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业遗址背景下景观设计的路径与策略

2022-05-30管新颖王恩豪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遗址景观设计公众

管新颖 王恩豪

工业遗址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发展过程的见证者,蕴含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特殊工业情怀和记忆,具有重要的利用和保护价值。其自身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城市资源。本文从分析工业遗址的现状问题入手,分析景观设计对工业遗址处理方面的优势,总结出对待工业遗址的五点景观设计策略,即结合工业元素策略就地取材策略、公众参与策略、艺术性表达策略、生态修复策略。期望为我国工业遗址的处理以及相关方向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与想法,延续文化,助力现代化发展。

1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概念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借助景观设计的技法对工业遗址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这类遗址空间内具有空地、建筑物、土壤、水体、植物遗留地工业设备和废弃材料等景观要素。

现代城市扩张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遗留了许多各类遗址,对该类遗址的合理设计并加以利用,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也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景观层面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主要是关于对场地的治理和后工业景观的塑造。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景观手段,改造、重组工业废弃地,使其实现再生和更新,达到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生态改善和文化重构和经济提升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保留工业元素和特征,将其赋予全新的功能和含义,重新构建新的景观。

2 工业遗址现状及景观改造困难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开始转型,由于大多工厂地位置偏僻,加重了生产生活成本和企业负担,企业逐渐衰败并面临转型等问题,许多厂房因此被荒废遗弃,造成大量的工业遗址被荒废。

2.1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方面,人类的工业活动行为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地形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后期的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首先,工业遗产地可以改变遗址的地形和生态,如污染物的排放和河流的变化,从而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工业场所排放了大量有毒物质[1]。其次,管道、其他设施、废物和噪音等问题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同时导致植物种类减少。

一般来讲,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但仅仅通过生态自我恢复过程十分漫长,因此,通过景观生态方面的设计改造,对遗留工业遗址进行改造,恢复或重新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

2.2 涉及方向甚廣

工业遗址景观研究内容涉及到很多学科,包括城市规划、遗产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生态修复等,涵盖范围甚广[2]。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科交叉融汇的现象,在研究过程中,需从多方面学科出发,全面考虑,因此对于设计的难度比较大。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涵盖范围已经不仅是单纯的景观设计学科,而是处于一个复杂的综合领域。

3 景观设计优势

景观设计作为修复工业遗址的一种方法,在继承了原始场地的文化的前提下,还能够采取一些设计手段对场地本身及周边的景观进行生态修复,在处理工业遗留空间的问题上,具备优势。

3.1 保护工业遗址

景观设计能够有效保护现存遗址中的文化与生态现状。在后续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和保护一些场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工业遗留的场地遗址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保护与再创造的过程,在景观设计完成后,原本残留的遗迹得以保护与传承,其内部的工业精神与工业文化也随之保留下来。诠释各类工业建构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各时期遗留下的特色和环境景观。

3.2 延续工业文化记忆

现代化的景观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的文化印记。景观设计的过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新或者改造,而是借用场地的元素进行微更新与创造,不会完全推翻原有的工业元素与场地特色。在20世纪60、70年代,每个地方的工业场地都会产生当时这个区域独有的文化价值。景观设计的初衷与目的就是为了保留与纪念这份独有的文化记忆。

3.3 促进生态修复

景观设计对于工业遗址内生态具有修复功能。工业遗址是以往进行工厂生产、加工所遗留的地点,这个过程中周边的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会收到破坏[3]。这种情况下,借助景观设计来修复场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景观植物的搭配和人工干预来改变植物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当地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在工业景观搭配中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发展生物资源。同时,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带来的社会问题。

4 景观设计策略

4.1 结合工业元素策略

工业元素最能体现工业遗址的工业精神,在漫长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元素已经成为良好的精神寄托物,保留了工业建筑的本土精神,增强了地域特色。这些工业元素对以往居民表现出特殊的吸引力和自然亲和力,因此,在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中是很不错的策略。

工业遗址受地理位置、工业特性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业元素也因区域而异。常见的工业元素有废钢、烟囱、高炉、管道、机械设备等。工业建筑的许多工业元素仍然存在,并被设计为视觉爱好和设计亮点,但必须根据设计和景观要求选择不同的元素,工业元素再利用也必须考虑到它们的特殊情况,从而采用合理的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新的组合利用。

