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现实 理性抉择

2022-05-30吴子湛

关键词:南方周末事例思路

吴子湛

【文题设计】

《南方周末》在2022年新年献词中写道:“抉择是责任担当,是纵然身在沙漠,也要变身骆驼,不为鸵鸟。抉择是勇气,是直面惨淡后的奋起,是横下心接纳陌生、改变和结果。抉择是较量,是狠狠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且还要以堂堂正正的姿势。抉择是新生,是涅槃后更为强壮的灵魂,是摧枯拉朽、洗髓换骨后的轻盈如燕,是从悲观中升华出的达观,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

请以“抉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引导语引用了《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中的句子,“责任担当”“勇气”“较量”“新生”等词语,既从不同角度对“抉择”进行了诠释,也为考生打开写作思路、进行立意提供了方向。

所谓“抉择”,就是“挑选、选择”的意思。无论是谁,在漫漫人生之路上,都会面临许多抉择。往左还是往右,坚持还是放弃,接受还是拒绝,坦诚还是遮掩……当两个选项摆在你面前时,你必须直面现实,理性判断,拿定主意,给出答案,然后承担抉择的后果。很显然,“抉择”这一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素材丰富,人人有东西可写。

那么,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思路一:講述一段与“抉择”有关的故事。既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人、同学、邻居等人身上的故事,还可以写古人的抉择、文艺作品中人物的抉择。提倡同学们在立意时力求新颖,与众不同。比如多数人会写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抉择,你却写医生在金钱与道义之间的抉择,写消防队员在生与死之间的抉择,写科学家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自然胜人一筹。行文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把人物艰难的抉择过程表现出来,突出其个性,吸引阅卷老师注意。

思路二:论证一个与“抉择”有关的观点。正如《南方周末》在新年献词中所说的那样,抉择是责任担当,抉择是勇气,抉择是较量,抉择是新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面临抉择时,都能坦然以对,有人选择逃避,有人畏首畏尾,有人放弃原则,有人故步自封。那么,一个人面临抉择时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如何避免抉择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一旦抉择失败了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围绕这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展开论证。比如“抉择不能随心所欲”“抉择最忌优柔寡断”“抉择之前不妨多听听意见”“一旦抉择,勇往直前”等,都是不错的观点。论证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引出话题,亮明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证;最后进行总结,重申观点。所举的事例,不但要简洁,更要有味,让人爱读。

思路三:介绍一些与“抉择”有关的知识。“抉择”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比如动物在突遭天敌袭击时的抉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抉择等。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积累,不妨作选择性介绍。具体写作时,除了介绍这些独特的知识,还可深入挖掘,把其中蕴含的道理、自己的感悟等表达出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融知识性与理性于一体,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学生范文】

抉 择

陈郡郡

人生路漫漫,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抉择需要果断,当断不断,犹犹豫豫,往往会坐失机遇,甚至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许多人都强调抉择要快。可是我却认为,抉择的时候,不能一味求快,不计后果,而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瞻前顾后”,考虑周到后再做抉择,以免意气用事,做出错误选择,最终落得个“千古恨”的下场。

这方面的事例非常多。比如2020年9月4日,某部飞行员王建东以僚机的角色驾驶战斗机参加自由对抗空战训练,飞机在爬升过程中撞鸟,发动机停车,完全失去动力,情况非常危急。在生死抉择面前,王建东没有慌乱,首先想挽救飞机,行动失败后,他并没有立即跳伞弃机,而是努力控制飞机,调整方向朝一片农田飞去,直至飞机保持下降方向不变后,才开始跳伞。王建东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充分预见到了随便弃机的巨大危害,那就是一旦飞机坠入下方的居民区,后果将不堪设想。试想,如果王建东在抉择前没有“顾后”意识,只顾迅速逃生,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何为“瞻前顾后”呢?“瞻前”就是在做出抉择前,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把它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选项到底有哪些;“顾后”就是对每一个选项所对应的结果有充分的预估,明白自己的不同选择会产生的不同后果。

一个人在进行重大抉择前要想做到“瞻前顾后”,首先要有紧迫意识。毕竟,抉择总会有一个期限,时间一到你就必须要做出决断。如果面对抉择时总是陷于痛苦、懊悔之中不能自拔,最终只能仓促进行决定,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瞻前顾后”。这样的抉择,出错概率自然非常大。其次,要在平时注重训练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旦遇到需要抉择的问题,就能深入剖析,找到应对之策。再次,要培养自己临危不惧、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心理强大了,遇到紧急情况,才能从容不迫,做出最理性的抉择。最后,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不少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可能陷于迷惘之中,但或许别人一语就能化解迷局。在做重大抉择之前,征求别人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普通人的抉择,往往决定着个人行动的成败、人生的方向,甚至是生死;而伟大人物的抉择,则有可能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抉择从来都不是小事,抉择之前“瞻前顾后”,确实很有必要。评语 这篇文章开篇提出“抉择需要果断”这一话题,反向引出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抉择不能一味求快,不计后果,而应尽可能地‘瞻前顾后”。随后,作者列举了一个事例来论证抉择前“瞻前顾后”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解释什么是“瞻前顾后”。接着更进一层,从四个方面论述在进行重大抉择前如何做到“瞻前顾后”。最后从两个层面再次强调抉择的重要性,重申主张。全文观点鲜明,论述深入而充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事例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