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30柴野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学习共同体中学英语

柴野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体系已经无法匹配学生在发展中的实际需求,而学习共同体属于一种全新模式,其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站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现阶段学习共同体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中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学习;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建设

1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依据分析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单纯依靠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播与复刻,而是要让学生在相应的教学环境下融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与信息内容进行的意义建构。所以,要把合作和意义建构当成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学家从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的社会本质,认为人的内部心理结构不可能从其外部的行为及其发生的社会情境中分离出来,人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个体逐步进行内化与加工的过程,学生需要依靠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对认知结构进行重组。而学习本质上就属于一种共同行为,属于共同体中的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并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同时在相应的社会环境及语境下反复感知知识,并进行意义建构的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为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认为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学生的意义建构都具有差异。这和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是相同的,都比较尊重且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希望帮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共同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多进行互动,教师要在课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组织,从而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

1.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将学生的经验作为核心开展意义学习,旨在将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由教师逐渐转向学生,从而从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体验以及行为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开展个性化教学。除此之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为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展开教育。还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要相互沟通交流,从而拉近师生关系,加强师生合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人们的实际需求依照满足程度进行了分层,认为归属感的需求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人们首先拥有归属感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他们能够得到班级以及学校等各种团体的认可与支持,那么就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拥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根本前提就是个体之间要拥有相同的愿望,只有在拥有相同愿望之后,才能促進大家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参与共同体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责任、依恋以及自主责任。责任就是把集体的责任看作自身的责任;依恋则是针对集体的认可产生依赖感;自主责任是说自己能够决定自身需要获得的知识与内容。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原则是不同个体之间要拥有相同的愿景,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相互合作、沟通交流的学习场景,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更加和谐。

1.3协同学习理论

协同学习理论是由协同理论逐步发展得来的,协同学习说的是运用自己与熟悉的人的交互作用,而相互之间产生学习协同,本质上就是合作的延伸,其可以使集体成员之间为了达到相同的目标而开展的交互学习。然而,协同并不是以个体的均质性作为基础的,而是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多元性,通过同他人进行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活动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协同学习,本质上就是让每一位学生依靠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共同分享自身的知识,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课堂学习共同体本质上是将协同学习理论作为核心依据。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通过协同就能探究知识,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以及掌握自身原本学习之中无法掌握的知识内容。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依照学生学习的构成因素及设计原则进行运用的,较为关注学生在共同体之中进行合作时的互惠互利,以及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营造,以此希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中学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策略分析

2.1课前做好万全准备,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首先是教学环境的准备,教学环境主要包含校内的诸多场所以及教育设施等,所以教学环境通常情况下是由物理教学环境及心理教学环境两方面构成的。物理教学环境是指学生日常所处的教室的布置以及学生座位的布置等,而心理教学环境则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认知产生影响的,比如,学生与学生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下的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座位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确保师生之间形成和谐友爱的平等关系,这都是教学环境营造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中学的课堂座位布置使用的都是秧田式布局,也就是教师在正前方,一般都是,讲台是教师的活动范围,教师主要是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然后播放一些教学课件给学生讲解。而这样的座位布局虽然可以坐更多学生,但是会让学生的精力始终保持在教师与讲台周边,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学生的座位布局可以逐步由秧田式转化为会话式。在教室座位布置的时候,可以把座位布置成U字形或者小组摆放型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并且能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而对于中学教学来说,可以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4个学生两两相对而坐,这样在小组探讨的时候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倾听他人的见解。

其次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学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含心理环境。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心理教学环境的安心,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在课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掌握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使自身拥有良好的课堂教育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前也要确保自己的说话声音是柔和的,语言是精练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投入。

最后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工作开展时,要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例如,每次英语上课前10分钟,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选择一个话题,运用引导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过程之中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只要把学生的发言内容记录下来就可以。

2.2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中学英语课堂共同体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确保英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得以完善,使英语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运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引导中学英语课程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每一位教师在专业共同体之中都能够深度掌握一些和学习共同体以及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师专业共同体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比如,交流分享以及读书会等,每周选择一节课的时间,让校内所有英语教师共同研究学习共同体以及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如何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其次,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较为显著,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授课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风格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并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体现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只有教师对于学生足够了解,才能确保在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展开合作与交流,从而提升学习质量。最后是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挖掘,整合教材知识。因为英语教学是以教材为基准开展的,所以,教材内容本质上也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依据。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研读。而在传统英语教学工作开展时,大部分英语教师会直接将单独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然后依照句子内容进行翻译,通过习题练习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是在学习共同体的英语课堂环境下,则需要教师强化对于教材内容的认知,挖掘教材内容中有意义的内容。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展开分类,使知识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中,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审视与分析。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深度,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意义建构。

2.3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站在课堂学习共同体角度分析课堂教学工作,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进行自主分析与思考,从而学会解决问题。而学习共同体的终极目标是将自身放在知识形成的情境中,运用自身的经验了解知识的建构意义,并且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其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情境创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且精准,例如,在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讲解的时候,依据课堂学习共同体理论,教师就可以进行情境创设。在学习“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内容时,由于主题是食物,因此需要学生了解不同食物的表达方式并且作出评价,教師在课前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食物,为了确保食物多元化,可以让每个小组带不同类型的食物,比如,牛奶、水果、面包、蔬菜等。然后展开对话: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banana/pear/tomato…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食物交换,并且在课上开展第二轮对话,Do you like bananas?学生回答Yes,I do或者No,I dont。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运用不同的食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通过观察与触摸让学生对食物产生评价,通过这样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食物,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

2.4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强化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英语语言环境以及思维中,也就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等,只有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具有更加高阶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中英语“Section B  reading”相关知识学习中,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外卡通人物和阅读技巧,可将教学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基础性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含义,而第二部分可以开展冲刺性教学,就是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两部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概括能力,关键是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且这两个教学活动原本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基础性教学难度较小,而后续的冲刺性教学难度较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英语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素养发展的根本需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呈现时代性、人文性和效率性,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工作,不但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还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而本文通过对于初中英语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基于“互联网+”ISAS构建云学习共同体探究[J].英语广场,2021(36):113-115.

[2]赵莹.信息技术辅助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4):59-61.

[3]张映婷.幽默语言游戏融入英语课堂的创新探索——《语言课堂的即兴游戏:构建一个共同体》评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2):173-174.

[4]陶佳丽,孔令兰,崔文灿.大学英语课堂“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探析——基于KWLS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63-64.

[5]胡竞.混合学习理念下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108-114.

基金项目:

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KBLX-2020574)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学习共同体中学英语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谈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