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元代磁州窑瓷器纹饰鉴赏

2022-05-30孙阳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白地白釉磁州窑

朝阳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元代时期的磁州窑瓷器,这批瓷器纹饰精美,主题丰富。主要有白釉铁彩龙凤纹罐、白釉铁彩花卉纹罐、白釉铁彩开光“洞庭秋月”罐等。元代磁州窑瓷器具有粗犷洒脱、热情奔放的艺术特点,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独特审美,是研究元朝时期中原传统文化与蒙古草原文化交流的珍贵物证。

1 磁州窑简介

磁州窑系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民窯体系,是我国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由于其窑址多位于古代磁州,故而得名。磁州窑于北宋中期开始烧造,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既承袭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又融合了本地特色,作品风格粗犷中又带有精细,与当时的五大名窑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其作品更是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气息,别具一格,极具北方特色。磁州窑瓷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白釉黑彩瓷器。黑白对比,强烈鲜明,主题突出,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不仅为我国陶瓷绘画装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和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元代磁州窑瓷器特点

元代磁州窑延续了宋金两代的发展,产品仍以白地黑花瓷器为主。常以龙凤、花卉、文字等主题作为纹饰。元代磁州窑瓷器的特征是胎质较厚,与宋代白地黑花相比,白釉不白,泛黄色,黑彩不黑,多呈褐色,故又称白釉铁彩。另外,元代白地黑花器物上多加有棕黄色填涂,在色彩上跟纯正的白地黑花相比,深浅对比明显,使画面层次更为丰富。

3 馆藏元代磁州窑瓷器鉴赏

现以馆藏元代磁州窑瓷器中的五件为例,按照主题纹饰的类型分别简述如下:

3.1白釉铁彩龙凤纹罐

高29.7厘米、口径19厘米、腹围97厘米、底径14厘米。1975年接受捐赠。

此罐直口,短颈,丰肩,肩部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白地褐色彩绘,釉色泛黄,胎土略白,腹内可见轮旋痕,口沿处有两处磕伤。整体饰以三组弦纹将构图分为两个区域。肩部饰有一周缠枝菊花纹,空隙处以网格纹衬地。菊花花蕊的轮廓采用粗重的线条,里面用细线画交叉的斜网格纹,粗轮廓线外用细线勾画出单层菊瓣轮廓。腹部两组菱形开光,一面绘有游龙:头部较小,龙目圆睁,龙发横卷,龙角后翘,龙体盘旋翻转,龙身画有清晰的鳞鳍,肢体粗壮有力,而龙爪未现。整体腾跃于祥云之上,整条龙的神态在庄严的同时又不失亲和;另一面绘有凤鸟: 头生冠羽,眼细颈曲,两翼展开,羽毛清晰,未现腿爪,凤尾在身后舒展,四周衬以卷云纹,好似凌空翱翔状,画面结构清晰,灵动飘逸。开光外区域饰有花草纹。此罐整体构图粗犷奔放,龙凤形象生动活泼,表现出磁州窑独特的艺术风格。

3.2 白釉铁彩龙凤纹罐

高29.4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1.5厘米、腹围93.5厘米。1982年出土于朝阳市胜利桥瓷器窑藏。

直口,方唇,矮领,鼓肩,斜肩下收敛至底,卧足,小平底。通体白地褐色彩绘,胎土黄色,釉色泛黄。肩部上下各饰三周赭线,中间饰变形缠枝菊花纹,菊花花蕊的画法为由里向外旋的螺旋纹,空隙处以网格纹衬地。腹部两组菱形开光,一面绘有游龙:龙目圆睁,头长双角,张口吐舌,上吻长于下吻,须有长短,鬃发前飘,龙身卷曲,肢体粗壮有力,龙身画有细密的鳞纹,绘画采用深浅两种颜色,用宽笔勾画出轮廓线,用宽笔和细笔的转向表现出龙身遒劲的关系;相对一侧绘有一只展翅高飞的凤鸟:两翼展开,凤尾在身后舒展,整体采取立式画法,凤凰的腹部呈螺旋形,羽毛全部由放射线状的细条构成,整个凤纹的形状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展翅高飞,扶摇直上。开光外区域饰有花草纹。整体画面运用水墨画技法,笔墨洒丽,层次清晰。

