授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那就需要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工作内容,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够把课堂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就任教,缺乏教学经验,而且动手能力差,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对其他专业和企业知之甚少。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且在企业实践中务必从一线做起,多参与对口企业活动,进行实践锻炼,以积累经验,加强对专业的认识,把计算机理论知识和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进入企业锻炼时,还要多参与企业的技术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实操水平,也对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工作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认知能力。

学校要从政策上保障教师进企业实践、从制度上鼓励教师进企业实践、从外联机制上为教师创造进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师则要根据任教专业进行企业实践,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教师一定要脚踏实地,要把企业实践任务落在实处,充分了解企业运转流程,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将相关资料作为教学案例,潜心观察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否能够结合专业实际,据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4.2学生了解专业内涵和外延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之前,并未充分了解所学专业。他们不仅不了解专业内涵、就业方向、工作技能要求,更不了解就业后的工作内容与计算机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通过到企业观摩,对未来就业场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进行了解,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 。

学生在实习时,要能够沉得下心来,认真观摩,仔细体会,要多看、多听、多记、多做,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按照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做到认真观摩、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

4.3创设专业情境进行教学

高职学生往往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而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则拥有浓厚的兴趣。基于此,通过创设专业工作情境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实际作用,也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幼儿教师常常需要制作课件,此时可以创设专业问题情境:给幼儿讲一个经典的儿童故事———三个和尚挑水喝,利用PPT 制作课件,内容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包括和尚去河边挑水的动画效果,要求生动活泼,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创设好专业问題情境后,再对此任务涉及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进行演示,其中包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合适的幼儿卡通图片、设计PPT 切换效果、设置动画路径、将PPT 上的文字进行艺术处理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完成该PPT 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了关于信息检索、字体设计、动画设计、PPT 切换等计算机基础知识,打破了按章节传授知识的教学常规,并且对未来工作中所必需的技能进行了系统化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3] 。

以测资源勘查类专业为例,测量类专业学生需要记录、统计、运算大量数据,此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国土资源调查人员要测量、统计某乡镇的耕地量,以村为单位,统计耕地面积、海拔、人均耕地面积等。测量完毕后,将数据输入Excel 电子表格。创设好问题情境后,教师提前给出准备好的某乡镇各村的耕地数据,在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用到Excel 电子表格中单元格的合并、公式计算、函数计算、格式设计等知识,由于紧密结合了专业情境,学生便能明白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他们会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4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

“计算机基础”教材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常用工具的应用等,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于大一,共计72个学时。若不区分该课程内容的重要程度,就会造成学生出现“什么都学,但是什么都学不好”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筛选,以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由于幼儿教师常常需要利用Word 文字处理软件和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来制作文档和课件,因此学生要重点学习这些软件。而在幼教工作中很少涉及数制及编码、Linux 操作系统的应用、局域网配置tcp \ ip 参数等,所以这部分内容可以简略学习。

4.5提升专业素养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大部分学校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考试+实践考试”为主,部分学校甚至只通过期末考试来评判学生,未结合专业特点,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能体现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所以,改革课程考试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1)在出题上,教师要突出专业重点和专业特点,要以专业命题,考查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

(2)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把平时学习过程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测试、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期末考核内容,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在一起来打分,以考查学生的实操能力。

4.6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设置为作业,让学生去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学习就像打游戏,学生若要通关就需要多思考、多实践,从中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动手的机会。

5结语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

猜你喜欢

课程研究职业院校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中职学校光电专业现代班组长培养的课程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保险实训课程研究
应用型信管专业课程创新研究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