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2-05-30杨来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探索小学语文应用

杨来虎

摘要: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积极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则可促使小学生更加充分地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强化其语文学习能力,实现推动其获得综合性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作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探索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指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最后答案。在此過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智力水平,提高其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制定环节,教师应确保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生动性,这样才能调动小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拥有较好的数学学习素质及能力。基于此,本文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与研究。

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对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虽然也开展了问题教学,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开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小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方面都不够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未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法吸引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实践中,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阻碍。针对上述情况,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于发问,并且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具体来说,若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等,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在良好的思维状态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探索欲望。再者,课堂环境的创造还可以结合生活元素或者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产生亲切之感,使其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元素,更加深入、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要敢于提问、乐于主动分析和解答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凸显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还要做到尊重、理解每位学生,打造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以耐心和真诚打动学生,深化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倾听教师的讲述,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能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解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保障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此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提问,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应如此。语文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信心,消除学生因惧怕提出问题后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嘲笑的压力和负担,让学敢于提问、大胆提问。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若想保障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针对本节课内容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司马光为何要去砸缸”等,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强化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获得提高。

2    开展问题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会对其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极大影响。若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好,那么其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有序、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很少出现盲目混乱的状况,并且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重视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促使其自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并在实际探究过程中主动发现、提出以及解决具体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会使其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爱上语文学习。所以,教师要积极开展问题驱动教学,以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问题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是否读懂了这篇课文?具体了解了哪些方面?”通过通读课文,学生会说:“那棵榕树长得很茂盛,在榕树上有好多鸟。”然后教师继续说:“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这篇课文,大家是否还想知道更深层的含义呢?”这样就能引发小学生主动提问:“为何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说“每片绿叶之上均有生命在颤抖”?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深化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这样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而且可以使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使其善于发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敏锐性。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其善于发问、勇于发问。具体来说,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寻找题眼。

例如,在开展《草船借箭》这课的教学工作时,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里的“借箭”是向哪里借?以怎样的方式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使其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并和其他同学进行热烈的探讨。另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还是以《草船借箭》为例,本文的中心句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神机妙算”着手,了解诸葛亮是怎样的人。除此之外,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比好坏”的方式,让学生对文字内容进行细致化的解读,也能够体会文字运用的优美,不但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欣赏能力。

例如,在开展《荷花》一课的教学时,其中有这样的描写:“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针对这样的描述,一些学生就会提出问题,在这里为何不使用“长”而使用“冒”这个字呢?在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之后,则可充分感受中华文字的运用之美,从而在优美文字的熏陶下,提高文学素养,凸显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积极应用的深层次作用与意义。

4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问题驱动教学,另外一个优势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兴趣正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应将激發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也更加有必要充分发挥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的作用及价值。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就是将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期达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越发深入的背景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对于新型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也有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则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从而精准解答相关问题。并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具备视频放映、音频播放以及图片展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所以对于某些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加以直观呈现,使小学生在理解题意时更加便利,也能促使其更加充分、迅速地解答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兴趣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在课堂上先播放关于本文的动画片并让学生解答教师在其中融入的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还有利于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及能力。

5    鼓励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提出相关问题后,教师更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就能理解和解答相关问题,而在语文课堂之后,则不留任何疑问。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并未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甚至有时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单一性与片面性。而在当前的教育理论中,普遍认为对于问题的有效性解答,不能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一项根本目标,不能只注重学生究竟获知了几项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强调在得到答案的情况下还能提出新的疑惑,让学生带着新疑惑走出语文课堂,并结合自身所学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设法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拓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格局,还能让学生有继续探究的动力。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在完成课堂教学工作之后,刻意营造一种“言尽意无穷”的状态,这样则能使学生在新问题的驱动下,在课下时间进行充分的想象和思考。

除此之外,在促使学生进行课下有效探究之后,学生在回归课堂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下探索成果进行检验以及评价,这样不但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课下探索情况,还能通过有效的评价进一步调动学生课下探索的主动性。针对学生在课下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还能在课堂教学过程加以指正,如此更利于保障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以及解答,也更能彰显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根本价值。

例如,在开展《奇怪的大石头》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对于本节课来说,教师需要让学生思考:为何说是奇怪的大石头?奇怪之处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在课下于生活中对一些大石头进行认真观察,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对于《奇怪的大石头》一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及掌握。

6    合理设计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问题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起着较为显著的引导作用,是学习学生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需要加大对问题设计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问题驱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则需要保证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使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其积极价值也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际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问题的思考价值,尽可能避免课堂教学中无效问题的出现。

例如,教师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予以落实。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以及我们的好朋友——小动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思考:小鸟在与大树分别之前做了哪些约定?为什么小鸟在来年春天回来找大树的时候找不到了?为什么小鸟要对着一堆火柴唱歌?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够驱动学生去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把握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课堂问题的驱动作用。

7    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等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重视开展问题驱动教学,应充分梳理教材之中的内容,实施科学性设计以及合理性安排,在课堂教学之中串联好相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加充分地吸收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王雪莲.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32):92.

[2]袁红玉.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3):25-26.

[3]刘银鹏.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21(13):139-140.

[4]申世荣.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5]贾秀梅.“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读天下(综合),2018,(23):57.

[6]钱惠娟.以问题驱动为基础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界,2021(10):47-48.

猜你喜欢

探索小学语文应用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