3.3 白釉铁彩花卉纹罐

高27.4厘米,口径17.3厘米,腹围88厘米,底径12厘米,1973年12月北票黑城子出土。

此罐直口,圆唇,短颈,丰肩,腹部以下渐收敛,平底,卧足。通体白地褐色彩绘,釉色泛黄,胎体坚硬,胎土黄色,腹内有明显的轮旋痕,口沿及表面有多处磕伤。器身用三组弦纹间隔成两部分,肩部绘有一周缠枝扁菊纹。腹部两面开光,内画大朵菊花纹,花朵的位置与肩部的花朵位置相对错开。花蕊的轮廓采用粗重的线条,里面用细线画交叉的斜网格纹,粗轮廓线外用细线勾画出单层菊瓣轮廓。叶片的画法相对简化,一个叶片只用1至3笔,浓墨重笔,主叶片看上去与鸡爪的形状非常类似。器型硕大,大花大叶,绘画简洁,画风粗犷。缠枝扁菊,这种花卉的画法为典型的元代时期的绘画风格。

3.4 白釉铁彩花卉纹罐

高11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7.1厘米,朝阳羊山捐赠。

此罐直口,圆肩,卧足,下腹内收,通体白地褐色彩绘,釉色泛黄,胎土黄色,腹内有明显的轮旋痕,口沿及底无釉。肩部绘有两组弦纹,中间饰一周点彩。腹部两组大开光,中间各饰有一大朵牡丹。花蕊为一椭圆形圆点,花瓣用流畅的细线勾勒,叶片采用一笔点画的方法,浓墨重笔,笔法纯熟酣畅,花瓣和叶片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笔法形成一种粗与细、浓与淡的强烈对比。整体纹饰流利洒脱。

3.5 白釉铁彩开光“洞庭秋月”罐

高38.5厘米、口径22.9厘米、腹围141厘米、底径23厘米。1972年朝阳二中院内出土。口沿残缺,口沿至腹有裂璺。

此罐直口,平唇,短颈,丰肩,鼓腹,腹中部向下逐渐内收至底,圈足,器壁较厚。外壁通体白地黑花装饰,胎土泛红,釉色泛黄。肩部通过绘画三组三周弦纹,形成两组纹饰带,带内口下部绘一周连弧纹、肩中部绘一周缠枝花绘纹。罐腹部绘两组菱形开光,开光内分别写有:“洞庭秋月”“渔村落照”等文字。开光外各间饰两朵牡丹花纹。腹下部绘一周草叶纹,近底部绘一周莲瓣纹。该罐形体硕大厚重,造型浑圆端庄,白釉褐花,色彩对比强烈,纹饰清晰明朗,表现方式朴素、粗犷而奔放。

4 馆藏元代磁州窑瓷器纹饰分析

元代文化不仅继承了宋金的中原传统,同时也吸收了阿拉伯文化的情趣和蒙古族草原文化的色彩。慢慢也出现了具有装饰性、观赏性和寓意性的装饰纹样,对中国纹样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意义。

朝阳博物馆馆藏元代磁州窑瓷器,主要有龙凤纹、花卉纹和文字等装饰纹样,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通俗题材,具有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

4.1 龙凤纹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呼风唤雨,能上天入海,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凤,远古传说中“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的神鸟,是远古氏族图腾的一种标志,其形象在传说中十分神秘奇异。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因此,龙与凤常搭配使用。龙凤图案题材于皇权而言象征着权力地位,在民间又有“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因此,无论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还是民间百姓,龙凤纹都备受喜爱与推崇,更是铜器、玉器、建筑以及陶瓷上常见的装饰物。

元代磁州窑龙凤纹饰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往往是装饰成为足踏卷云,颈毛飘拂,作飞舞姿态,显得很有生气。元代的龙凤纹也反映民族特征,粗犷遒劲,自由奔放,这是蒙古族个性最好的写照。

