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降低静脉治疗护理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

2022-05-30赵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并发症管理

赵静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并发症

静脉输液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通过静脉给药能够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1],促使身体丧失对液体或血液得到迅速的补充,同时还可应用在营养支持中[2]。静脉输液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内容,但由于静脉治疗工作量大、患者疾病状况和静脉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治疗方案及药物性质的区别,会增加护理管理难度,在静脉输液期间有较大的风险存在[3-4],部分患者会出现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易引起患者或其家属的不满。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对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5]。本文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静脉治疗患者中实施效果进行观察,旨在更好地保障静脉输液患者的安全。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 2019 年 1~12 月为对照阶段,以 2020 年 1~12 月为实验阶段。两个阶段为同一批护理人员,固定为10例,其中男性 1例,女性 9例,年龄为 22~45(29.52±2.75)岁;初级职称2例,中级职称7例,高级职称1例。随机抽取两个阶段所干预的患者50例开展研究。对照阶段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6~75(46.58±4.71)岁。实验阶段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7~76(45.62±4.74)岁。组间一般资料存在均衡性(P>0.05)。

护理人员纳入标准:(1)已取得相关执业证书者;(2)工龄至少为1年的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请假超过2个月、外出进修者;(2)科室轮转、离职者。

患者纳入标准:(1)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需要接受静脉治疗者;(2)入组时未出现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

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皮肤疾病或穿刺部位破溃者;(2)存在沟通交流障碍、精神异常的患者;(3)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对照阶段:常规管理。根据静脉输液护理与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护理管理,在用药前进行口头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姓名、床号、药物等情况进行核对;静脉输液期间定期查房。

实验阶段: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1)建立静脉治疗管理小组。组长为护理部副主任,成员为具有丰富静脉治疗护理经验以及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护理骨干。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熟悉掌握《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等静脉治疗相关规章制度。(2)现况调查。收集并总结对照阶段存在的静脉输液风险及问题,如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和穿刺用具、穿刺部位及静脉选择不当等,分析相关原因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小组组长对对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每周一、月末召开工作会议,分析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3)具体管理措施。①营造静脉治疗安全环境,在ICU患者静脉输液期间注意维持病房内安静、整洁的环境,安排护理人员在输液高峰期弹性排班,实施静脉治疗质量专项督查制度,并建立健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时发现静脉治疗期间的薄弱环节并纠正,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②输液技术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定期进行静脉治疗相关知识及技术培训,掌握评估静脉输液风险的方法,强化其风险意识,能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及“三查七对”原则,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实现静脉治疗知识的咨询、交流、会诊。③静脉治疗护理指引工具,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编写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静脉治疗护理工具书》指引手册,发放到医院每一名护士手中;同时发放《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指引》,促使静脉治疗护理工作指引更加细化。④静脉治疗工具的购置,根据医院实际需要购置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等先进的静脉治疗工具,解决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者的穿刺不成功问题。⑤穿刺相关管理,根据药物性质和疾病情况为患者合理选择穿刺用具及穿刺部位,对患者靜脉输液期间的输液量、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针对静脉输液风险较高的患者加强看护;输液期间不定时巡视,叮嘱患者输液期间减少穿刺部位活动。在拔针后进行压迫止血,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对于出现并发症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

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两个阶段患者的静脉穿刺用具选择合格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计算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

应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评价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制度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物品管理、危重患者管理,每一项的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管理质量越高。

在静脉治疗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给两个阶段患者填写,从服务态度、静脉治疗相关操作技术、干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不满意为0~75分,基本满意为76~89分,满意为≥90分,患者满意度为满意百分比与基本满意百分比之和。

按照指南和行业标准评判静脉穿刺部位选择是否合格,并且计算合格率,为合格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 t 检验,表现形式为(x—±s);计数资料行 χ 2检验,表现形式为[n(%)]。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用具选择合格率对比

实验阶段的穿刺用具选择合格率同对照阶段相比较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个阶段患者的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阶段分值高(P<0.05),见表3。

2.4 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验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同对照阶段进行比较显著更高(P<0.05),见表4。

2.5 静脉治疗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合格率对比

两个阶段患者的静脉治疗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合格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5。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若是处理不当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6],导致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就医体验差,影响患者对医院的看法,因此在静脉输液护理中应加强护理管理,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传统的常规管理中,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进行静脉治疗相关操作,责任心不强且风险管理意识差,患者的治疗护理需求难以满足[7],另外对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不高,故容易出现各种静脉输液风险。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由专业的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加强管理,通过现况调查能够明确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拟定相应对策和监督落实情况,促使护理人员主动进行静脉治疗护理[8]。输液技术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意识,促使静脉输液业务水平提高,有助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静脉治疗目的、血管条件、用药疗程及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选择穿刺用具,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及静脉[9],从而可使静脉输液风险下降。静脉治疗护理指引工具的发放及静脉治疗工具的购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护理水平,可起到预防静脉治疗并发症的作用[10],同时能够更规范化地进行静脉治疗管理,通过定期调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持续改进等方式能够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控制水平,因此能够有效保障患者静脉治疗安全,更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变了医护人员对静脉用具选择的理念。静脉治疗是临床当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治疗手段和方式,也是具有较高风险的治疗方式,因此临床对于静脉治疗的过程以及护理十分的重视和关注[11]。由于当前医疗条件不同,护理水平不均衡,再加上技术及管理资源不一,使得静脉治疗的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旦发生不良的事件,那么就会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降低临床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也会使得临床的治疗安全性大大降低,因安全问题的避免或者减少,需要临床共同参与和完成。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够对目前临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制定干预的措施,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根据患者的疾病的类型、治疗方式、药物性质等,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使得患者的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更高[12]。本文的研究当中,实验阶段的穿刺用具选择合格率高于对照阶段,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脉穿刺用具种类虽然以头皮钢针和外周静脉留置针(PVC)为主,但是显然,PVC使用比例明显升高,并且成为了目前临床静脉治疗的主要穿刺的工具,并且,钢针目前已经逐渐被取缔,医护人员的意识也逐渐形成,这也是后期经外周静脉置于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基础。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护理水平。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细化的干预措施的制定,以及静脉穿刺辅助设施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静脉治疗质量和安全,也逐渐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护理水平[13]。本文的研究当中,实验阶段的護理管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临床将静脉治疗的规范进行实践和落实的过程当中,采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够大大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使护士静脉治疗专业知识得到提高,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将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14]。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促进了静脉治疗管理规范化。静脉治疗护理安全管理,需要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并且还要对护理人员的操作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监督。除了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之外,还应当做好不良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不良事件,要及时的反馈,并且做好相应的措施进行挽救,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定期的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和学习,并且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后,才能够上岗,从而减少静脉治疗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5]。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能够对护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分析,找到根本的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正常和办法,严格的进行实施和落实,本文的研究当中,实验阶段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合格率高于对照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选取合格的穿刺部位,从而降低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确保静脉治疗护理安全的目的[16]。

本次研究中,实验阶段的穿刺用具选择合格率更高,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而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更高,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合格率更高。这说明,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综上所述,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适合推广应用在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可护理并发症。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并发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