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生活理念,让“慧玩”课程更精彩

2022-05-30沈秀玲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快乐游戏生活

沈秀玲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活动之一,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都决定着“玩”是他们喜欢的活动,也是适合幼儿参与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笔者和团队深入践行生活理念下的“慧玩”课程,让生活和游戏融为一体,让快乐、幸福、成长始终伴随幼儿的生活。

关键词:“慧玩”;游戏;快乐;生活

“课程游戏化”教育思想的提出,让教师意识到“玩”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富含生活气息的游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人文知识、发展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理论,强调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实际组织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当主动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利用生活元素改良以往的游戏形式,有意识地展现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促使幼儿在“玩”中成长,获得智力的进一步发育,从而逐步推动“慧玩”游戏课程的形成。

1    把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体系是以书本为中心,引导幼儿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读,从而获取相应知识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幼儿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法主动建立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指出了现实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也指出了生活本身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因此,在融入生活理念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时,教师应积极搭建现实生活与教育之间的桥梁,基于生活的需求进行活动目的、活动材料、活动方法的设计,并发挥游戏活动的能动作用,以便用游戏活动推动幼儿对生活的认知。

1.1融入生活理念,优化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活动的指南。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活动目标为导向,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中的各项细节,以便在实施活动过程中促进“慧玩”课程的形成,从而助力幼儿成长。在引入生活理念后,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活动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主动在活动目标中体现生活化元素,在活动目标的落实过程中拉近幼儿游戏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完成游戏活动后,教师也要以活动目标为标准,检验最终的成效,及时为幼儿进行知识补充。

例如,在“竹子真好用”这一活动中,教师便可以通过对活动目标的生活化进行设计,指明整个活动方向。在设计活动目标前,教师要先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综合多种因素,为幼儿设计活动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对竹子的学习,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增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能力目标:通过自主观察,强化观察能力;通过合作探討,发展交流能力。认知目标:基于对竹子的观察,了解竹子的结构;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竹子的多种用途。随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为指南,为幼儿安排合作交流、自主观察等游戏活动,并为幼儿准备竹子等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对竹子的认识,让幼儿了解竹子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

在活动目标中引入生活元素,能够让教师基于活动目标的要求,合理设计活动形式,准备活动中需要的素材,从而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强化幼儿的生活意识,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1.2发挥能动作用,教育改造生活

在幼儿教育中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不单单是为了让幼儿意识到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了让幼儿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发挥生活教育理念的能动作用,鼓励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改造。而在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后,教师也要为幼儿搭建平台,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改造过程,以便幼儿在分享改造经验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并在聆听过程中积累更多对生活物品进行改造的经验。

以“废旧纸盒大改造”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废旧纸盒进行改造。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纸盒,为后续的活动准备素材。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示一些由废旧纸盒制作的物品,如收纳箱、创意相机等,引发幼儿对废旧纸盒进行改造的动力。之后,教师让幼儿根据手中的纸盒展开想象,并为幼儿提供剪刀、记号笔等工具,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幼儿可以基于自己的想象,制作出创意十足的物品,如有的幼儿将废旧纸盒制作成“汽车”,有的幼儿制作了“电话”。当幼儿完成创意制作活动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在组内开展交流活动,让幼儿在交流讨论中分享经验,促进幼儿实践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有效发展。

教师引导幼儿收集身边物品,再组织幼儿对身边的物品进行改造,不仅能让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获得有效发展,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主动改造旧物,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把握“社会即学校”思想,解放学习场所

“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明确指出了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使用现有的素材模拟社会生活场景,这种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着重指出了社会中的教育元素,认为社会能够扩大幼儿的学习场所,解放幼儿的学习空间。所以,为了拉近幼儿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幼儿参与户外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实际体验中获取充足的学习养分,从而让“慧玩”成为可能。

2.1走入社会,发展高尚品德

素质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渗透,让教师开始关注幼儿品德素养的发展水平,在生活教育理念中,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指出了德育的重要性。然而,德育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当幼儿单纯依靠教师的口述,对高尚品格的内涵进行理解时,往往难以真正实现对高尚品格的内化,无法有效促进自身品德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不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现实社会中完成对高尚品格内涵的感知。

比如,在对幼儿进行“尊老爱幼”这一美好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打破常规,为幼儿创建“关爱老人志愿服务”的社会活动。在带领幼儿走入社区养老院后,教师让幼儿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帮老人拿东西等,促使幼儿体会到帮助人的快乐。随后,教师再利用养老院的场地,鼓励幼儿为老人表演节目,让幼儿在与老人度过欢乐时光的同时,强化尊老爱幼观念,从而使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自觉地尊重老人、照顾老人。

