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典角色形象在动画中的重塑研究

2022-05-30李雪晴周越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民族化重塑动画

李雪晴 周越

摘要:纵观近些年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动画作品,其中的动画角色堪称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角色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创作者在尊重其原本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并恰如其分地融合了现代化的元素,从而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由此可见,在改编经典角色时,不仅要关注动画的内涵,还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才是有力推动传统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主要阐述中国经典角色的相关概念,并指出动画制作在重塑中国经典角色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画;经典角色;民族化;重塑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03

1 中国经典角色形象的含义及特征

1.1 中国经典角色形象的含义

“经典”一词意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而中国经典角色形象是宏观意义上的经典,即在动画历史中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或是有价值、有中国特色的角色,可称为经典角色。经典角色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和特色的体现,再辅以动画的艺术语言,在改编后呈现出来的多元化个性和形象。

1.2 中国经典角色形象的特征

在借鉴的基础上再创作动画角色的过程中,经典角色直观的主要外化特征依旧被延续,保持相对的统一,给观者明确的视觉感受,唤起观者对角色的系列回忆。这类经典角色符号具有相似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大众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这些经典动画形象在保留原形象经典特征的基础上,发生了细节上的改变,融合了现代化的元素。动画角色的视觉美和精神美是经典一词的具体体现,也随角色的塑造注入其中,两者影响着动画的视觉表现和深层表达。

1.2.1 视觉美是动画角色塑造的基础

动画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是否汲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四大名著、神话传说等。《西游记》中的角色塑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版本众多,至今在大屏幕上还能看到新时代对《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大多在保留了孙悟空明显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前时代的审美观。例如,《大闹天宫》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对孙悟空一角的形象塑造各有特点。

《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奠定了整部动画成功的基础,其在造型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民间年画的特点,又融合了中国京剧脸谱的特色。同时,在形状和用色上也能够充分反映孙悟空的性格特色。红桃心形画于面中,体现出孙悟空忠勇、耿直的性格;在服装上,色彩运用大胆,其身着黄色上衣、大红裤子以及翠绿的围巾,红与黄在中国多为正义、活泼的象征,突出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的性格;在人物姿态上,受敦煌壁画的影响,力求用线刻画出孙悟空的灵活和轻盈(见图1)。

2015年播出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价值取向和社会背景,提炼并重塑了孙悟空这一角色,主要在孙悟空的外形上改动较大。其窄长的马脸、夸张的中庭、浓密的毛发和塌鼻,精瘦的体形也更偏向于猿类。在服装上起初是米黄色褂子、偏灰色的破旧蓝裤子,具有鲜明的汉服特点,之后服饰变为金色铠甲,配有狮纹、龙鳞纹等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纹样。此外,孙悟空的性格与之前也大有不同,较为阴暗,脾气也更加暴躁冷酷(见图2)。

总体来看,孙悟空这一形象在动画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但仍然保留了许多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和原著中人物形象的经典视觉元素,丰富了动画的文化内涵,为角色塑造提供了内在的文化力量。中国传统动画能够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吸收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角色造型设计中融入了中国独特的绘画和制作手法,如剪纸、皮影、戏曲等,这些都为中国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由此可见,动画角色的形式美需要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这将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1.2.2 精神美是角色塑造的内核

角色的精神美来自动画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是让观者引发的深刻思考。以哪吒为例,哪吒这一形象在《大闹天宫》中融合了传统年画的绘画风格,面部参考了京剧中的白脸形象;在《哪吒闹海》中,他身着红肚兜、脚踩风火轮的形象充满了英雄气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如浓重的黑眼圈和桀骜不驯的性格,打破了观众对这一形象的传统认知,故事也传达了现代的价值观,哪吒一角也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性(见图3)。

动画承载着表达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功能,动画角色表现的“真、善、美”,可以传达给观众,影响观众的视听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凝聚社会共识。例如,在《铁扇公主》中,唐僧师徒四人“三借芭蕉扇”,其百折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让观众感动,凸显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与当时中国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表现了对抗战必然胜利的信心。影片角色没有丝毫胆怯与懦弱,显示了独特的性格魅力,给人鼓舞,催人奋进,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在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中,花木兰这一形象被塑造成異于传统规范下贤妻良母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勇武的女性,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更多是突出花木兰女性主义的形象。但其与我国对花木兰这一形象的理解大相径庭,在《木兰辞》中,花木兰温顺贤良,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孝品德。

