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在农味课程中养成良好习惯

2022-05-30龚越

文理导航 2022年33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学前教育

龚越

【摘  要】学前教育的目的旨在幼儿的成长发育期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感化方式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态度,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此适应未来将要逐步提升的学习生活压力,助力他们快速的成长。但就目前的大多數幼儿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而言,这样的“构想”显然没有实现,本人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基层教师,常常发现幼儿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的部分习惯,存在“陋习”风险,对于他们生活中事物的认知态度不正确,部分习惯亟待改变,部分幼儿无法感知我国悠久的农业文化,对于农味生态课程的参与热情不高,兴趣泛泛。针对这个问题及现象,本人认为,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改变带动幼儿充分感知农味生态课程的内涵,在课程的参与当中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从而达到让农味课程实践助力幼儿习惯养成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味生态课;习惯养成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存在或多或少的“小陋习”,比如:不能够按照园内的统一安排回到教室中自己的座位上;部分学生在幼儿园进食期间浪费或糟蹋部分食物;面对园内的花花草草肆意采摘,春天的时候花开没几天就过早地“凋零”;院内外的草地上常常出现孩子们“印刻”在上面的脚印等等。虽然作为教师及幼儿家长的我们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但是从一定层面来说,这样的习惯的的确确可以被概括为“陋习”,幼儿这般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课程进行及时监督纠正,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基础。依本人所见,在园内教学中适当加入农味生态课程,让孩子们在农味课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以此激发他们行为习惯的转变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人将以园内开展的种植课程作为分析切入点,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借助影像资料引导幼儿发现自身陋习问题

当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大都是家庭中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日常生活中家里的父母及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大都“不舍得”因为一些小问题,如浪费粮食、践踏草坪或遇到问题半途而废(学习某项课外技能时常常出现)而训斥他们,部分家长甚至会出现主动引导幼儿在吃饭过程中“多取少吃”,外出游玩时“到草地上和父母(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合照”,学习某项技能时遇到一些问题或者身体上受到小的磕碰便劝他们直接放弃(如学习骑自行车时);在幼儿园中,他们一个个都是老师“宠爱”的对象,部分幼儿在幼儿园午休时段或因为自身自理能力较差还需要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穿脱衣物等等,诸如此样的“陋习”大多数幼儿身上都存在。

在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生活学习陋习过程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在课堂中点出某些同学的错误行为,而是借助班内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个公益短片,短片的第一部分记录的是一个班的小朋友集体去植物园开展春游活动,每个人都和家长或者小伙伴在一个草地上合了影,他们走后一片草地已经露出了土色。播放到这里短片停止,我问小朋友们这片草地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纷纷回答道:“本来都是一片绿色,最后却出现了一小点黄色。”有的小朋友追问道:“老师,这是为什么啊?”我则很严肃地回答:“草地是绿色的,因为那是一片富有生命的小草,但是当人们踩踏它的时候,它的生命也就遭受了‘伤害,长时间的踩踏将小草的身体踩进了土壤里面,小草消失了,草地中也就会出现土地本来的黄色,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幼儿园的草坪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黄土呢?”说完给了他们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第二个公益短片则是国家近年来号召的“光盘行动”,短片描述了水稻从发芽到成长最后变成大米进入到我们的餐桌的整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时间标注,以此唤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播放完毕,我问孩子们:“看完你们知道一碗米饭从发芽到进入我们的餐桌需要多久了吗?”孩子们纷纷回答:“知道了,动画片里面标注了需要大概三个月,也就是一百天左右。”我又追问:“一百天只是时间,其中还需要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食堂阿姨的烹调,才能进入到餐桌,然后为你们的身体补充能量,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成为一个‘小负心人的经历,浪费粮食呢?”孩子们听完,陷入了思考,没多久几个小朋友便愧疚地低下了头。见状,我说道:“犯错不可怕,只要加以改正就好,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培养和延续,我相信你们可以……”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陋习并加以改正。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能只存在于孩子们的口中和脑中,我们需要借助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农味生态课程,帮助孩子们将意识习惯逐步变为行为习惯,从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二、如何种植我知道——在资料搜集中养成知识整理储备的好习惯

当孩子们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良习惯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把握这个机会,“趁热打铁”,利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农味生态课程,帮助幼儿逐步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让农味课程实践助力他们的习惯养成。

在公益短片教育课开展不久,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农味生态课程教学道具小麦种子、部分土壤和几个花盆进入了教室,一一将它们罗列在讲台之上。孩子们看了以后纷纷发出疑问:“老师,这是什么啊?老师,今天我们要种它们吗?老师,怎样种植,它才能长出来啊?”众多问题纷纷进入本人的耳朵里面,听后我笑着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袋小麦的种子,还有部分的土壤和花盆,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将小麦种在土壤里面,观察它们如何生长。”孩子们听了纷纷道:“真的吗?这可太有意思了!但是老师,这个东西怎么种呢?种下去之后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就只是等着它自己长大吗?”听了孩子们的问题,我故意摇摇头,说道:“这个老师也不知道呢!现在你们的家里面应该都有电脑和手机,请你们今天放学回家后,请自己的家长帮帮忙,找到一些‘如何正确种植小麦的资料,用画本的方式进行记录,将种植的过程画下来,然后明天来到教室内我们一起讨论好吗?”孩子们纷纷回答道:“好!”