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带领幼儿走入现实社会,能够改变德育的基本方式,促使幼儿在真正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高尚品格的感知,从而实现对美好品格的内化。

2.2家校合作,积累生活经验

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单纯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引起家长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指导家长带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社会实践的过程,获得能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所以,在打造“慧玩”课程时,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带幼儿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积累更多生活经验。

例如,农贸市场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能引导幼儿认识农贸市场的功能,增进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的机会,为家长介绍农贸市场的教育价值,引起家长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家长在生活中组织幼儿到农贸市场进行观察,并鼓励幼儿大胆与他人交流。在回家后,家长可以向幼儿提问:“你都看到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在农贸市场,你看到了哪些蔬菜?你最喜欢吃哪些蔬菜呢?”引导幼儿回顾自己买菜的过程,以便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强化对买菜过程的记忆。

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幼儿基于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在未来步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在农贸市场认识丰富的农副产品,还能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货币和支付方式等,也使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3    把握“教学做合一”思想,推进理念落实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方法论,有别于传统教育体系中“教”与“学”相分离、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分离的情况,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中认为,“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幼儿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完成对知识的感知。然而,在以往的集体活动中,许多教师占据了活动的主体地位,采取“师讲生听”的方式组织幼儿学习知识,致使幼儿难以通过亲身感知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在打造幼儿“慧玩”课程时,为了让幼儿实现“从做中学”,教师也应当主动突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解放幼儿的手脑,全面释放幼儿的创造才能,使生活教育理念更具现实意义,指导幼儿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3.1彰显幼儿本位,实现人人参与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经常存在教师劳心劳力,但收效甚微的情况,究其根本,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性较低,没有真正基于自己的感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教师改善这一情况指明了方向。在实际创建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元素,组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幼儿在自主操作过程中,逐步获取知识,强化对知识的印象。此外,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指出了生活教育的大众性。因此,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长,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建能够自主选择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人人参与。

比如,在“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性,教师便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探究,促使幼儿通过自主操作,认识不同吹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在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播放公园里常见的场景,让幼儿观看他人吹泡泡的过程,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随后,教师向幼儿提出“你喜欢吹泡泡吗”的问题,在获得幼儿的肯定答复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三角形、圆形、五角星形等多个形状的吹泡器,并设计“猜想一下,这些形状不同的吹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是否一样”?引发幼儿的思考。当幼儿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教师再对幼儿进行引导“选择你喜欢的吹泡器吹泡泡,看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吹泡器进行探究。在幼儿探究完毕后,教师再请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以便幼儿在相互交谈中认识到“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显然,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让幼儿基于自身动手实践,完成对知识的感知,从而促进“慧玩”课程的生成。

3.2倡导“六大解放”,强化创造能力

创新是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生活教育理念中,陶行知先生除了强调生活元素的重要性外,也强调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期望幼儿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造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针对创造教育,陶行知先生还提出了“六大解放”理念,倡导教师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幼儿的创造才能尽可能地释放出来,而这一教育思想与“慧玩”课程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推进“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时,教师也要主动为幼儿创建创造的机会,让幼儿的头脑、双手都获得解放,也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提升综合能力。

以“奇妙的网”这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网”,组织幼儿开展自主创造活动。在实际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时,教師先为幼儿播放视频,并围绕视频内容向幼儿提出:“这是什么?它们在做什么?”促使幼儿基于自己的观察,回答“这是蜘蛛,它们在织网”的答案。紧接着,教师再提出:“蜘蛛是如何用网进行捕虫”的问题,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随后,教师继续提问:“蜘蛛网有非常大的用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网状的物品呢?我们都用这些东西来做什么呢?”并为幼儿呈现多种多样的网,让其观看生活中带网的物品,并思考这些带网的物品的应用价值。之后,教师再为幼儿设计“如果请你来设计,你打算制作一张怎样的网呢?这个网可以用来做什么”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创新思考,并指导幼儿展开动手操作活动,使幼儿可以自行设计和制作各种用途的网。

教师先引导幼儿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再为幼儿创建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对网的认识,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充分展现“慧玩”课程的价值。

总而言之,教师主动在幼儿教育中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能够为幼儿游戏活动注入生活的养分,促使幼儿基于相对熟悉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强化综合素养,从而让幼儿从“会玩”逐步演变为“慧玩”。

参考文献:

[1]诸思琴.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读写算,2021(26):43-44.

[2]沈丹丹,黄健.生态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J].山西教育(幼教),2022(05):25-27.

猜你喜欢

快乐游戏生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生活感悟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爆笑游戏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