结合工业元素无疑是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但不能简单或者盲目地追求工业元素与更新的环境功能的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使用工业元素的过程中,考虑所有的约束、选择性要素和理性要素。注重思考后,结合适宜的工业元素,能够发挥出景观设计对工业遗址场地的保护与发展最大优势。

4.2 就地取材策略

在工业遗址中有很多场地资源,深入了解场地,继而使用场地中已存在的人工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就地取材,这种设计精神其中也代表着工业精神,赋予着文化内涵。就地取材,一方面是节约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等额外资源,另一方面是避免了不必要的场地原有资源浪费。在场地、景观和艺术设施小品的设计中,废物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新资源的消耗,并且不造成废旧材料的浪费与二次污染。

经过处理,一些建筑垃圾和工业污染物可以收集并且制作艺术雕塑中的展品,提升景观设计空间的视觉效果。工业碎石以及砖石可以就地转移到回收或再處理厂,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作地面的改造;废弃的钢板可以用作新建景观构筑物的材料;破碎的玻璃碎片可以用作铺装或者墙面的装饰;锈线可用作艺术雕塑的原材料;废弃的铁炉可形成景观具象小品;淘汰的生产机器也可以投入到互动型景观娱乐设施中。就地取材策略,不仅是降低后期建设成本,还体现了独特的工业风格。

4.3 公众参与策略

公众参与策略所指的方向有两处,一是指在景观设计之初,听取公众意见进行景观设计,二是指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出一些适合公众参与的互动性景观设施。

在工业遗产景观设计中有意识的引入群众的一些观点、意见加入其中。增加公众的话语权,通过问卷、访谈、讨论会等形式听取公众对该场地的改造意见,让遗址内的景观设计能与公众生活产生联系,更加贴近公众的生活使用和观赏。让工业遗址的景观设计内容因为公众的参与更具意义,遗址内的工业精神的价值、文化被公众传播、认可。

实现公众参与的互动型景观设施是为游客开发的参与性设施,目的是提升游客积极性,因此在遗址场地中设置一些可以互动的设备设施。除了让公众参与工业遗址景观种的活动场所之外,还要让公众真正进入工业文化中,让文化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当人们游走其中,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才能切身体验这种精神、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增强了文化景观教育意义,让这段记忆得以保存,这段文化得以重生。

4.4 艺术性表达策略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人类生产活动所遗留下的工业遗址作为创作基础,创作的景观空间氛围既要拥有原本的工业遗址氛围,还要具有新兴的艺术感,注重场地原本的破旧感的转化运用。例如利用工业遗址空旷的空间放置艺术品,通过装置艺术展现工业风貌,雕塑艺术作品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元素。这样可以通过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达到供托景观设计主题、营造独特景观效果的作用,提升空间内的艺术性表达。

4.5 生态修复策略

景观生态修复在工业遗址中的概念是基于场所的生态要素的。大多数工业遗址废弃物包括工业污水、土地和绿化环境。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是循环且联系紧密的整体,故应当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考虑。通过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更新修复,重构景观格局,调整规划布局以顺应自然地势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协作。景观设计中,工业遗址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植物再生技术,重新栽种绿色植被,促进植被种类多样化,使得植物良性生长,实现再生;土壤恢复技术,就是通过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学方法,去除土壤中有害物质;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污水处理相关的物理及化学方法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4]。通过多种修复手段,恢复遗产地的生态机能。

例如,雨水回收技术可以收集建筑物屋顶的雨水,通过透水材质吸收储存在生态绿地中,以确保雨水的再利用。诸如此类的景观设计方法对生态环境的修复都可以起到作用。

5 未来展望

在工业遗址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巧妙利用景观设计和改造,通过广泛整合工业遗址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并将新的工业遗址和概念整合到景观修复实践中来实现。建设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文化景观研究,是针对老工业区改造在景观规划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工业遗址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这些工厂已经失去了生产价值,但却是一种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因为现在不需要它而荒废,我们必须为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提供充分的开发、保护、改造和重建,并展示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延续其重要意义。

引用

[1] 刘琛.工业遗产类景观再生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21 (4):93-94.

[2] 张杰.工厂废弃设备在景观中的再利用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17.

[3] 周敏,张苏卉.工业遗址景观的生态重塑与可持续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9(7):134-135.

[4] 张宇明.“共生思想”下川渝地区三线工业遗产更新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作者简介:管新颖(1998—),男,江苏扬州人,研究生,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遗址景观设计公众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辽上京遗址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公众号5月热榜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