第二天的农味生态课中,孩子们针对昨天的问题,纷纷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以画本的方式交了上来,讨论中A小朋友站起来说:“小麦的种植需要有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有种子,二是有土壤,三是有肥料。”他说完,B小朋友站起来说道:“除了这些,还得有太阳,我爸爸说太阳散发的阳光是植物的主要能量,没有太阳小麦苗是没办法长高的,我们也是一样,没有了阳光我们也长不高。”接下来C小朋友补充道:“除了太阳光照之外,麦苗还需要适当的水分,没有水它也无法成长,但是太多的水分会导致种子烂在土壤里面,也没办法得到良好的生长。”D小朋友接着补充道:“除了他们说的,麦苗的生长还需要适当的环境,其中杂草会影响他们吸收养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如果吃不饱就不可能长高,杂草对于小麦苗来说就是和他们‘抢饭的角色,所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时刻注意麦苗的旁边杂草的去除,这样的小麦苗才能够健康而且快速地长大。”

听着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对于小麦种植的“心得”进行踊跃交流,我则笑着对他们说:“小朋友们看来对小麦种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粮食种植的快乐与辛劳吧。”说完,我便将事先准备的小麦种子、土壤、花盆和部分肥料分发给班级的小朋友们,引导他们几人为一组进行种植,约定一个月后看谁的麦苗最“强壮”。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课堂中教授给幼儿这样或者那样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都是选择性的掌握,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常常不尽人意,孩子们所表现出的求知欲较为泛泛,所学知识整理的习惯养成受阻。

三、感悟感知种植课程带来的幼儿习惯养成

当小麦种植的全部物品分发下去后,笔者在教室内看到了一番热闹的场景,小朋友们纷纷将种子埋在花盆中的土壤内,撒下一把肥料,然后浇上或多或少的水。看着孩子们这样忙碌的场面,我不禁思考,或许这样的操作能让他们逐渐认知到有些东西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生活也是一样,太快的节奏反而会让自己感到不适应。

正常的小麦发芽时间在一周左右,自小朋友们在花盆中播种后的第五天,在一节农味生态课程中,我引导他们将自己小组种植的小麦放到教室中进行展示,展示中很多小朋友都表现得不太高兴。问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种植的小麦没有发芽,看着一张张丧气的小脸,我说道:“小朋友们为什么不高兴,老师大都清楚了,是因为小麦没有发芽并长出土壤对不对?”孩子们纷纷点点头。随后我又说道:“小麦没有发芽的原因你们想过吗?那天看着你们都十分激动地将小麦埋在土壤里面,然后撒下肥料浇水后就将花盆放在了教室的一旁不再过问,种植心得交流过程中你们还都在说小麦种植需要一定的水、肥料以及阳光,但是你们想想,作为小麦的‘主人,你们做到了这点吗?不科学的肥料及水分、不充足的光照会让麦苗‘不愿出现的。”听完我的话语,小朋友们原本低下的头,埋得更低了。沉默了片刻后,我尝试着打气说:“小朋友们,老师说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错了我们就需要积极改正,接下来我们再种一次,这次我们一起来尝试种植,老师会请园内负责花草的叔叔来指导你们,如何正确地施肥浇水及光照,希望这次我们每个小朋友的麦苗都不再‘害羞,勇敢地挺起自己的腰杆。”孩子们听后纷纷点头,露出一张张阳光的笑脸。此后的种植课程,孩子们纷纷听从园内负责花草管理的老师教导,从小麦种子埋入深度的合理把控開始,到肥料的播撒及水分的控制入手,每天都将自己的“麦地”放在阳光下照晒,当发现土地干裂的时候便开始浇水直到湿润,如此的耐心养育场面持续了将近半个月,半月后的成果展示,一棵棵娇嫩的麦苗像极了当下的孩子。

此次的种植课程,小朋友们的变化十分巨大,平时较为懒散的孩子逐步变得自律,每天休息的时候都会去观察自己的麦苗,准时地放在太阳下,让麦苗接受阳光的照射;在吃饭时笔者发现他们对于“粮食”的认知有了质的改变,平时容易漏饭的孩子对于粮食也表现出了格外的爱惜,他们的自律意识及爱惜粮食的习惯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及加强。

总而言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学习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及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够仅进行口头上的引导,而是需要将口述变为实践,通过农味生态课程的教学过程引导幼儿逐步将知识搜集整理、自律意识及爱惜粮食的优良习惯进行培养,从而助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夕桐,王双宏.水培种植运用于幼儿观察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广西L县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6):54-57.

[2]盛文娟.“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初探——以X园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2):59-61.

[3]潘玉婷.区角小种植让幼儿思维活起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8):110.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学前教育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