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教学探究

2022-05-30陆承景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雨课堂项目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要求,分析中职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论述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提出在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教学中引入“雨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融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程序设计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雨课堂 项目教学 Python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4-0087-04

为适应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2020年1月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在基础模块中新增了“程序设计入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等3个板块内容。为适应新课标的变化,2021年福建省教育厅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修订)》(以下简称新考纲)中首次将Python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入门”的教学语言,不仅贯彻了新课标中培养“计算思维”核心素养的目标,而且为進一步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打下基础。

新考纲要求学生使用Python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并对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原理能够再认和再现,即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然而“程序设计入门”在新课标中的建议学时仅有10课时,面对新课标和新考纲突如其来的变化,不仅教师在传统教学实践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中职一年级的学生要在规定的课时内掌握“程序设计入门”模块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标强调“创设数字化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出围绕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教学。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雨课堂”,通过对“程序设计入门”模块中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拆解和构建,课前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导学,课中以应用为导向进行项目化教学,课后复习巩固,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掌握使用Python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和升学奠定基础。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程序设计入门”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4个中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这是中职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应当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新课标对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教学观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这不仅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策略的导向。

(一)确立思政目标,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课程思政作为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程序设计入门”是中职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一个模块,其中的知识点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案例选择上可以采用“借题发挥,润物无声”的方式。如教师在讲授手机操作系统时可以引入当前谷歌的安卓(Android)与华为的鸿蒙(HUAWEI HarmonyOS)之争,以此引导学生展望科技前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立下未来利用所学知识造福社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的志向。

(二)细分项目案例,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围绕新考纲的Python技能考点将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项目进行拆解,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分割成若干个子项目,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子项目任务。这对于初次接触Python的中职学生来说,不仅可以降低完成项目的难度,还有助于消除对Python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从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亲身参与一个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过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知欲。例如,教师在开展Python条件分支语句的教学时,可以将内容细分为单分支、双分支、三分支、多分支等,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简单子项目的实践练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欲望,让学生在短时间的程序设计教学中快速掌握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计算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融合智慧教学平台,在实践中学习

传统的机房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践为主,师生互动仅限于提问和回答,不仅难以得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难以贯彻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自主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当前信息化教学热潮下,教师引入智慧教学平台对传统机房教学进行补充,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合,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了由封闭式课堂向开放式课堂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课堂向学生能力培养课堂的转变,从重教轻学向“做中学,做中教”的转变。

程序设计是一门注重技能实践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形成的“计算思维”才是学生自己的,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才能灵活应用。教学中应该强调“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搭建实践路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其掌握程序设计知识,逐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程序设计入门”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兼具知识性和技能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因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形态差异,使其有别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程序设计入门”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新课标和新考纲细分知识点,降低项目难度,减轻学生对编程的畏难情绪,引入“雨课堂”改进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基于程序设计理念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能力,即“计算思维”核心素养。

(一)教学准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程序设计入门”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共计12学时(其中1学时为项目总结),并做如下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在开展技能模块的教学时,笔者使用Camtasia进行录屏讲解,为每个知识点分别制作相应的微视频,重点关注Python关键字、语法规范、程序流程,时长控制在4—5分钟内;为使讲解的技能知识点更加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在视频编辑时插入一些动画和提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专注度,带领学生深入信息技术的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针对理论知识制作预习PPT,对考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标出重点,设计课前知识点小测试,同时插入外部链接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以便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查看资料、拓宽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流程

首先,在开展“程序设计入门”模块的教学时,利用“雨课堂”平台将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前向学生推送技能微视频和知识点预习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观看视频和课件后通过平台提问,教师及时答疑,增强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利用后台数据分析学生预习情况、查看学生反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比较客观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课中教学方案。

其次,在课中通过机房授课平台软件(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分组教学,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疑惑的知识进行讲解;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组并开展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进行组内交流,加强互助合作。实践结束后,教师通过授课平台将不同的小组实践成果截屏展示并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补充总结。最后,课后推送教学PPT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通过学生的反馈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各小组不同的学习效果推送不同的课后小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以项目应用为导向,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展开项目实践、消化理论知识,课后复习巩固的过程完成整个模块的教学,让学生在程序设计的项目实践中提升学习兴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逐步培养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计算思维”核心素养。Python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三)考核评价

新课标下的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是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的,其目的是促进中职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4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任务和学后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当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及学后效果进行评价、反思,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程序设计入门”模块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是学生使用Python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和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的形成,考查学生利用Python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熟练程度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逻辑思维。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雨课堂”后台数据,将考核性评价(60%)、教师评价(20%)、学生自评(10%)、学生互评(10%)相结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习内容、学习表现、实践应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与综合性的考核,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针对“程序设计入门”模块的教学,笔者以授课班级的营养与保健(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专)专业的学生共73人为调查對象,通过问卷星发布问卷,了解学生对“程序设计入门”模块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对程序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消除对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满意度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五)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雨课堂”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程序设计入门”模块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时间、空间以及有针对性的辅导,切实提高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雨课堂”是一款基于移动终端的平台软件,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由于部分学生自制力较为薄弱,在课堂上有可能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与课程学习无关的活动,这就给家长和教师对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此外,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少数学生对Python的学习兴趣不大,导致教学分组存在一定差距,这对小组协作开展项目实践也有一定的影响。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程序设计入门”模块的教学也是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新课标,优化教学策略,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围绕“做中学,做中教”展开教学;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将课前课后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开展教与学的行为分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进而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健.培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

[3]张翠红.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9(33).

[4]马开颜.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注: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雨课堂的中职公共基础课SPOC实践研究”(ZA20200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陆承景(1976— ),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雨课堂项目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