手冢治虫创作的《西游记》基于国家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其在中国版造型的基础上,在故事风格、人物上都展现出了日本动画的特征,体现了“日本精神”,也将其通过动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主题,基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视角,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也会有所差异。宫崎骏曾表示,他创作动画时“禁不住会去思考动画片所担负着的文化重任”,这充分说明了动画在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冬奥会上,我国也通过动画的形式宣传冬奥冰雪运动,包括孙悟空、哪吒、雪孩子、葫芦娃等角色,不仅形式新颖,还能宣传中国文化,进而有利于推动中国动画进一步发展。在回望经典的同时,也必须展望动画领域的发展,立足于当下,不断创新。总之,继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对其他先进文化的不断吸收,也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索[1]。

2 中国经典角色重塑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1 重塑中面临的问题

经典角色形象给动画改编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重塑使经典动画角色得以保留、再生和传承,也可以让经典角色在动画作品数不胜数的当代凸显其特色,增添新的时代内涵。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不仅是因为动画中的形象塑造、剧本内容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其往往与所处的时代密切联系,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以同一经典角色或题材作为创作参考的情况下,如何赋予经典新的生命,提升其魅力,是创作者在新时期面临的难题。

中国动画的创作参考传统神话故事等素材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如长期积累的口碑和观众缘、先天积累的受众群体、成熟的故事体系等。因此,在利用经典角色优势的同时,自然且巧妙地融合当下的时代精神,塑造新的价值理念和思想内涵等,都是在当下动画创作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若要树立我国动画的民族特色,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从民族文化中探寻中国动画独特的艺术风格[2]。一个国家的动画只有立足于本国的艺术文化,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和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如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一个国家的动画作品成熟的表现之一,便是动画中蕴含着民族化的风格,其中包含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早期的中国动画之所以拥有较为突出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一辈艺术家起初都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在动画上不断摸索、不断实验、反复推敲。

文化与技术、继承与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3],因此,在重塑经典角色时,既要注重挖掘人物形象中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又要把握好角色塑造的度,在体现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加入当代新视角、新思想,使经典角色形象更加丰满,在大众视野中保有新鲜感。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什克罗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4],即打破经典给观众带来的惯有思维,通过陌生化唤起观众的好奇心,这样更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换言之,创作者应改编和创新以前熟悉的经典角色,拉远观众与熟悉的角色人物形象的距离,给观者带来新的美感。只有不断重构角色造型,不断调研、回溯、创新角色造型,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国产影视动画[5]。

例如,学院派的动画《哪吒闹海》塑造了一个英俊可爱且充满英雄气概的小男孩形象,到了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动画中,虽然两个哪吒的人物形象性格相差甚远,但从丸子头、脖子上的金项圈和红色的莲花肚兜这些经典元素中,可以发现两个造型之间的联系(见图4)。这种改编对应了什克罗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既让哪吒这一角色整体符合整个动画的故事设定,又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观众对哪吒这一形象的传统印象和认知,进而让观众对后续剧情产生好奇和兴趣。

此外,哪吒后期改变后的形象与前期形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造型上的转变也表现出其心灵上的变化。这一角色的改变,不仅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使经典角色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动画经典角色的创作过程中,要拒绝一味模仿,必须改变和打破一些旧的程式化设计。一成不变的造型设计在当下动画作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很难吸引观众,优秀的动画作品需要针对剧本和每个人物的特点概括和提炼,打破千篇一律的造型设计。

从最近网络上爆火的AI人物“柳夜熙”、清华的首个AI虚拟学生“华智冰”来看,可以感觉到“元宇宙”开始逐渐进入大众的生活。在国际上,韩国宣布从明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信访等市政府所有业务领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由此可见,“元宇宙”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对于动画未来的发展,“元宇宙”的融入可为观者带来更具沉浸式和代入感的体验,能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如何将经典动画角色与“元宇宙”这类当下的热点相结合,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以文化精神上的民族化与叙事方法上的国际化为主,不断探索成就中国动画的新方式,让其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备国际化、现代化元素,熔于一炉而不庞杂,这才是铺陈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6]。

3 结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我国动画的发展也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只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加以创作,才能实现中国动画真正的发展。动画创作者需要从经典的动画角色造型中汲取成功的养料,发扬其精神,既要植根于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化元素,赋予经典动画角色鲜明的时代特征,把握动画视觉表现和精神内涵传达。只有努力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中国动画才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灵丽.解读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D].南京:南京藝术学院,2012.

[2] 徐志伟,刘素君.再从动画片《大闹天宫》造型艺术看现代中国动画创作[J].电影评介,2006(14):7-11.

[3] 李爱荣.视觉文化时代动画的育人价值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王新鑫.从《西游记》影视改编看西游文化产业发展[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5):75-81.

[5] 杨倩,罗兴华.动画中经典角色造型的重构: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J].装饰,2016(6):138-139.

[6] 宁翔.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J].电影文学,2016(19):100-102.

作者简介:李雪晴(1998—),女,江苏邳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

周越(1969—),女,辽宁沈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及理论。

猜你喜欢

民族化重塑动画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我是动画迷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