4.2 花卉纹

花卉纹饰,是磁州窑常见的一种主题纹饰。画师依据百姓喜欢花卉的爱好,选用牡丹、荷花、菊花等高贵花种,按照器形的面积大小,分别运用不同工具,采取刻剔、划、填、绘等手法在瓶、罐、碗、盘等器物上进行装点美化。

4.2.1 菊花纹

菊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在古代又有节华、更生、金蕊、延年等别名。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所以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经风霜后颜色愈发鲜艳。因此,菊花又被看作是花中君子,人们常用菊花来比喻坚忍不拔的气节。历史上,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的诗画作品为数众多,可见人们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故此,菊花纹也是陶瓷装饰的经典纹样之一。

元代磁州窑菊花纹饰,以菊花做主题纹饰及辅助纹饰均有。为了强化菊花纹的吉祥寓意,菊花纹常与其他象征性的纹饰搭配使用,共同表达福、寿和平安等美好的祝愿[1]。由于元代工艺美术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瓷器上的菊花纹花蕊部分多画成网格状葵花形,或为由里向外旋转的螺旋纹。其装饰性的构图方式,稳重的色彩,灵动的釉下绘画表现力,使得菊花纹装饰进入了以绘画表现技法为主的时代。

4.2.2 牡丹纹

牡丹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古时被誉为花中之王,因其色泽艳丽,花大而香,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花是富贵、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牡丹之美,不仅美在其高贵的气质,还美在其绚丽的色彩,娇艳的形态。正因如此,牡丹花纹也常被人们装饰到各种瓷器上。

牡丹纹为磁州窑陶瓷使用最多最久的纹样之一。磁州窑装饰将牡丹纹高度概括,并予以充分地展现,将牡丹最完美的形态精心提炼出来,无论是彩绘还是刻划,都以流利洒脱,豪迈奔放的笔法表现了牡丹的生机与活力。装饰中所用牡丹纹品种极多,工匠根据牡丹花生长规律,从多种不同角度描绘牡丹,尽力表现它的娇艳和雍容华贵[2]。

由于元代工艺美术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瓷器上的牡丹纹无论是花还是叶看起来都比较大气,且多与大器结合,整体风格气势雄浑,具有典型的元瓷特征。除以牡丹为单一主题的图案外,牡丹与其他花卉的组合纹也是元代花卉装饰中的一个特色。

4.2.3 缠枝纹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也是瓷器上较为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具有“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

菊花象征着健康长寿、品行高尚,牡丹花象征着繁荣富贵、美满幸福,缠枝纹意味着绵延不绝、生生不息。这些纹样都是磁州窑工匠的思想和当时民风民俗的真实体现。

4.3 文字

文字是磁州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宋元时期磁州窑装饰的又一主要特征。在陶瓷器上题诗写字为装饰,最早应始于唐代长沙窑,磁州窑陶瓷产品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加以弘扬,大大扩大了这种装饰形式[3]。磁州窑的工匠们用不同笔体的汉字作為装饰,文字内容也包罗万象,如在器物上书写诗词、曲、谚语、俗语等。这些诗词题赋反映了宋元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流行文化艺术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另外,还有文字和图案并用作为纹饰的瓷器。这也是磁州窑匠师解放思想大胆运用的一种表现。他们用线条或图案做边框,将古诗词名句名段、名篇文字和花卉组合在一块,用来表达一种思想。这不仅丰富了陶瓷装饰的题材,而且密切了陶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升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品位。

元代磁州窑瓷器精美的纹饰,丰富的主题,多样的形制,内中蕴含着中原传统文化和蒙古草原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元代中华文化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最好物证。

引用

[1] 滕道洋.中国传统陶瓷菊花纹装饰特征演变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2] 杨彬彬.磁州窑装饰纹样在餐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1(12):140-141.

[3] 胡敏丽.宋元磁州窑、吉州窑、雷州窑釉下彩绘瓷器比较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作者简介: 孙阳(1987—),女,辽宁朝阳人,本科,文物博物馆员,就职于朝阳博物馆。

猜你喜欢

白地白釉磁州窑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宋吉州窑与定窑白釉类瓷器对比研究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