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5-30戴海垚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探究

戴海垚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学科。新课标倡导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探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结合具体实践做如下探究。

1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施有效组织指导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是以培养良好品德、乐学善思、热爱生活的小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小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想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首先,需要合理划分小组。应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自愿组队,科学分组。每个小组的组员可以是3人或者4人,3人为一个小组的,教师可以依据优中差各一名的比例组建,4人为一组的,教师可以按照1优2中1差的比例组建。这样的分组安排有利于实现互补互助、共同进步的理想效果。组员可以分别担任小组学习中的组织者、质疑者、记录员等任务。

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几个步骤,有效的方法是哪些等,让学生知道在发言时要表达清楚,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要友好地阐述。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承担的任务,教师可以进行更具体的指导。

2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2.1预习习惯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单,然后让小组交流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交流中没有解决的难题,可以在学习单上做标记,然后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通过统计学习单上的问题,梳理出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比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一课时,教师课前给学生在学习单上安排了课前预习任务,选择题:其一,回答小学生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是守规行为,还是违规行为?其二,有同学提出的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你认为哪条不合适?包括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走地下通道、小学生在马路上玩耍几项内容。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小组对于“小学生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是守规行为,还是违规行为”产生了异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做了重点讲解,使学生明白了12岁以下的儿童是不能骑自行车上路的。

2.2课堂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组长要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均等的发言机会。其次,组员在发言过程中,要把自己写的交流稿摆在恰当位置,方便每个组员阅读;最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正确评价他人、详细记录讨论结果等。

3    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激发小组合作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學习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探究主题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基于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激起他们合作探究的热情。

首先,联系小学生的生活体验选择素材,因为只有这样的素材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才能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研究塑料制品,体会塑料制品特点”的小组学习活动。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这样指导:塑料为什么被广泛使用?课前老师让你们每人带来一件塑料制品,现在请你们拿出来,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说一说,人们应用塑料制作各种物品,是因为塑料有什么特点呢?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又请每个小组代表分别进行学习结果汇报。

生1:我们组研究的是塑料尺子,用塑料做尺子,是因为它成本低。

生2: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塑料袋,它防水、可洗、可以重复使用。

生3: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塑料纽扣,用塑料做纽扣造型多样、色彩鲜艳、使用寿命长……

从学生的汇报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素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小组探究也获得了理想效果。

其次,合作学习的任务与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开放性。要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创新的条件,激活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比如,在教学“说话要算数”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请你来帮忙”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小勇和小浩是好朋友,小浩和小勇在一起玩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校园宣传栏的玻璃,小浩不让小勇告诉别人,小浩应该怎么办呢?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还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情境体验,对诚信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过程中,教师将写有诚信名言的卡片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小组,并让获得卡片的小组读出上面的名言。

4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小组合作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从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能够表达的机会较少。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应用,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学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等做好小组划分,将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用以优带差的形式提升学困生的主动性,而一部分学优生可以通过小组的内循环,提升自己的团队组织能力,增长多种知识。

例如,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认识健康的课余生活”的问题讨论。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些生活照片,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图片中哪些活动是健康的。

生1:在上网的时候要计划好时间,不要时间太长,也不要浏览那些不健康的内容。因为如果在网络上迷失方向,会对我们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生2: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生3: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

生4:业余时间弹钢琴,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各个小组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的发言后,教师又安排各个小组就“如何合理安排课余生活”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纠正、补充,取得了理想效果。

5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没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有参与者,有旁观者,难以获得共同的体验,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5.1分组体验,加深感悟

例如,在“生命最宝贵”这一课时中,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背上书包做指定动作,体会妈妈怀孕后生活起居的诸多不便。随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成长的艰辛与美好,设置了“成长路上,有爱相伴”为主题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成长的故事,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体会到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和艰难。这样的教学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5.2分组讨论分享,达成目标

例如,在“我能行”的教学中,“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肯定自我、努力尝试的心态”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让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变得行” 的小组讨论活动,小组讨论后,学生总结: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就会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棒。教师也对学生的汇报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只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多多努力,就会有进步。

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入了 “谁会真的行”的讨论中,教师指出,学校运动会中的比赛项目很多,如跳高、跳远、短跑、长跑等,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其中的一项活动,可以毛遂自荐。请你们分组交流,如果参加运动比赛,你会做出哪些努力?学生经过小组交流,选择代表进行发言,他们认识到即使有自己的强项,也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加强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小组交流讨论,有效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6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1表演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更有趣味、更有活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会更加强烈,当然,在情景模拟中有时会出现突发状况,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获得理想效果,或者没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及时指导,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例如,在教学“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模拟表演。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交通规则,比如,过马路时要看仔细,确认安全才通行。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要看清等,然后让学生将学到的交通规则应用于具体的情景模拟中,学生可以扮演交警、交通知识宣传员,体会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如何按照交通规则行走等。教师还可以把表演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小组自己选择模拟情境的内容,经过练习之后上台表演。

6.2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是提升学习有效性的最佳方式。如“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这一课的教學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意识,知道尽己之力为家庭做出贡献。教学时,教师设计生活情境,完成家庭任务清单:第一,爷爷、奶奶的居住地距离我较远,我该如何关心他们呢?第二,如何让自己家和姑姑家、舅舅家的关系更亲密呢?第三,爸爸妈妈因为做家务吵架了,你会怎么做?随后,每一个小组选取一个任务去完成。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各个小组利用本组擅长的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汇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应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7    采用丰富的评价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的评价和激励,对于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评价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要将组员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有方法”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谁能学得好”的小组学习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学习方法卡片,各小组再派代表总结本组的学习方法。

生1:我们组找到的学习好方法有课前要预习,记住不懂的问题;上课认真听讲,注意看;勤思考,主动练习,做好笔记。

生2:我们组找到的学习好方法有自觉预习、认真听讲、勤于阅读、独立完成作业……

最后,教师做了这样的评价:同学们,你们很棒!总结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某某组,总结的方法最多,表述得最清楚!

其次,要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互帮互进,学生也能够了解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发扬的优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扬学生,用鼓舞的力量激励学生进步成长。

如在“干点家务活”的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的评价方式,在为学生分好小组后,便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家里都做过哪些家务活?大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吧,然后来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干家务活最多。学生在交流后进行了分享。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同学们在家做的家务真不少啊,看来每个同学在家表现得都不错。”随后教师又给出一个问题让各个小组探究:你认为在家做家务活有什么好处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在指导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在讨论完后,选出几个小组代表进行结果汇报,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汇报结果进行评价,并让学生把获得的评价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参考。

综上所述,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从小组建立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教学素材挖掘、教学目标设立、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高效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综合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崔宪青.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J].名师在线,2018(30):36-37.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