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研究

2022-05-30徐文坤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徐文坤

大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利用教材,以一个或多个语文单元为基础,从整体出发,研究单元内部,精读课文的重点和课文之间的联系,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整合这些课文资源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整合内容进行课外拓展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促进整体上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大单元整合教学里,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研究教材的理念、背景、编写特色,并基于一定的教学方法上,在课堂上对某一特定单元整合教学内容实施统一性备课、统一性教学。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每个类型的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难点,利用大单元整合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来整体把握教学,帮助学生整合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在此,笔者对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作了一定的研究。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大单元主题

“单元设计”不是仅仅以单元内容为划分依据,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个性的言语实践活动,组织单元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整合语文学习的各种要素,引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如部编教材七上第三单元主要编排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三篇阅读文章,安排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写作实践活动《写人要抓住特点》。本单元的现代文中,作家们用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学习生活和成长启蒙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与反思。因此,本单元课文内容指向学习生活和启蒙经历。这是学生特别熟悉,深有体验,容易引起共鸣的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将这一单元的主题确定为“学习与启蒙”,并以“学生过去经历、现在也正在发生的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情境。为实现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创设“回顾我的学习生活”“走进名家的启蒙故事”“发现身边的启蒙之光”三大学习任务。通过“回顾我们的学习生活”,将学生带入自己学习生活的回忆中,回味曾经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带着阅读期待走进名家名篇。在“走进名家的启蒙故事”这个任务下,通过“模拟采访”和“访谈策划”的活动来提升学生默读和整体感知的能力,学会抓住标题、开头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活动需要确定采访对象和采访重点,在此基础上策划采访提纲,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到文本中筛选信息,提取信息,进行信息的重组,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现场访谈”的角色设置包括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两种身份。无论是哪种身份,要流畅顺利地围绕采访内容进行表达,就必须对课文内容了然于心。通过该活动,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通过“我的启蒙故事”和“排行榜:我的启蒙书(整本书的阅读)”来进行写作创造和名著导读活动。“我的启蒙故事”帮助孩子观察、审视自己的生活,回顾成长的足迹,学会感恩生活,学会表达情感。“排行榜:我的启蒙书(整本书的阅读)”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分享(整本书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梳理与拓展,是本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提供梳理要点,并以默读、人物描写的梳理为例,试图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收获,用已有的认知经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并加以改造、整合、运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二、围绕单元目标设计自学任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整合教学法,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这个流程的设计,而不是对学生具体的自主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找到确切的定位和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先确定学生开展单元自主学习的最核心目标。这一目标应包括字词、基礎知识、文章阅读和理解及写作练习等各个方面。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此单元的主题为“人生之舟”,包含了《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四篇文章。在该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中的单元划分和文章编排为标准,确定单元教学的目标是感受写人的记叙文或者散文的写作特点,并且学会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并加以模仿。在这样的目标之下,教师在设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任务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并且为学生提供一条较为清晰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思路。首先,教师可以提出进行背景介绍及文章体裁等背景知识的相关阅读要求,让学生在开展自主阅读之前先对作者及文章的风格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这几篇文章中主要的生僻字来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避免学生忽略基础字词的学习和积累。其次,教师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篇或者两篇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些问题既要涉及与文章结构相关的内容,也要包括写作风格、遣词造句等细节性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时,自然而然能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给出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在完成自主阅读之后进行展示讲解。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在单元整合理念下,教师对学生自学指导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且有条理的过程,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厘清思路的作用,进而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创设单元学习大情境

情境教学使知识变得既具体化又有生活化,既有情趣还有思维。完成大单元整合教学需要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导引,创设真实的单元教学大情境。创设合理的大情境教学,有助于将单元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相接,促进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时,其中的一个情境设定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你的英国笔友马克的“壶口之旅”未能成行。近期疫情形势缓和,马克想把“壶口之旅”提上日程。请你为他推荐壶口瀑布的最佳旅游季节、最佳观赏地点及最佳观赏角度。在这个情境设定中,“英国笔友马克”的出现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因为创设的情境要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学生是否都会有一个“英国笔友马克”呢?如果没有,那这样一个情境就可能是一个让学生无法走进的情境。我们发现,实践中,剧本的创作与表演、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演讲词和解说词的撰写等是教师非常钟爱创设的情境。虽然这些情境易于让学生接受,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情境可能过于简单,浮于表面,并没有与大单元教学的特性产生紧密的内在联系。需要指出的是,在创设学习情境时,除了关注真实情境外,更重要的是在“‘真实情境中还需融入语文‘认知情境,即通过‘大概念引领的深度理解、迁移和应用,发展学生语文言语实践能力,培养其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让真实情境和认知情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创设的情境要既彰显学科风格,又不拘泥于学科框架,让学生能切实从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启发。

四、妥善处理单元整体与单篇文本关系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改变了单篇课文逐篇逐段按照知识点框架分析的思路,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思考与探究多种学习方法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仔细研读每篇文本。因此,深入理解、妥善处理单元整体设计与每篇文本的研习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阅读《短文两篇》《山水画的意境》《驱遣我们的想象》《无言之美》, 写作“修改润色”, 口语交际“辩论”。我们用“艺海拾贝”统领“读书问学”与“谈文论艺”两个学习任务。“读书问学” 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开始是名人谈“读书”,重点研读《谈读书》《不求甚解》;接着拓展两个活动,“我说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辩”,把教材里的口语交际安排在“读书”这个话题之中,三个学习活动整体安排,逻辑线索很清楚,重点研读的文本也很突出,而且会在后面两个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领会。“谈文论艺” 也是三个活动,一是“探寻意境之美和无言之美”,研习《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 ;二是“体会想象的力量”,研习《驱遣我们的想象》;三是“我的诗词新探”,引导学生使用从以上三篇文本中学到的艺术鉴赏方法,重温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学习用审美的眼光去学习文学,逐渐形成审美的意识和审美的自觉。同时,第三个活动把教材中“修改润色”的写作学习融合进去。这样,整个单元的学习置于学生当下语文学习生活的真實情境之中,会直接影响和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单篇文本的研习也是单元整体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本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须要注意的是,由于是单元整体设计,单篇文本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部分,学生会按照学习任务去学习,而不会再由教师按照解题、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套路去组织教学。

五、完善大单元评价方案

单元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教师可依据评价结果检验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又可据此反思自身教学,优化单元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策略。单元评价设计形式多样,但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这些要素必不可少。单元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是所有评价的依据,所以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要高度一致;评价主体有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也可以展示、报告、归档多途径;评价内容则可以与单元学习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方面相统一。

总之,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过程中,学习模式从单课走向单元整体,从单一知识的点走向任务驱动的群,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框架,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塑造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